每天早上七點半,崔作舟從睡夢中醒來,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微信收集班級孩子的健康情況,隨后又登陸“班級小管家”APP,點評前一晚學生們遞交的作業。
實際上,和崔作舟一樣,假期流連于各種社交、直播平臺的老師還有很多——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節學期延遲開學,并提出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于是,老師們各顯神通,搖身一變成為最硬核“主播”。
對習慣站在講堂上的老師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不同年級的老師們會在這場“直播秀”中有什么樣的表現呢?《湘女郎》找到了三位分別擔任小學六年級、初三和高三的語文老師,聽她們講述疫情之下的網課經歷。
(1)讓孩子們學會思考,就是最好的課程
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小學部高語組教研組長、六(1)班班主任兼任本班語文老師 崔作舟
大年初七,學校學部教研處組織了一次網絡會議,講到在疫情特殊時期,我們應該給孩子們上怎樣的課?這個問題,我也在問自己。
我是小學部高語組教研組組長,在教研處會議結束后,又立即召開了高語組教研例會,討論疫情之下的新學期應該如何開展在線授課工作,把任務分配到各科任老師后,自己也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網課準備。
工作日記
32月9日,是我們小學部上網課的第一天。當天,我就開始用釘釘直播上課,主要講寒假期間的作業。上完課后,再布置一些練習,同學們自愿完成。我們班一共39位同學,基本上大家都會完成作業。對于提交的作業,我也會認真進行檢查,并指導學生修改錯題。為了激勵學生,在點評作業時,我會利用平臺的“小紅花”對表現優秀或有進步的同學進行獎勵。
收集家長對網課的意見
上課和檢查作業只是我的工作之一,此外我還會和學生、家長互動,與家長溝通網課學習情況;跟孩子們聊對疫情、對生活的看法。我覺得孩子的教育應該是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部分組成的,當我發現孩子的學習狀態不佳時,會及時和家長一起進行引導。
我印象特別深,我們班有個成績拔尖的孩子,他很喜歡數學,上數學網課時也很積極,但對音樂、美術提不起興趣。為此,我找到他父親,通過他父親的微信告訴他高雅的情操、藝術,能照亮更多人。就像這次疫情,除了奔赴在前線的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人通過影像、音樂為疫情發聲,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鼓勵著湖北武漢。后來,孩子在爸爸的陪伴下,看了很多疫情報道,經過對疫情的感悟和思考,慢慢接受了我的觀點。這段時間,他一直堅持在家里做體育鍛煉、練吉他,再上音樂、美術網課時,狀態也好了很多。
工作結束后,崔作舟在手機備忘錄寫下這樣一段話
現在經過一周的調整,家長和孩子們都適應了網課的節奏。通過這段時間上網課的經歷,我也慢慢發現對小朋友們來說,讓他們在生活中進行學習和思考,才是最好的功課。
(2)通過微信公眾號自創“微寫作”系列課程
怡雅中學初三語文老師 譚嘉慧
大年初七,長沙市發布“停課不停學”的通知,隨后,我們開始準備線上的工作。
講什么內容對學生們最有效,且能帶領學生關注時事、培養家國情懷,這是我考慮開發什么課程的關鍵。最后我打算用微寫作這種形式,圍繞當前疫情鋪開了14個微寫作專題,如撰寫時評、頒獎辭、倡議書、擬寫宣傳標語......并用錄播微課的形式,通過自己的公眾號推出來。
公眾號微寫作課程——為大自然撰寫解說詞
2月2日,我在公眾號上推出了第一堂網課——如何為大自然撰寫解說詞。之前有一部很火的紀錄片《大自然在說話》,它告訴人類要傾聽大自然、尊重大自然。而引發這次疫情的根本原因是大家吃野生動物、不尊重大自然,于是我定下這個寫作專題。主題定了后,接著便開始了寫講稿、錄視頻。錄視頻不是我擅長的事情,這期間我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我不會添加背景音樂,就用“笨辦法”一邊錄、一邊拿著手機放音樂;錄制過程中各種嘴滑、卡殼,最后反復錄了很多次才成功......等到全部事情做完時,已經是凌晨四點。
我沒想到第一堂課推出后,大家的反響很好!我的師父長沙市首席名師鄧志剛,在他的公眾號轉發了這篇課程,閱讀量一下達到五千多,吸引了很多一線老師加我微信,都想轉發這篇課程。學校的領導和語文組的老師們看了這堂課后,也認為這樣的形式很好,組內一起參與進來,所以后期錄制的課程,我不是一個人“戰斗”。
同行對“微寫作”網課模式的評價、認可
目前為止,我在公眾號上一共推出了9堂微寫作課程,3期由我獨自完成。其中,最讓我最耗費精力的一堂是《為平凡奉獻者寫頒獎辭》。
疫情發生后,我看到很多關于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生、記者以及默默抗疫的平凡人的報道,內心深受感動。這正是讓學生感受、思考當下的好機會。所以我希望這堂課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寫頒獎辭,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感恩的心。從前期收集資料到寫稿,我醞釀了很久,動筆時,也心潮澎湃、情難自已。最后,這篇課程整整花了30個小時才完成,這也是目前為止反響最好的一堂課。
對學生在公眾號留言板遞交的作業進行點評
隨著課程系列的推出,廣西省柳州市教育局、《語文報》集團、“全國前沿課堂”紛紛轉發我的系列微寫作課程,我所撰寫的三篇文稿分別被山西的《作文周刊》、北京的《語文導報》和全國著名期刊《中學語文》采用;更讓我自豪的是來自各地一線教師用我的課程直接教自己的學生。我的學生會將課堂練筆作業提交到公眾號留言板上讓我批改,當其他老師拿我的課給他們的學生聽后,留言板上多了上百條其他各地學生的作業。
推送“微寫作”系列課程,也得到了我自己的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家長們跟我反饋“微寫作”這種形式很好,課程短、效率高,孩子們隨時可以學習,還不用下載大量的文件;有的家長還把課程轉給朋友的孩子聽。而同學們提交作業也很積極,效果很不錯。
現在后續的課程還在準備中,推完微寫作系列后,我們也在考慮做詩歌和文言文專題的講解。我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我們和學生也會迎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春天”。
(3)第一堂網課收獲20萬個贊
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高中部高三語文老師 黃詩
兩周前,我們接到學校關于上網課的通知。說實話,當時我內心挺忐忑的。我帶了兩個高三班,一個應屆、一個復讀,第一反應認為這樣的形式會影響高考,我們沒有上網課的經驗,更無法估計上課效果;但心里又清楚,就目前疫情發展的情況來說,上網課是最合適的方式。
直播畫面。為了方便學生觀看,文言文中需要掌握的重點字詞會用不同顏色的字體標出
正式上網課時間是2月3號,網課的內容每個班根據自己的進度開展。我上的第一堂網課是講寒假布置的試卷。
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直觀地獲取內容,我把試卷、板書等內容制作成PPT或文檔,再利手機釘釘軟件直播電腦顯示屏。講課途中有學生在評論區反饋,有些字體的大小或顏色在手機上看不清楚,于是我一邊講課,一邊及時調整。
可能是第一次上網課覺得新鮮,也可能是對我的支持,第一堂網課學生們的參與度很高。每當我有什么問題時,他們都在會評論區積極回復,甚至在直播區為我點贊,兩個班點了20萬個贊。后來,他們還開玩笑說,黃老師“出道”即巔峰。
如何調動學生上網課的積極性?這是我后面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上課時我做了一些改變,比如講文言文時,在重要地方留出空來。每當講到這里,我會跟某一個同學連麥,或者讓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增加跟同學們的互動;也會適當講講網絡段子活躍氣氛。這些方式可以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同時也觀察他們是不是認真在聽、在思考,而不是被動地去做筆記。
課后收集學生對網課的反饋意見、點評學生作業
現在我們已經上了兩周網課,每天6節,從早上七點二十的晨讀開始,接著每個老師按課表輪流上課。每天,我們也會留出時間,讓學生自我“消化”。
我教的是語文,課程主要圍繞詩歌、小說、文言文和語言文字應用,以及總結答題的方式、技巧。作為語文老師,課后我也會經常和同學們聊天,談時政、疫情......我記得李文亮醫生去世那天,應屆班的同學跟我談到這個事,我們就“作為普通人應該做什么”進行了觀點分享,還有同學說,以后想當醫生,像李文亮醫生一樣。
不得不說,上網課是很好的一次嘗試,它考驗大家的自律性。對老師來說,現階段最重要的也是想辦法讓同學們找回學習的動力和自律性,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每天跟著老師的節奏上課、學習,同學們的心里也很踏實。只是上了這么久網課,不少同學跟我吐槽,雖然網課效果還不錯,但還是想早些回學校。作為老師,我們也很期待回教室的那一天。
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