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洞挑戰將至 ?TPC鋸齒草靜候球員錦標賽選手

小美03-10 13:47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發布

本周,號稱高爾夫界“第五大滿貫”同時也是美巡賽的旗艦賽事球員錦標賽將來開帷幕。球員錦標賽的勝負歸屬,定于TPC鋸齒草球場第17洞的島型果嶺。總有數千位觀眾守候在那里,為征服了那個洞的球員們送上最熱烈歡呼。

“這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洞,”布魯克斯·科普卡說,“這幾年,我在這個洞上的表現都很差。我可能是歷史上在這個洞表現最差的球員之一了。”科普卡還在等待著屬于自己的歡呼聲。

這位四個大滿貫賽冠軍得主所言并非夸張。從2014年至今,他在這個洞的總成績是高于標準桿15桿,排名倒數第一。他落下的還不止一丁半點:在他前面的扎克·布萊爾,總成績是+9,比他好6桿。保羅·凱西和凱文·斯翠爾曼都是+8,包括托尼·費諾在內的其他四個人,總成績是+7。

“哪個洞都行,那個洞就是不行,”科普卡說,“我很害怕那個洞,一走上發球臺就害怕。這不是好玩的。我大概有三四次把球打下了水。別的那17個洞我都很享受,但這個洞就一點也不了。”

第17洞全長大約135碼,在這里發生的諸多故事,都被一一記錄在案。皮特·戴的妻子愛麗絲知道自己的丈夫在修建這座球場時挖出了大量的沙,建議用這些沙來修筑一個島型果嶺。

球員錦標賽歷史上的許多重要時刻,都發生在第17洞,不管是泰格·伍茲在2001年從60英尺外的那一記“比大多數都要好”的推桿,還是里奇·福勒在2015年的周日以三只小鳥贏下的延長賽,這個洞都提供了戲劇上演的舞臺。今年看起來也不會有什么不一樣。

“每個人都在談論這個洞,”路易·烏修仁說,“一想到球員錦標賽,就想到第17洞,因為這些年在這里發生了那么多故事。它是倒數第二個洞,很難。”

對科普卡這樣的球員來說,這個洞是噩夢;對一些別的球員來說,這里則是激情之地。比如本地球員比利·霍希爾,畢業于佛羅里達大學的他,在這里一直都很受歡迎。

“我知道,對一些人來說,這里會讓他精神緊張。但我從第16洞走向第17洞發球臺,從第17洞發球臺走向果嶺,再從那里走到第18洞,這一路上都充滿激情,”霍希爾說,“這是激情之路,每個球員,不只是我,都會在這一路收獲許多支持。”

“所有人都想待在那里,想看看這個洞。那里總共能容納三四萬人,在那里看第16洞的第二桿、第三桿,以及第17洞的全部。就像是一個小型的足球場一樣。”

過去17年間,美巡賽所有短于150碼的三桿洞中,第17洞的平均桿數是最高的。從2003年至今,在正式比賽中,有10.8%的擊球飛入了水中。

“你會看到,在第16洞的那些球員,會往第17洞看,看前面的人打得怎樣,”吉姆·福瑞克說,“果嶺的容納度怎樣?果嶺很大,這一桿其實并不難。但在球員錦標賽上,有壓力,再加上果嶺變得更硬,一切就不一樣了。果嶺后方6-8碼的空間是沒用的,如果你把球打到那里,就會滾下水去。犯錯空間變小了,這一桿就變得很難了。”

科普卡可以證明這一點。就算在被問及第18洞的時候,他的思緒還是不自覺地回到了第17洞。

“我寧可每天都在第18洞保帕,因為那意味著我成功熬過了第17洞,”他說,“我的球包里還有足夠的球讓我打第18洞,這就是好事。”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