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天林報道
3月13日,萬通控股接手天海,俱樂部因此迎來新生,但在這樁聯姻被確定過后,一系列疑問也隨之而來:天海能否順利通過中超聯賽準入?萬通控股是否有能力獨自撐起一支中超球隊?若天海參賽無礙,新賽季又將如何打算?
大概率通過準入
雖說萬通控股的入主解決了天海的生存危機,至少眼下,俱樂部的前景依舊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關于俱樂部名稱問題,很有可能依舊保持天津天海俱樂部,而球隊將改為萬通隊。此外,外界最關心的莫過于準入工作。種種跡象表明,天海的準入問題似乎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般危機,這一點從足協態度中能夠窺知一二。
其實一直以來,中國足協從未有意針對天海,一切都是從中超聯賽的大方向著想。早在1月份的準入截止日前,中國足協就曾詢問過天海的情況,為得便是避免天海通過準入,卻無力支撐走完整個賽季的情況發生。而后,天海遭遇舉報事件,接收舉報的部門是高于足協這個層級的。因此天海遲遲未能通過準入,不排除足協方面背負著一定的壓力,需要俱樂部提供各項擔保,以免出現紕漏。
如今,天海完成轉讓工作,意味著與過去徹底劃清界限。如此一來,涉及的舉報內容已與俱樂部無關。此前,天海未能在中國足協的通牒時限內上交相關材料,由于當時俱樂部的股權轉讓進入到了關鍵階段,天海向足協申請延期,并得到批準。在隔天達成轉讓后,俱樂部第一時間補齊資料。而足協愿意給予天海時間,足以說明若天海提交的材料符合相關要求,便可順利完成準入。
當然,涉及天海的股權轉讓本身,的確超出了規定期限。考慮到天海的特殊情況,加之大環境的不景氣,俱樂部努力活下去的態度是值得肯定。不久前,曾有聲音支持中國足協幫助今冬深陷困境的多家俱樂部解決生存難題,至少給予他們重生的希望與空間。如今天海把握住機會實現自救,只要相關手續符合法律、法規,足協方面勢必不會抹殺天海生的希望。
小本經營戰中超
就在天海轉讓股權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大企業的名字,一連串反轉吊足了球迷們的胃口,加之權健時期的“霍金如土”,使萬通控股的最終勝出惹來質疑。
也難怪,早在萬通與天海聯系在一起時,外界就曾深挖過萬通的底細,按照企業去年5.5-6.5億盈利數字來看,萬通想要支撐起一支中超球隊壓力較大。畢竟這個冬天,天海失血過多,想要立足中超,需要對球隊進行輸血,加之承擔俱樂部此前的債務,以及日常開銷,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據了解,俱樂部此前拖欠球員的工資將在下周結清,這筆費用也將由新東家承擔。
不久前有人曾算過一筆賬,接手天海的投資商至少需要準備小10億元,用于球隊建設。就在天海宣布0元轉讓股權之前,萬通控股曾通過質押股權獲得了接近這個數字的資金,不禁讓人聯想到這筆資金的用途。之前萬通與天海的談判屢次破裂,源自談判雙方的利益博弈,卻不能抹殺萬通渴望進軍職業聯賽的誠意。
當然指望萬通控股能夠將天海帶到曾經的高度并不現實,但立足中超有很多的方式,簡單說來,砸錢有砸錢的活法,省錢也有省錢的過法。盡管萬通地產并不富裕,但萬通控股的董事長王憶會在富豪排行榜上與建業的胡葆森相仿,這也意味著,新賽季,天海難有一擲千金的大動作。
目前天海一線隊不足18人,加上此前隨隊試訓的球員,能夠滿足基本的參賽需要。但外援方面,僅剩萊昂納多與宋株熏兩人,在新賽季中超聯賽四外援賽制下,這樣的人員儲備顯然是不夠的。但細想下來,天海雖人員稀少,依舊存有搭建陣容框架的根基,若在新賽季中超聯賽開賽前的附加轉會窗口中針對性補強,完全有機會達到立足中超聯賽的標準,至少不會一上來就被外界當成降級熱門。
而如今,當天海迎來新生,吸引力也會比之前更大一些。要知道過去一段時間的前途未定,一度為球員們施加巨大壓力,畢竟每個人都需要為今后的職業生涯著想。就在天海宣布“0”元轉讓俱樂部之前,張林成離開浯水道基地。不過就在股權轉讓完成后,他已是回到隊中。無論是張成林還是王小樂,眼下都是以天海當做第一選擇,伴隨新東家的入主,有望徹底解決他們的合同問題。畢竟以天海現有的人員配置來看,十分需要這兩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