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疫情日記?:全球口罩荒!只有中國能救世界?

楊子江04-05 17:00 體壇+原創(chuàng)

體壇周報全媒體駐德國記者 楊子江

本周一,奧地利總理庫爾茨曾經下令說,周三開始,進入奧地利的超市必須佩戴口罩。但讓舒爾茨感到非常尷尬的是,奧地利并沒有足夠的口罩儲備,這可能會導致其頒布的法令成為笑柄。德國也缺少口罩,這個能利用工業(yè)3D打印技術生產呼吸機的國家,為什么會造不出口罩?

德國的工業(yè)3D打印技術,成熟得能生產呼吸機,但卻對生產醫(yī)用口罩無能為力,這確實很讓人奇怪。事實上,不只是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等老牌工業(yè)強國都在口罩問題上栽了跟頭,只能等待中方的救援。德國現在并不缺少ICU急救病床,而是缺少口罩和防護服。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2019年產能50億只,世界第一。中國的新冠病毒爆發(fā)之后,雖然短暫的出現了口罩荒,但隨著產能的恢復,口罩產量迅速達到了日產1億只,這意味著,全世界生產口罩的原材料,短時間內全部集中到了中國。

其次,從制作工藝來看,醫(yī)療口罩一般采用多層結構,里外兩層是無紡布,中間則是熔噴布,后者主要起過濾作用,是口罩制造過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市場上常見的一次性口罩要使用一層熔噴布,而N95標準的口罩,需要至少3層熔噴布。熔噴布的制造是相當耗費時間的,沒有熔噴布,生產口罩只能是幻想,況且國際市場上熔噴布的價格,已經翻了25倍不止,而要新建熔噴布生產線則需要至少一年的時間。缺少原材料,任何國家想生產口罩都很困難,當然,如果你拿3D打印機打出來個造型難度并不大。

歐洲醫(yī)學專家普遍認為,新冠病毒會如流感病毒般在人類社會長期存在,并肆虐很長一段時間,因此現在有很多歐洲國家也想著自造口罩的問題。比如說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就曾公開表示,要在年底實現口罩供應的完全自給。法國目前的周產能是350萬只口罩,即便到了4月底,將產能提升到1000萬只,離目前法國方面的需求還是相差甚遠,法國現在每周需要醫(yī)療口罩4000萬只,因此從中國訂購的10億只口罩將成為法國人的救命稻草。

德國財長肖爾茨表示,為了避免財政風險,必須保證德國口罩的國產化。在疫情爆發(fā)之前,口罩的售價通常是0.06到0.17歐元,也就是5角到1.5元人民幣左右,而現在,醫(yī)用口罩的售價飆升到了6歐元左右一個,接近50元人民幣。德國很多媒體都在教民眾怎么自己制作口罩,而這種口罩如果用于一般的防護是足夠的,卻根本無法用于醫(yī)用。

德國各個州政府在3月初才剛剛開始協(xié)調相關企業(yè)新建口罩生產線,很多德國的襯衣廠和婚紗廠都開始轉而生產口罩,但從口罩生產線開工建設到首批產品出廠,需要至少3周,但由于在德國生產醫(yī)療設備非同兒戲,需要滿足一系列非常復雜的技術規(guī)范,導致短時間內德國口罩要量產幾無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期待其他企業(yè)跨界轉產,還不如讓現有醫(yī)療設備企業(yè)轉產或者擴大生產范圍,否則的話,口罩危機依然要持續(xù)很長時間。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楊子江

體壇傳媒駐德國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yè)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