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疫區筆記:醫生救人,誰救救醫生

武一帆04-06 09:33

體壇周報全媒體駐西班牙記者 武一帆

灌溉管線的總閘有點漏水。用手擰不動,想起“國家緊急狀態”之前是打算去買一套扳手工具的,等五金店開門大概要到月底了。給鄰居發信,立刻得到積極回應。西班牙語里“扳手”和“鑰匙”是一個詞。有道理,都是咬合、轉動、開關的操作。他隔著柵欄遞給我三個尺寸的扳手,說:“要不要消一下毒?”那樣子不像是開玩笑。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鄰居是灣區公立醫院的護士。疫情初期,該醫院因資質有限,不收治新冠病人。但隨著大醫院負載力接近飽和,這邊除了檢測,也開始三三兩兩地接納病患,醫護人員也不可避免地進出污染區。還是那個老問題:防護裝備吃緊。

“領導把口罩和防護裝備鎖在辦公室里,鑰匙由她照管。每天每人就一個FFP2(相當于N90)口罩,任何情況都不會多發。”為什么看管得這么嚴?他嘆口氣:“可能怕有人偷吧。類似的事不罕見,我們對此有意見,私下里拉了一個吐槽群。”

打算罷工?西班牙已出現醫護人員因缺少必要防護裝備而抗議罷工的現象,墨西哥人甚至為此上街游行。西班牙醫護感染比例驚人,進一步造成資源擠兌和人力短缺。于是心靈手巧的衛生部門要求癥狀輕微的醫護人員無需隔離14天,7天后就可以返崗工作。看來防護裝備足夠用了,畢竟沒人提交叉感染的事。我知道西班牙這國家很迷,也料定她經過此劫還會繼續犯迷糊,但不理解這種裝明白人的勇氣是從何而來。

國家緊急狀態又將延續至少兩周,而“圣周”的假期是照放不誤的。在“非基礎工商業”全面停工的狀態下,“放假”二字顯得荒唐。2008年4月,我被困在加迪斯的奇克拉納海灘度假村。在那個還不是啥都數字化智能化的年代,行程安排、地圖和天氣預報都和手機沒關系。海邊刮起12級狂風,視界中只有一個騎著自行車往返巡視的安全管理員。我在大門緊閉的度假小樓前打電話給店主。幾分鐘后,一串鑰匙從黑洞洞的車窗遞出來,而后車一溜煙地消失在拐角處。

“這種天氣還來?”我仰望著點點污漬的天花板,聽著風吹過木頭邊框的老式窗戶發出尖銳的哨音,回味著店主埋怨大過疑惑的語氣。他把整個三層旅店交給了我:廚房、餐廳、五間客房和樓梯間甜點展示柜里的蛋糕。現在回想起來,我應該充分利用主人的信任和這串鑰匙賦予的特權,大大方方操練起來,而不是頂著狂風步行兩公里去唯一一家開門營業的小餐廳吃冷凍過的肉丸,然后再百無聊賴地躺回這間漏風又沒有無線網絡的屋子。

建立態度,而后行動。但必須先有態度。西班牙宣布進入緊急狀況之前3天,我對加油站員工鄭重地說出這個詞,搞得他一陣寒戰。“這難道不就是個流感嗎?”維戈地區的1號病人,直到被推進重癥監護病房時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而如今在西班牙,面對數萬人死亡的數字,依然有相當比例的人不理解為何要把“健康人”隔離在家,不讓孩子們去海灘。我舉起車鑰匙,就像摩西向猶太人展示剛剛從西奈山頂獲得的石碑那樣,向加油大哥嚴肅道:“戴口罩。”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武一帆

體壇傳媒駐西班牙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