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季孟年
寫在前面:在NBA歷史上,偉大的傳奇故事有很多,眾說紛紜的歷史懸案同樣也不少。穿越迷霧,探究這些事情背后的真相,成為了一代又一代球迷的樂趣所在。聯盟停擺期間,《體壇加》將在每周三、周日更新《NBA歷史懸案》系列,探索NBA歷史上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1969年NBA總決賽,湖人又一次遇到了老對手凱爾特人。這一次,他們的陣容星光閃耀,常規賽戰績也要比老對手出色。系列賽前六場戰罷,兩隊達成了3比3平,決定勝負的搶七局將會在湖人隊的主場進行。不得不說,這是他們搬到洛杉磯以后最接近冠軍的一次。
當比賽進行到第四節的時候,凱爾特人有些顯出老態,湖人隊嗅到了反敗為勝的機會。可是,維爾特·張伯倫卻在第四節開始之后不久意外受傷。在那之后,他便再也沒有回到球場上。
很多人表示,張伯倫的身體還能夠繼續出戰,但主教練考爾夫卻沒有再給他機會,這也成為了那年湖人隊之所以兵敗的原因之一。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張伯倫為何會在總決賽搶七戰的關鍵時刻只能做看客。本期《NBA歷史懸案》,我們就將為您探秘那段歷史。
搶七大戰,張伯倫意外傷退
上世紀5、60年代,湖人和凱爾特人分別在1959年、1962年、1963年、1965年、1965年和1968年總決賽相遇。前六次交手,綠衫軍都成為了最終的贏家。1969年,兩隊又一次在總決賽舞臺相逢。
這一回,湖人隊的整體實力可謂是7次交鋒以來的最強。后場有杰里·韋斯特,前場則是有埃爾金·貝勒與張伯倫坐鎮。不少人都認為,湖人隊能夠在1969年擊敗凱爾特人,打破他們不勝綠衫軍的魔咒。可那個賽季常規賽只有48勝,球隊整體嚴重老化的凱爾特人,依舊在用實力捍衛著自己的尊嚴。
總決賽的搶七大戰,凱爾特人在客場迸發出了驚人的求勝欲望,早早便拉開了分差,再度彰顯出了他的實力有多么強大。不過,湖人隊同樣沒有放棄。在那場比賽的第四節,紫金軍團在杰里·韋斯特的帶領之下瘋狂的進行反撲,勝利的曙光一度就在眼前。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意外又發生了。
早在第四節開始之后不久,張伯倫的注意力就不是那么集中,他一直都在看著自己的大腿。其后在一個防守回合之后,抓下籃板球的張伯倫表情非常痛苦,他似乎又扭到了自己的膝蓋。其后,張伯倫朝著裁判做了暫停的手勢,意興闌珊的走下了賽場。大西洋論壇中心的球迷們滿眼驚愕,湖人隊的教練組也不知道張伯倫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但在那之后,他便再也沒有回到賽場。
關鍵時刻,他竟只能做看客
在NBA歷史上,張伯倫無疑能算作是最恐怖的得分機器。湖人隊之所以引進他,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北斗星制衡拉塞爾。這一年,拉塞爾已經35歲,在常規賽的得分甚至不足10分。可在這最關鍵的時刻,湖人隊卻損失了其內線的核心,比賽的天平看似要徹底倒向凱爾特人一邊。
在張伯倫離場的時候,凱爾特人手握9分的領先優勢。不過,湖人隊依舊沒有放棄。隊醫在處理著張伯倫的傷病,給他受傷的地方噴了一些止痛酊。在那個年代,諸如扭傷一類的傷病,根本不會影響球員在場上打球。凱爾特人主教練奧爾巴赫就曾經說道:“在我看來,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受傷。”不論是球迷們還是湖人隊的場上球員,都期待著張伯倫能夠回到球場之上。然而,他卻一直都坐在板凳席上。
很顯然,張伯倫的傷勢并不算特別嚴重,可湖人隊的主教練考爾夫卻始終沒有換他上場。就在張伯倫休息的這段時間內,湖人隊靠著小個陣容連續追分。尤其是杰里·韋斯特,這位關鍵先生就像如有神助一般連續投籃得手。凱爾特人隊的領先優勢正在被逐漸吞噬掉,且幾位老將的體能都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問題。
在這樣的時刻,如果張伯倫能夠重返賽場,不僅僅能夠提升湖人隊的整體實力,也能激發紫金將士們的士氣。不過,考爾夫依舊穩坐釣魚臺,絲毫沒有將張伯倫替換上場的想法。整個湖人主場的球迷們都對教練這樣的做法感到不滿,他們大勝喊著希望考爾夫能夠趕緊做出換人決定,讓張伯倫回到賽場上。就連球隊的高層,也來到了教練席邊上,希望考爾夫將張伯倫重新替換上場。但最終,大北斗星依舊只能繼續坐看客。
不論是誰來,考爾夫都只有一句話:“我是教練,換誰是我的權力,我希望你給我坐回去!”
張伯倫究竟為何會消失?
最終,凱爾特人靠著老尼爾森在關鍵時刻的詭異一投,還是贏下了那一年總決賽的勝利。比賽結束之后,張伯倫頭也不回的離開了賽場,主教練考爾夫也在那個賽季結束之后被紫金軍團辭退。
直到現在,關于那年總決賽第七場最后時刻張伯倫為什么被考爾夫按在板凳席上依舊眾說紛紜。有人表示,在張伯倫受傷下場之后,考爾夫本希望他在進行了簡單的處理之后便回到賽場。但張伯倫拒絕了考爾夫的調遣,已經對這場比賽興趣不大。更有人表示,張伯倫其實并非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而是為了不被吹罰自己的第六次犯規,延續自己不被罰下場的紀錄。他的這一做法,激怒了考爾夫。加上球隊替補中鋒科茨的發揮很出色,因此教練沒再安排張伯倫登場。
但另有說法認為,是張伯倫糟糕的比賽態度以及只有30.8%的罰球命中率激怒了考爾夫。還有人把這件事情和種族主義聯系了起來,認為考爾夫之所以不讓張伯倫上場,是他心中認為黑人球員的意志力不夠堅強,無法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與對手血戰到底。
至于真相究竟是怎樣的,或許只有張伯倫與考爾夫清楚。不過從比賽的錄像來看,張伯倫其實也并沒有體現出太過于明顯的求戰欲望。而在后來的1972年總決賽結束后,張伯倫還曾經表示,他這些年最大的成長,就是告訴自己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做一個quitter(懦夫)。
除了在1969年總決賽第七戰因傷離場之外,1970年總決賽在面對上演王者歸來好戲的里德是,張伯倫似乎也表現出了自己怯懦的一面。里德沒有出戰的第六場,他轟下了45分。可在里德帶傷歸來的第七戰,張伯倫卻只有21分入賬,罰球命中率更是不足10%。
后來在1972年,他終于和湖人隊一起拿到了總冠軍。在決戰當中帶著受傷手指砍下24分29籃板的張伯倫說道:“這一次,我沒有再做懦夫。”
或許,他也是在為自己1969、1970兩次總決賽發揮不佳而懊悔。1969年總決賽第七戰張伯倫為什么會消失,答案已經顯而易見。只不過,三年之后張伯倫完成了自己的救贖。但考爾夫教練卻再也沒能重返總決賽,更別說贏下總冠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