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林克報道
1997年4月27日,當時還效力于華盛頓子彈隊(現奇才隊)的克里斯·韋伯和球隊一起來到芝加哥,與公牛展開季后賽首輪第二戰的比賽。如今回憶起來,那場比賽對韋伯來說就像噩夢一般。
那一戰,喬丹砍下了55分,追平了他自從1995年回歸NBA賽場之后,單場個人的最高得分。除了這個令人驚嘆的數字,喬丹達成這一目標所用的方式,更是讓如今很多的球員和球迷難以理解:全場比賽他只投進了1個三分球,而在罰球線上他也僅僅得到10分。也就是說剩下的42分,喬丹都是通過2分球拿到的。
下面這張投籃分布圖,展示了喬丹55分一戰運動戰進球的分布點:
關鍵的第四節,在雙方膠著的局面下,喬丹拿到了公牛全隊23分中的20分。雖然在全場比賽中,喬丹的使用率達到了45%,屬于偏高的狀態,但他的得分效率也同樣很高,僅僅出手35次就拿下了55分。而公牛的其他球員,出手了43次才得到了54分。
那個賽季,喬丹贏得了自己NBA生涯的第9個得分王頭銜,也奪得了第5座冠軍金杯。這些成績和出色的表現一起,讓喬丹登上了籃球世界之巔。也是在那一年,NBA聯盟開始記錄每一位球員在場上詳細的出手點,讓世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喬丹是如何得分的。在1996-97賽季中,喬丹在三秒區內的得分排名聯盟第57位,三分線外的得分則排名第54。而他能夠拿下得分王,靠的就是與子彈隊系列賽第二戰一樣的武器——中距離投籃。
相比今天各種高科技的追蹤設備,上世紀90年代NBA顯然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不過通過簡單地觀察喬丹的出手點記錄,就可以更加真切地了解到他當年的得分能力,是多么的杰出。距離喬丹第二次退役,已經有20余年的歷史,越來越多新的球迷并沒有看過喬丹巔峰時期的表現,也不會真正地明白,當年他開拓了怎樣的新局面。
毫不夸張地說,在喬丹進入聯盟之前,NBA是屬于身材高大、力量出眾的球員的領地。但當喬丹離開的時候,他告訴給所有人,一位了不起的、靠跳投走天下的球員,也能同時贏下得分王和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