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耶利尼自傳風(fēng)波:當(dāng)面稱兄道弟 翻臉出書罵街?

沈天浩05-11 08:38

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沈天浩

惡漢梅洛惹人厭,天才巴神歡樂多,正如意大利足壇數(shù)不清的爭議和八卦,這早就不是新聞,也從來算不上新聞。然而對昔日隊友的刻薄臧否,出自尤文和國家隊雙料隊長基耶利尼口中,還是讓人有些意外。此前,他是隊友心中的稱職隊長、球迷眼中的“圣喬治”、媒體也豎起大拇指的高知球員典范。一個多月前,基耶利尼剛剛因為“減薪事件”中的長袖善舞,又一次展現(xiàn)了自己球場以外的才能與魅力。然而上一次的贊譽有多齊聲,這次的爭議浪花就有多大。

反常態(tài),基耶利尼猛開炮

背景事件是基耶利尼在《共和報》接受的一次采訪。尤文隊長的新自傳將在本月12日于意大利各大實體書店上架,球員本人也順理成章地在主流媒體上做做宣傳。這本《我,喬吉奧》包括部分抓眼球的爭議內(nèi)容,批評了基耶利尼在俱樂部和國家隊的兩名前隊友:巴洛特利和費利佩·梅洛。

自傳里寫道,巴洛特利是個消極的人,對團隊缺乏尊重——2013年的聯(lián)合會杯對陣巴西,“巴神”在各方面對球隊毫無幫助,簡直該打耳光。看起來,自傳的內(nèi)容甚至不是單純的對事不對人,因為尤文隊長寫道:“有人覺得他是世界前五?我從來沒覺得他可能成為世界前十、或者前二十。比這還差的是梅洛,和他在一起總是會吵起來。我甚至和俱樂部管理層說過:這是一顆壞蘋果。”

一石激起千層浪,兩名當(dāng)事人也迅速作出回應(yīng)。顯然,梅洛被氣得不行:巴西人先是通過《米蘭體育報》表示,自己效力尤文期間,從未對任何人和俱樂部缺乏尊重,也不知道基耶利尼開噴,具體針對的是什么事情。梅洛“殺人誅心”:他要給巴洛特利耳光?我在加拉塔薩雷期間,倒是曾經(jīng)在歐冠給過他的尤文幾個耳光,將他們淘汰出局。或許他還記恨2009年的聯(lián)合會杯,當(dāng)時我在的巴西隊3比0戰(zhàn)勝意大利,最終捧杯。國際賽事中,他什么也沒贏到過。”當(dāng)天稍晚,梅洛又接受了國米新聞網(wǎng)的采訪,重申自己一顆藍黑心,并反問,自己和基耶利尼在都靈城共事兩年,有什么話不能當(dāng)面談,一定要背后說壞話?

站刺頭or隊長?輿論傾斜

比起梅洛引戰(zhàn)式的回應(yīng),巴洛特利更加擲地有聲:“從2013年到現(xiàn)在,你有很多機會可以和我交流,但你沒有這樣做。誰知道你日后,又會如何評價今日并肩的隊友?你是個奇怪的隊長。如果這樣才是榜樣,那我寧愿不變成如此。對于國家隊的藍衫,我從來沒有過不尊重。”巴洛特利的弟弟嘲諷道:“真奇怪,他見到你的時候可是稱兄道弟。”并貼出兩張圖片,里面基耶利尼與巴洛特利其樂融融。

巴洛特利指出的這個點,確實讓尤文隊長理虧。畢竟,兩人在國家隊共事數(shù)載,俱樂部交手無數(shù),又在同一個圈子里,真要說兩句真心話,不怕沒有機會。基耶利尼的前隊友托尼,也在當(dāng)晚與另一名宿維耶里的連線中表示,寫書需要吸睛,加些料可以理解,但基耶利尼沒能當(dāng)面把話說清楚,確實是個遺憾。要知道這幾年間,基耶利尼不是沒有和媒體聊過巴洛特利:就在2013年聯(lián)合會杯后不久,當(dāng)年10月的一次國家隊集訓(xùn),他就對媒體表示:“這是巴洛特利的意大利隊,并將一直是他的球隊。”從中聽不出任何抱怨,更讓人難以想象7年后的今天,基耶利尼在自傳中突然的開炮。

即便如此,托尼同時表示,如果基耶利尼這么說了,那說明巴洛特利肯定還是做了錯事。巴神在2012年歐洲杯上的親密搭檔、另一個刺頭卡薩諾,談及此事時則突然軟化了態(tài)度:“基耶利尼是圈子里最聰明、最正直的人之一,如果他這么說,肯定自有其道理。”一邊是德高望重的雙料隊長、未來高管,一邊是刺頭、異類、隕落的天才、意甲的過客,這場輿論戰(zhàn)的天平,從一開始就必然是傾斜的。球迷聲音中,盡管“反尤文陣營”毫無懸念地猛烈開噴,但也有不少人站在基耶利尼這邊:所有人都知道巴洛特利和梅洛是個什么德行,怪就怪在基耶利尼太有種,替我們把不敢說的話說了出來。

巴洛特利藍衫往事

巴洛特利是否無愧于曾經(jīng)身披的藍衫? 2012年歐洲杯殺進決賽,“超級馬里奧”堪稱首功之臣。而基耶利尼批評里指向的那場聯(lián)合會杯,意大利2比4負于巴西,尤文后衛(wèi)還在比賽中打入一球,一度縮小了差距。那場比賽,巴洛特利打滿全場,一個腳后跟助攻讓賈凱里尼打入世界波,而基耶利尼的門前推射,也有巴神的貢獻。那個精彩的腳后跟助攻,直接導(dǎo)致巴洛特利受傷,并在賽后提前返意。賽后,巴洛特利接受采訪,表示被迫提前離隊讓自己非常受傷,“感覺像個失敗者”。這怎么也不像規(guī)避責(zé)任的態(tài)度。基耶利尼可能意指某個事件,外人無從得知也不應(yīng)置喙,但批評當(dāng)場的藍衣9號寸功未立,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次年的巴西世界杯,意大利隊小組出局,隊長布馮隨后表示,只要踏上球場,就要有“應(yīng)該做到”的信念,“想做”或是“以后要做”是不夠的;中場股肱德羅西更是發(fā)飆:“如果有人沒有感受到相同的責(zé)任和激情,那他最好呆在家里”——這樣的言論,被廣泛認為直指巴洛特利。很多球迷的反應(yīng)則更激烈:“馬里奧:問題只有一個,你根本不是意大利人!”

 “為什么總是我?”

在意大利出生、長大、持有身份證的巴洛特利,當(dāng)然是如假包換的意大利人。然而巴洛特利因為自己的膚色、成長經(jīng)歷和個性,始終沒有擺脫“異類”的標簽。在意大利足壇遍地皆是的口水戰(zhàn)與輿論攻勢里,他是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板,最容易被群起而攻之的對象。巴西世界杯后,彼時尚不滿24歲的巴洛特利告別國家隊,一別就是4年,成了最大的輸家。斗轉(zhuǎn)星移,“巴神”在本賽季初來到家鄉(xiāng)球隊布雷西亞,不到一年時間里已經(jīng)被主席切利諾數(shù)番敲打、直言失望——球隊主席如此猛烈地貶抑一位在隊球員,這樣的情況,你在別處見過嗎?

“為什么總是我?”2011年那個著名的進球慶祝標語,很不幸地成了巴洛特利日后職業(yè)生涯的寫照。巴西世界杯后的一兩年,意大利人非常喜歡談?wù)摪吐逄乩瑢τ谒麪€事兒不斷、揮霍才華,始自痛惜,終至痛恨,似乎國家隊和整個意大利足球的不濟,都和這一個體脫不開干系。種種原因,這位國米青訓(xùn)出品的“黑維耶里”,遠未能達到當(dāng)初的預(yù)期,但他究竟承擔(dān)了多少不必要的罵名,他的不成熟在多大程度上被夸大,而整個意大利足球界這樣的姿態(tài)和聲音,對于他最終流于平庸,又應(yīng)該承擔(dān)多少責(zé)任?無論是廟堂之上“敲打”過他的功勛球員,還是酒吧里、屏幕前那些為他義憤過的普通球迷,都不會告訴你答案。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guān)閱讀

權(quán)威源自專業(yè)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quán)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nèi)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體育垂直領(lǐng)域的精品閱讀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