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舞】神的背面是混蛋、暴君還是好人?

孔德昕05-11 13:15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終于,邁克爾·喬丹最擔心的一幕在《最后一舞》紀錄片第7集中上演了,這是把神拉回人間、甚至推下地獄的一幕,因為人們會發現,神的背面可能是混蛋,是暴君。

在紀錄片拍攝之前,喬丹曾有一些擔憂,他害怕自己的形象被打碎。歷史的浪花淘盡了塵埃,只留下籃球之神的六冠偉業和數不清的傳奇表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沒有親眼目睹過喬丹打球的球迷,只會留下這是一個完美無瑕的籃球傳奇的印象。而這部紀錄片則力求將那些塵埃悉數翻出,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完整的邁克爾·喬丹。

人無完人,如果說之前幾集關于喬丹賭博的描述還能以沒有影響到他的球場表現來解釋,那么今天這集里關于他帶領球隊的方式則是令神最擔心的。“我不確定人們看到這些鏡頭后能否理解我為什么會表現得那么暴躁,不知道他們能否明白我為什么會那么做、有那樣的表現、說出那些話。”總而言之,喬丹擔心觀眾看完這一集后,會覺得自己是一個糟糕的隊友,一個混蛋。

那么喬丹到底是怎樣一位領袖、一名隊友?這取決于你如何去理解他,如何理解籃球這項運動。

變態嚴苛

如果我們贏了,一切都很好。如果我們輸了,打得很爛,所有人都會收到來自于邁克爾的警告,‘你們這幫狗娘養的,今天夢游來了?明天給我來好好練。’”談到喬丹對待隊友們的態度,托尼·庫科奇一臉平靜地說道。

我們都知道喬丹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好勝心,也知道他一旦上場就會拿出和對手拼命的架勢。但當他要求自己的隊友也像自己一樣時,并非所有人都受得了。對此,在1997-98賽季加盟公牛的前鋒斯科特·伯勒爾最有發言權,因為他就是“喬丹虐我千百遍”的最佳代言人。

喬丹在訓練中不斷地折磨伯勒爾,朝他狂噴垃圾話。其中一個經典的鏡頭是,喬丹躺在地板上朝著伯勒爾說:“斯科特,你換個人防吧,比如賈德·布奇勒(公牛替補前鋒,場均2分),你可能連他都防不住。”

斯科特回嘴道:“我不,我就要防你。”

喬丹繼續嘲諷道:“如果你能防住我,那就有290多個工作機會等著你了。”

然后鏡頭切到喬丹在訓練中主動盯防伯勒爾,這位超級巨星一臉不屑,然后還在防守成功后朝著伯勒爾噴道:“垃圾,你投得什么狗屎。”

“斯科特·伯勒爾是一個很有天賦的球員,他所缺少的是那種奉獻精神,那種決心,那種認真對待比賽的態度。所以我要不斷地鞭策他,刺激他。我有幾次故意找茬想要跟他打一架,就是為了讓他感覺到‘哥們我受夠了,我要干你’這種心態。但我始終沒成功過,他人實在是太好了。”喬丹如此解釋自己當初的做法。

要求別人做得跟自己一樣好,乍一聽這似乎是一種合理的領袖之道,但問題在于誰又能像邁克爾·喬丹一樣好呢?多年之后伯勒爾還會笑著說:“每一天喬丹都會鞭策你,推動你變得像他一樣好。但我不確定他知不知道,只有他才能完成那些目標(哈),但他確實可以推動其他人朝著那個目標努力。

雖然時隔多年大家都已經能重新看待當時的情況,但除了那些喬丹不斷在訓練中噴垃圾話的鏡頭,從那些公牛隊員的反應你也能知道,喬丹對自己的隊友到底多么變態。

人人都害怕喬丹,我們作為他的隊友也害怕他,那簡直是一種恐懼。”布奇勒說。

就是怕他,大家對MJ的那種恐懼感是深入骨髓的。”昔日公牛隊的中鋒普渡回憶道。

暴君/混蛋/好人

如果僅僅是對隊友嚴厲一些,喬丹可能會被形容為暴君,但這也不過是通過一些變態手段讓隊友變好,談不上令神擔心自己的形象。但問題就在于,有時候喬丹不僅僅是一位暴君,他還可能是一個混蛋。

“他是一個變態,是一個混蛋,有很多次他都越過了底線。”普渡在認可喬丹斗志的同時,也不忘提到這位昔日隊友真的做了很多過分的事情。

從紀錄片中,我們就能瞥見喬丹性格的一角。當一個人爭強好勝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就會變得偏執,而一個人偏執到一定地步,就變成了混蛋。喬丹對隊友的言語攻擊和嘲諷有時候已經達到了人身攻擊的地步,如果活在當今這個社交媒體時代,喬丹的做法可能不比PUA挨得吐沫少。

當被問到喬丹是不是一個好人的時候,公牛后衛B.J.阿姆斯特朗露出了一副PTSD的表情,然后思考了一會說:“他是一個好人嗎?那是不可能的。擁有他那樣的好勝心,你就不可能是一個好人。如果不是真心熱愛籃球的話,你是很難和他相處的,他對人真的很苛刻。

還有那次著名的隊內斗毆,喬丹和剛剛來到公牛的科爾在訓練中打了起來。科爾坦言自己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是喬丹先動的手,然后他也忍不住了。那次沖突以菲爾·杰克遜讓喬丹離場告終,而最后喬丹本人也意識到自己做得太過分了,“我意識到自己朝一個小個子揮拳,我知道自己做得太糟了”。然后他向科爾打電話道了歉。

種種細節都在向我們描繪出喬丹的另一面,一個脾氣很臭、毫不友善、為人刻薄的混蛋。但這恰恰是那支公牛隊成功的原因之一,皮蓬直截了當地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需要他那樣,需要他扮演一個混蛋,一個壞人。”

那么一個混蛋怎么可能同時又是好人呢?這或許印證了那句話,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被喬丹“虐待”得最多的伯勒爾卻面對著鏡頭說:“你知道嗎,其實邁克爾在球場外挺好相處的,他很有趣,跟他在一起你會很輕松、很享受。

而無論是提到喬丹露出笑臉的伯勒爾,還是一臉惶恐的阿姆斯特朗,事后都承認喬丹當年的做法成就了隊伍,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就是個好隊友。

生來如此

通常來說,一名領袖總會鞭策隊友,幫助全隊一起進步,但這也分成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這位領袖認為自己應該這么做,有義務這么做,所以他故意讓自己表現成這樣。第二種則是這位領袖本身是這樣的人,他沒有刻意假裝人設,單純便是如此。邁克爾·喬丹就是后者。

被問道是否覺得自己如此爭強好勝,如此對待隊友讓自己落得一個壞名聲時,喬丹露出了一副“從來沒想過這件事”的表情,頓了一下說:“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但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作為領袖也需要付出代價。”喬丹說,“所以在人們不想前進的時候我會拽著他們前進,當人們不像被挑戰的時候我會去挑戰他們。而且我也有權利這樣做,因為即便有人不爽,他們也知道他們沒承受過我所承受的一切。一旦你加入了我們這支球隊,你就要在一個特定的標準下生存,那就是我打比賽的標準。我不允許你成為低一個標準的特例。如果你做不到,我就會狠狠調教你。”

你可以問我所有的隊友。邁克爾·喬丹從來不會向別人提一些他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喬丹接著說。“別人看了這些可能會說,這人太混蛋了吧,他簡直就是個暴君。呵呵,那是你,因為你什么也沒贏過。

如果這里有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但過程太過崎嶇,甚至能摧毀你的心智,你還愿意踏上這段旅途嗎?這是擺在每一名喬丹隊友面前的問題。

不知道是被酒精催化,還是回想起了自己和隊友之間的往事,喬丹在第7集的最后紅了眼眶,哽咽道:“我去督促他們不是因為我有義務,我這么做單純是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就是這樣打球的,我的心態就是如此。如果你不想這么拼命打球,那就別這么拼命吧。

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喬丹變得柔軟,但他仍然緊抓著自己的那份偏執,因為老子生來如此。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孔德昕

體壇+籃球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