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斯這樣的鋼鐵直男,領導喜歡但可能被同事排擠

戴高樂05-22 12:00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戴高樂報道

一轉眼,NBA比賽暫停兩月有余。雖然正式恢復比賽的時間尚無定論,但積極的信號還是不少的。就比如最近,多支球隊開放了訓練館。在家里呆了近兩個月的球員們,終于能重回球場。而其中一位球員的態度,我就覺得挺有意思,今天專門跟大家聊聊。

這個球員,就是騎士隊的小拉里·南斯。

提到小南斯,很多球迷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他在場上的扣籃了。的確,作為NBA名將的后代,小南斯繼承了老爸出色的身體素質,在場上是高來高走,能扣籃就絕對不會上籃。
而小南斯的性格,也跟他打球的風格很像,就突出一個“莽”字,絲毫不會拐彎。比如今年年初,在科比意外離世的時候,小南斯曾經深切地哀悼過這位曾經的隊友,騎士主場播放懷念科比的視頻時,小南斯還曾眼眶泛紅;但回憶起跟科比并肩戰斗的那告別一季時,他又直言不諱地說:“那一年挺酷的,因為他是黑曼巴嘛。但是與此同時,那也似乎是湖人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個賽季了吧。所以呢,我為自己跟這樣一位NBA的傳奇并肩戰斗過,感到非常自豪。但是你要說讓我再去經歷那樣的一年,我可不干。”
看看,敢愛敢恨、口無遮攔、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小南斯這簡直就是“鋼鐵直男”的最佳代表了。

了解了小南斯如此的性格,再聽到他重返訓練場之后的表態,就一點都不會感覺奇怪。“我特想回去打球,”小南斯說,“如果他們允許的話,我明天就想回去打比賽了,我現在真是像百爪撓心一樣。”

而且,小南斯不僅自己想打,還希望其他所有人也都能回來打比賽。“我們隊今年不在爭奪冠軍的位置上,”小南斯又說,“但如果我是揚尼斯,如果我是勒布朗,如果我是卡瓦伊,如果我在任何一支具備爭冠實力的球隊中,那我現在絕對會煩的不得了。因為在這個聯盟里,獲得如此一個機會是多么的不容易,而今年這樣的情況,很多人職業生涯中很寶貴的一年可能就沒了。”
不知各位怎么覺得,但我看完這他的這兩段采訪之后,一下子就看到了小南斯性格中的有一個閃光燈,那就是“好勝”。而且,這還不是普通的好勝,小南斯敢把自己帶入到字母哥、詹姆斯和萊昂納德這些超級巨星的處境中,去思考問題,這就說明了他內心的火焰,始終在熊熊燃燒著。
看了這么多年NBA,相信大家都會認可一個觀點——想要在這樣一個聯盟中沖擊頂點,球員除了要有天賦、技術這些“硬實力”之外,好勝心和求勝欲這種“軟實力”同樣不可或缺。多少初入聯盟就鋒芒畢露的年輕人,最終在NBA難覓立錐之地,缺的就是小南斯內心的這一團火焰。
說到這,我又想起了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曾經遇到過一件事——
當年,我第一次被外派去美國采訪,跟兩位來自國內其他媒體的記者同行合租了一間房,大家平攤房租,節省開支。同時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也彼此有個照應。這兩位記者一位是入行多年的前輩,有長期駐外采訪經歷;另外一位則是初出茅廬不久的新人,跟我算是“同年新秀”。

這兩位同行當時都效力于網絡媒體,所以彼此之間存在著直接的競爭關系。而我因為還在紙媒,所以他倆對我都沒什么戒備,有什么話也愿意跟我聊。記得有一次干完活,我蹭那位前輩的車回家。車上就我倆,所以前輩就跟我發起牢騷來,矛頭就指向了另外那位新人。核心思想就是,這個新人雖然很有拼勁,但有些時候卻干得有些過火。


當時,國內外的社交媒體方興未艾。我的這位新人同行,每天睡醒睜開眼,就拿起手機刷推特,看到一些突發的新聞,或者球星們發布的趣事,就轉載到國內的社交媒體上。這種方式,很受當時國內年輕球迷的喜歡。而這位前輩,并不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和節奏,可是他的后方編輯卻也要求他這么干,理由就是:人家都有,咱不能落下。
“你說他這是何必呢?把大家都搞得這么累!”那位前輩對我說。
彼時,我也是個年輕人,加上初次“上前線”,整個人非常亢奮。雖然嘴上沒說什么,但心里卻并不贊同這位前輩的看法,覺得他因循守舊,不思進取。但時隔多年,當我也在職場里摸爬滾打多年之后,當我看著一批又一批的“后浪”洶涌襲來的時候,我似乎又慢慢開始理解那位前輩了。
如今的小南斯,就好像當年我的那位新人同行,內心有一團火焰,“只要允許明天就想上場比賽”。而小南斯的一些隊友,特別是老將球員,可能就會像當年我的那位前輩一樣,已經被生活中太多的瑣事,消耗了大半的精力。所以在工作當中,他們只想要用最熟悉的方式,最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誰對誰錯?依我看都有道理,就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年輕人有熱情、有拼勁,愿意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這是絕對正確的事情。而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習慣用自己的套路來解決問題,只要可以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那也沒有道理要求他們每周996。

當然,有一種人是我要批判的。就是那些自己在工作中得過且過地混日子,還嘲笑和排擠認真工作同事的“老油條”。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見,著名的作家王蒙當年曾寫過一篇小說——《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里面的主人公林震,是一個剛剛到區委組織部工作的年輕人。他就很難接受機關單位的工作節奏和作風,所以在一次“自作主張”的行動之后,他遭到了嚴厲的批評。
林震的領導評價他說:“年輕人也容易過高估計自己,抱負甚多,一到新的工作崗位就想對缺點斗爭一番,充當個娜斯嘉式的英雄,這是一種可貴的、可愛的想法,也是一種虛妄。”
對小南斯來說,他所處的職場環境中,這樣的“老油條”非常罕見。因為NBA還是一個看重個人實力的舞臺,有著殘酷的優勝劣汰法則。想要在NBA安穩地混日子,很快就會有人來搶走你的飯碗。
可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職場環境明顯要復雜的多。除了工作能力之外,你說話的態度、行事的方式,你的待人接物、舉手投足,都可能會影響你的職場生活。所以,甭管你是“前浪”,還是“后浪”,希望大家都能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年輕的后浪們,保持你們的工作熱情,同時也要理解中年人事業家庭兩頭跑的壓力;而穩重的前浪們,也不要打擊年輕人的積極性,因為如果沒有新鮮血液的注入,整個行業何來發展。唯有一個行業的蒸蒸日上,這個行業中的每個人才能過上好日子。

所以,大可不必將“前浪”和“后浪”對立起來,只要是朝著一個目標奔涌,那就可以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NBA有詹姆斯“老當益壯”的前浪,代表著整個行業的至高標準;同樣也有小南斯這樣充滿激情的后浪,每天都迫不及待想要上場表現自我,沖擊更高的目標。他這樣的年輕人,在職場上肯定很受領導的喜歡,但愿他能繼續保持這份激情,早日重返他熱愛的賽場。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戴高樂

《體壇周報》籃球部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