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式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將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隨著中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珠峰“身高”將迎來歷史性更新。
歷史與現實意義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聯合聲明》,自然資源部會同外交部、國家體育總局和西藏自治區政府組織了2020珠峰高程測量工作。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首場新聞發布會在珠峰大本營召開,宣布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
2020年5月25日,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并公布珠峰高程的45周年。開展此次珠峰高程測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9名隊員第二次從北坡登頂珠峰,并首次測得珠峰8848.13米的巖面高度。
2005年5月22日,中國再次開展珠峰高度測量工作。測量隊采用了傳統大地測量與衛星測量結合的技術方法,并首次在珠峰峰頂測量中利用冰雪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經過嚴密計算,測得珠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是精確測定珠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據媒體報道,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工作重點在以下五方面實現技術創新和突破:一是依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展測量工作;二是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本次測量任務;三是應用航空重力技術,提升測量精度;四是利用實景三維技術,直觀展示珠峰自然資源狀況;五是測繪隊員登頂觀測,獲取可靠測量數據。
此外,還可以根據珠峰及鄰近地區地殼水平和垂直運動速率變化,揭示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作用力存在不均勻強弱的變化,而這種強弱變化是引起中國大陸周期性地震活動的源動力。這些研究成果將對中國今后地震預報和減災、防災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波三折的勝利
5月6日,珠峰登山大本營便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舉行了出發儀式。30多名隊員當日從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出發,開啟珠峰高程登頂測量。
圖為測量登山隊員通過“中國梯”。
本次登頂測量活動一共分為7個步驟,期間困難重重,當他們攀登到海拔6700米處時,發現攀登路線上積雪比較深,有流雪的危險,所有人員便撤回前進營地。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活動負責人王勇峰當時表示,根據研判,此次登頂測量時間較原計劃推后。
本來12名攻頂隊員預計在5月22日登頂,不過,21日前方傳回消息,因天氣原因,海拔7790米以上區域雪深過米,為保障隊員安全,登山隊決定撤回6500米前進營地,休整待命。
26日,測量登山隊公布了新一輪8人沖頂隊員名單: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隨后沖頂隊員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計劃27日凌晨開始沖頂。
最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一行人不負眾望,如愿站在珠峰最高點,圓滿完成了本次高程測量的登頂任務,目前正在開展相關測量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