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閆羽
北京時間本周三凌晨結束的,拜仁客場對多特蒙德的德甲大戰可以說是非常特別。從競技層面來講,它是足以決定聯賽冠軍歸屬的決戰,而從技術角度上來說,它則讓大量觀眾深切感受到了“人造現場聲”大概是什么樣的一個效果。鑒于受疫情影響,空場比賽的形式還將在世界足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次“假造現場氣氛”的操作也就有了相當的參考價值。就此以小見大:在沒有現場觀眾的比賽里“假唱”究竟有沒有效果?它能夠改進的方面又在哪里?
后期合成也能以假亂真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拜仁對多特一戰并非首場使用“假聲”的比賽。至少在上周末,德甲萊比錫客場大勝美因茨的比賽就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操作。另外也不是所有觀看德甲榜首大戰的觀眾都聽到了一樣的“現場聲”。在中國和美國,轉播信號都是附帶球迷歡呼、尖叫以及噓聲的,而在英國地區由BT Sport直播的比賽卻是“原汁原味”,除了皮球的碰撞和球員的呼喊之外沒有一點喧嘩。直到當日晚間再看比賽集錦,英國觀眾才重新體驗到了球場的“吵鬧”。
如果知道有此地區差異,便不難發現“人造現場聲”并不發生在現場。盡管也有部分看球看入迷的中國觀眾被騙,誤以為是威斯特法倫球場的“現場DJ”有神一般的操作,但實際上那些喧鬧的聲音都是轉播過程中合成的,身在現場的球員和主帥們并無機會享受。就此英國《泰晤士報》也曾經透露,天空電視臺就是在慕尼黑附近的德國分公司總部完成這一工序的。后者的音頻工程師會根據現場情況的變化選擇使用不同的聲音片段,而這些聲音片段都來自于拜仁以及多特兩隊之前的比賽。
本身就是兩隊球迷的聲音,再加上專業人士的篩選運用,的確有可能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此舉可以讓空場比賽顯得不那么冷清,對不少球迷來說是一種不錯的體驗。不過有支持者也就會有反對者,最近表示“假唱”讓自己不舒服的球迷也有不少,比如美國福布斯體育的一名記者就表示,從空蕩蕩的球場里傳出人群的吵鬧聲實在很違和,自己一點都不喜歡人造現場聲。
在美國體育新聞網站“awful announcing”發起的網絡投票“看過德甲后你如何看待人造現場噪音”里,選擇“我喜歡”的人還是占據了多數,約有36.5%。但在總計大約2500次投票中,選擇“我恨它”的比率也不低,占去了34.2%。剩下的29.3%則是“我現在還不確定”,說明給空場比賽配音這件事并沒有得到完全的認同。
美國體育記者反對人造現場聲
球迷應有選擇的權力
就歐洲各聯賽和轉播商的態度來看,希望能在賽季重啟后給空場較量多加點聲響的倒是依舊不少。例如布里斯托爾城隊的主帥李·約翰遜就曾透露,他和他的英冠同行已經討論過如何人造現場聲音的問題,英格蘭低級別聯賽也有意要在聯賽重新開啟之后搞得相對熱鬧一些。而據《泰晤士報》本周較早時刻透露,英超如若重啟,轉播訊號就將加入新的選項。觀眾可以像以前選擇解說員頻道一樣,決定自己是要聽“現場聲”增加投入感,還是追求真實去體驗原味的空場較量。
如果有沒有人造現場聲是觀眾可控的,相信反對一方的聲音很快就會消失掉,畢竟這樣做就不會有人被強迫接受“虛假的激情”。不過也有一些人并不滿足于目前用舊聲音合成再選擇播出的方式,希望不在現場的球迷依然能夠與賽場上的隊員們“積極互動”。就此丹麥俱樂部奧胡斯體操就開過一個腦洞,決定在5月底聯賽重啟時用視頻會議軟件模擬球迷“現場”看球。只是受技術和設備的限制,就算該俱樂部在球場內準備了多塊大屏幕,能通過網絡“直擊”現場的球迷人數也必然無法太多,單靠他們來營造熱烈的現場氣氛恐怕還是差不夠。
奧胡斯體操的設想圖
在日本和德國,還有科技公司正在研發“遠程助陣”的程序。日本人的設計思路是讓觀眾通過APP錄入自己的聲音訊息,然后可以選擇在現場58個音響中的某一個里實時播出。德國某公司則計劃給球迷四個選項:歡呼、鼓掌、唱歌、噓聲,在APP上選擇什么,幾秒之內指令就會傳輸到現場。
這樣的“遙控”方式聽起來就很酷對不對?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不益過分追求“人造現場”,若以目前的技術無法完美實現原本的構想(比如只有少量觀眾可以同時使用,又或者延遲很高),“遠程助陣”很可能影響到其他觀眾的觀感;又或者能完美實現但造價太高并不實用。如此綜合來看,在轉播中途由專家進行加工,然后給球迷聽或不聽的選擇權力,已是當下最經濟適用的處理辦法。
德甲門興隊主場的看臺上布滿了球迷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