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兩日制比賽:最后的王朝盛裝

謝銳07-03 16:14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謝銳報道  日本本因坊戰決戰第四局中,挑戰者芝野虎丸九段長考1個半小時,而后選擇下邊盤沖斷。這手棋也成為逆轉之鑰。“令和三羽烏”之首芝野虎丸終于遭遇被零封的厄運。

長考1個半小時,這幾乎只有在日本兩日制比賽中才能見到的一幕。當今世界棋戰,兩小時制已成主流,一手棋長考1個半小時,這后邊的棋還怎么下?也只有在古董一般存在的兩日制下,每方8小時的保留時間里,對局者才能不吝時間長考,1978年日本第二屆棋圣戰決戰第五局,背水一戰的藤澤秀行棋圣長考2小時57分鐘,想出一著屠龍必殺技,屠戮了挑戰者加藤正夫九段的百目大龍,在懸崖邊上立足。

這樣的長考在今天的對局中已不可能重現了。首先當然是對局用時限制,容不得這樣長考;其次是AI時代,對局者無論怎樣的長考,答案其實早已明了,長考變得沒意義。

以兩次“人機大戰”為標識,圍棋步入AI時代,盡管棋手們面對的還是一方棋盤,但思維、著法均與傳統有著天壤之別,如今的定式、布局相當于都有了一個標準題答案,棋手們平時的訓練一如備考,實戰即如高考,比拼的是平時用功積累,再去冥思苦想只是徒耗時間,而且,此舉只會使己方愈發被動。

當今一線棋手們的訓練量遠超過去,即便是柯潔這樣的“第一人”,也不敢絲毫減少訓練量,如今他還有一天八盤棋的網絡對弈強度。為的是熟悉各種AI時代的超級變化,否則到了正式對局之時,根本沒時間去想透徹。一如李喆七段所言,每當對手落子如飛、對一切變化似乎爛熟于心時,對局者心理上受到的打擊比棋盤上遭遇的打擊還要大得多。

兩日制不僅是一種賽制,還濃縮了日本傳統的審美意識以及對藝術追求的無上期待,這也是僅有棋圣、名人、本因坊三大棋戰決戰才實行兩日制的緣由所在。趙治勛九段形容:兩日制棋賽完全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出發到地方都市去,一頭扎進飯店,兩天里和對手角斗,對局者就這樣被帶進一個人為的與世隔絕的空間。條件齊備的與世隔絕的空間就是要求對局者竭盡全身心的力量去廝殺。吃、住、封棋、一夜的睡眠……一盤棋要橫跨兩天。這本身就說明不僅是腦力的競爭,應該說是全身心的廝殺。”

“兩日制棋戰是一部故事片,這里總是彌漫著日本特有的審美意識,還有對兩天時間在密封空間里的創造成果的期待。可以說,這是日本文化固有的特征。”不過,趙治勛也坦承:“兩日制也不是從很早以前就有了的習慣,請不要產生其古來就有的錯覺。”

產生于慢生活時代的兩日制比賽今天已失去了所有存在的根基,尤其是在日本棋手15年來都未能獲得一項世界冠軍的現實中,但日本向來是一個孤懸的存在,傳統與守舊并無明確界限,藝術與競技猶如車之兩輪,日本還有財力支撐,哪怕兩日制已是皇帝的新裝,也會繼續游戲下去。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謝銳

《體壇周報》棋牌首席記者、編輯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