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伯:鮮有人察覺,足球正因疫情產生新的分化

王勤伯07-06 09:15

體壇周報全媒體駐意大利記者 王勤伯

很少有人意識得到,疫情正在導致足球市場產生一場新的分化。

在歐洲夏天的夜晚,所有人都是平等的,看球唯一的方式在電視或平板電腦,即使是有錢人也無法開著私家車暢行進入球場內部,坐在包廂里吃著意大利火腿、喝著香檳酒看球。

與此同時,所有聯賽也是平等的,盡管歐洲人做事總是無比小心翼翼到處心積慮,努力讓各自賽事的開球時間和其他聯賽不同,但6月如火,除北歐之外,很少有聯賽可以在下午的高溫里開球,于是賽事總是扎堆舉行。這就給了屏幕前的觀眾巨大的選擇空間:到底我要看什么比賽?

到底我要看一場西甲、葡超還是意甲的比賽?我的面前擺放著3個不同的終端,新舊平板電腦全都用上了。然而最吸引我的仍然是巴塞羅那客場4比1大勝比利雷亞爾的比賽。

不僅因為梅西、蘇亞雷斯,更重要的是,巴塞羅那的球員似乎比別人更清楚他們的工作就是踢球,并且明白踢球就必須有進攻和進球,只有這樣才能持續地被世界各地屏幕前的球迷們喜歡。所以,在3場南歐國家的比賽中,我不可避免地被巴塞羅那吸引走。

真正讓人驚訝的是巴塞羅那能在如此之多的負面消息中仍然踢出這樣的水平。更衣室不是和塞蒂恩鬧翻了嗎?俱樂部管理層不是各種倒行逆施最終導致梅西去意已決了嗎?梅西等人期待的哈維不是和中東俱樂部續約了嗎?為什么巴薩總還是巴薩?

在有西甲的時候同時看意甲,不被分心是不可能的。那不勒斯和羅馬的比賽,在一些比賽片段里節奏慢到讓人感覺這些人是在休假。羅馬球員姆希塔良扳平比分為1比1的進球,絕不是他的盤帶突破有多出色,而是那不勒斯的中后場就這樣懶洋洋地留出了一條通道。

羅馬的俱樂部內部問題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經提到過。讓人難過的是,意甲球隊很容易在類似的問題面前陷入徹底的困境。體育比賽只能產生一個冠軍,拿不到冠軍并不是罪過,但讓人難受的是球員們對待踢球這份職業的方式是混時間。

另一個例子是1比2輸給博洛尼亞的國際米蘭。很難說國際米蘭內部有什么問題。各方面的情況看,國際米蘭內部都不錯,老板的投資有保證,馬羅塔是個優秀的經理人,他不僅擅長轉會市場,還利用自己的影響提升了國際米蘭在意甲內部的話語權,甚至因此成為拉齊奧主席洛蒂托的眼中釘。

而球隊陣容看,投入有保證,國際米蘭不僅請來名帥孔蒂,還簽下盧卡庫、買來埃里克森、租到桑切斯等球星。

可是,為什么國際米蘭要重復之前幾個賽季一樣的故事:在發現奪冠無望的情況就開始各種自己折騰,3比3平薩索洛、1比2負于博洛尼亞,從競技角度說都似乎不可理喻的表現。

如果國際米蘭不計較最終是否奪冠,而是每場比賽都堅決去拼,他們是否可以得到更多中立球迷和觀眾的喜愛?試想,如果國際米蘭對博洛尼亞、薩索洛、卡利亞里和萊切都拿下3分,他們現在距離尤文圖斯將只有2分只差,聯賽懸念仍然存在,而且和尤文爭冠到底,也可以提升意甲整體形象,提升國際米蘭的品牌——一個戰斗到底的俱樂部。

意甲在90年代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為什么就衰落了?很多人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認為是英超善于營銷,有人認為是英國和意大利經濟實力對比決定的,也有人認為2008年經濟危機對意甲造成了致命打擊。

我認為一個致命的問題在于,意甲是一個不考慮觀眾的賽事。一支球隊在賽季里失去爭冠希望,變得無欲無求,它是否有理由放任自己踢著慢節奏的比賽、也不在意結果到底是勝是平是負?

意甲考慮的是“球迷”,或者說“各俱樂部的自家球迷”。于是,當國際米蘭1比2輸給博洛尼亞這樣的事情發生時,其實只有國際米蘭球迷會在意會難過,而足球觀眾只會覺得孔蒂的球隊踢了一場無精打采的比賽,轉而去看其他臺。

球迷是忠誠的,而同時他們的忠誠也是被濫用的。意甲球迷比任何聯賽的球迷都更愛談論轉會市場,尤其是國際米蘭這樣的球隊,一旦爭冠無望,球迷們立即會成為小馬羅塔,爭論應該簽下誰。意甲過分功利的足球文化造成了一個個閉塞的小圈子,我們隊踢得難看沒關系,只要它能贏。我們隊近期懶散沒關系,下賽季我們還招兵買馬爭奪冠軍。

就算球迷個個死忠絕不流失,但這樣的足球,到底是能夠持續地吸引觀眾,還是持續地失去觀眾?今年夏天的每一個夜晚,其實都是一場影響力大戰,有的人富有競技精神,贏得了好感,有的人堅持認為功利無害,誰也不知道他們是否一定會有更好的未來。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王勤伯

體壇傳媒駐意大利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