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比賽,場外作弊,貼身防范百密一疏

謝銳07-17 17:37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謝銳報道  職業棋界因為圈子相對固定,從業者不多,作弊成本高,因此明目張膽的作弊者少,打擦邊球者多一些。

Ai尚未出現的年代,棋手們作弊的最大可能就是集體研究。當年吳清源與秀哉本因坊進行比賽,因為本因坊可以隨時打掛(暫停),因此本因坊一門便有了足夠的時間進行研究,秀哉本因坊制勝的一著棋即為集體研究出來的成果,由本因坊門下前田陳爾發現。當時秀哉本人雖未參與研究,但他不時在邊上觀看,對于弟子們的研究,他不置可否。

最終決定這盤棋勝負的就是前田陳爾發現的那手棋。此手一出,吳清源落敗已成定局,最終以2目之差告負。秀哉被稱作是“不敗之名人”,但就這盤棋而論,吳清源其實是與本因坊一門展開對決,最終敗給了本因坊一門的“集體智慧”。

秀哉本因坊隱退時,木谷實獲得與之進行隱退棋的機會,但木谷實提出比賽的先決條件是封手和限時,盡管他沒有明說,可內行人一聽就明白,他這是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坊門集體智慧結晶”而苦心想出的兩大舉措。秀哉本因坊此時年事已高,加之身體衰弱,落敗也在情理之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日圍棋擂臺賽事關中國圍棋榮辱,每每“鐵門”聶衛平在對局室里進行比賽,國家圍棋隊在外研究各種著法,勝負攸關之處,都恨不能隔音傳話給聶衛平。已故的圍棋名宿陳祖德曾講過,當時著急得恨不能在對局室門口大聲喊兩句“跳”之類,但沉浸于棋局的聶衛平根本不會知道外邊人的動作,就算知悉,他也不會聽從:這點定力和自信都沒有的話,他又怎么可能成為“鐵門”?

富士通杯世界大賽進行其間,中午有用餐休息時間,一些棋手習慣于在餐桌上討論上午進行的棋局,當時頗為清高的馬曉春九段午餐時刻意與隊友們分開,而是坐到日本棋手的桌子,目的就是為了“避嫌”。

韓國四大天王鼎盛期,韓國主辦的世界大賽從未想過回避、隔離等禁令,但在古力等奪得LG杯冠軍后,韓國主辦方開始在世界比賽午休時增設各種禁令,比如中國棋手用餐必須由韓方人員陪同,中國棋手不能單獨回房間等等。2009年2月LG杯決賽,中午封盤用餐,韓國棋院工作人員與古力寸步不離,目的就是隔離國家隊總教練俞斌與古力之間的聯絡。古力得悉后一笑:“勝負不在這?!?/p>

這樣處心積慮的防備終究是百密一疏,而且也顯得很笨拙甚至無聊,后來韓方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索性在LG杯賽期間取消午休用餐制,縮短比賽時間,一氣呵成進行比賽,直至結束。這樣解決了場外棋手為場內棋手支招的源頭問題。 

場外支招的問題解決了,AI卻橫空出世,誰也不曾想到,縱使百般防堵,在AI面前,就像海嘯掀起的巨浪沖擊沙壩一樣,完全不堪一擊。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謝銳

《體壇周報》棋牌首席記者、編輯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