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今年中超聯賽開始之前,最大的意外或許就是河南建業隊臨陣換帥,一度是國足主帥候選的王寶山意外地宣布辭職,盡管球隊還是由本土教練楊戟掛帥,但外界普遍不看好河南建業隊的前景,相反在王寶山宣布辭職之前,河南隊一度被認為將是今年中超聯賽的“最大黑馬”。這一正一反,恰恰說明了一點,即如今的中超聯賽本土教練應該說是“物以稀為貴”。本來,中國本土教練優秀的就那么幾位,在李鐵上調國家隊、王寶山又辭職后,能夠數得上的本土教練如今就剩下山東魯能隊的李霄鵬以及稍年長的謝峰了。那么,在今年的中超聯賽,李霄鵬能否代表中國本土教練掀起一些波瀾呢?這其實遠比冠軍歸屬本身更有意思。
①本土教練成長才可助崛起
過去五個賽季中,中超聯賽的前三名幾乎全部被外籍教練所率領的球隊所包攬,唯一的一次例外是李霄鵬率山東魯能隊在2018賽季獲得了第三名,并拿到了次年的亞冠聯賽參賽資格。這是李霄鵬執教中超的第一個賽季,雖然在賽季末遺憾地丟掉了足協杯賽冠軍,但最終還是被評選為“2018賽季中超聯賽最佳教練”。除此之外,中國教練在過去五年中唯一值得一書的,就是吳金貴率上海申花隊在2017賽季拿到了足協杯賽的冠軍。這也是中國教練五年中拿到的唯一一個冠軍。
盡管N多本土教練會“心中不服”,畢竟執教國內豪門球會的基本都是外教,而且手中所擁有的“牌”也遠超其他中小球會,如果有機會執教豪門球會,手握好牌的話,成績或許將會好得多。但不得不說,因為過去太長一段時間里,本土教練在執教過中未能顯現出水準與價值,因而機會也就越來越少。而且,沒有更多的球會愿意像山東魯能俱樂部那樣給李霄鵬以足夠的時間與耐心,因為作為俱樂部的投資人,當然追求是眼前利益的最大化,必須快速見效,于是只能是去砸錢請外教。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中超聯賽中能夠有機會得到成長與鍛煉的本土機會越來越少,進一步地,本土優秀教練也就越來越少,新生代中除了像李霄鵬、李鐵等這樣的屈指可數的教練之外,很難在中超賽場上再見到新面孔。
與中國足壇“后繼乏人”、缺少年輕的好球員相呼應,中國足壇的好教練也越來越少。過去幾年來,執教中超球會的除了像賈秀全、王寶山、吳金貴、沈祥福等這些“50后”、“60后”老面孔之外,“70后”基本未能形成氣候,“80后”更是無從談起。也正因為此,像去年出現李霄鵬、李鐵這兩位征戰過世界杯賽的球員在中超舞臺上與大牌外教一決高下,這無疑是中超聯賽的幸事。遺憾的是,進入新賽季之后,除了謝峰被正式扶正之外,就只剩下李霄鵬了。接班王寶山的楊戟雖然也是“70后”,但如今的頭銜僅僅只是“教練組組長”。
單就這一點而言,李霄鵬其實背負著很多,需要扛起“土帥”的大旗。而想要扮演好這樣的角色,無論如何需要通過綠茵場硬碰硬的較量、且戰而勝之,率球隊取得佳績,才算是完成任務。而且,如果李霄鵬能夠取得成功的話,意味著未來的中超將會給其他土帥提供更多的機會,本帥也才能更好地得到成長。
②李霄鵬該是出成績時候了
去年中超聯賽頒獎儀式上,李霄鵬蟬聯最佳教練,走上領獎臺時直言“剛剛挨了三悶棍”,即丟掉了足協杯賽冠軍稱號,表達了遺憾之意,但講話充分展現出了他的“高情商”。本周,參賽各隊陸續抵達賽區,為新賽季展開最后準備。李霄鵬面對70天封閉如何面對的問題,再一次展現出了他的“高情商”,回答獲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評。情商甚高,應該說李霄鵬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名優秀教練的一大基本要素。
而且,李霄鵬也應該感謝山東魯能俱樂部,在連續兩年丟掉了足協杯賽冠軍之后,俱樂部還是選擇了支持他繼續擔任主教練,給足了李霄鵬成長的時間與空間。經過兩個賽季的磨煉,應該說,山東魯能隊其實無論是在紙面實力抑或是整體戰斗力方面,已經具備了沖擊冠軍的實力。從本土球員角度來說,魯能足校這些年來所培養出的球員在同年齡球員中均屬上乘,U23球員方面優勢更為明顯;外援角度來說,或許身價還趕不上國內其他幾支中超強隊中的超級外援,但在場上的作用以及整體戰術方面的作用,完全可以和對手一拼。匈牙利中后衛卡達爾的到來,將大大提升魯能的后防。在這種情況下,魯能隊的成績究竟如何?其實就要看主帥李霄鵬的臨場指揮了。
連續第三個賽季,無論是從人員配備還是陣容磨合、戰術演練,應該說已經進入了一個相對成熟期。如果說一名教練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來灌輸自己的指導思想,李霄鵬執教魯能的前兩年就權當交學費。而今年的中超聯賽其實又變成了一種“杯賽”,這對連續殺入足協杯決賽的山東魯能隊來說,無疑是一次圓夢的良機。對李霄鵬本人來說,或許在本賽季拿出點成績,才算是沒有辜負俱樂部這幾年來對自己的信任與支持。
作為中超賽場上僅有的兩位“70后”本土教練之一,李霄鵬肩負的重任遠不止這些。如果能夠在今年的中超中有所作為,在資本退潮的大背景下,或許魯能俱樂部這幾年所推崇的“本土主帥+外籍助手”模式將會引領中超。這無疑可以讓中國的本土教練見到一線曙光。
那么,李霄鵬能夠扛起中超聯賽中土帥的大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