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郭宣
40年前的7月,莫斯科奧運會正在緊張激烈的進行:雖然,以美國為首的63個國家以蘇聯入侵阿富汗為由,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但是,國際奧委會和蘇聯政府,仍然頑強地組織了81個國家參賽并讓奧運盛會在莫斯科如期召開了, 從而在側面證實了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達到了強盛的巔峰。
莫斯科奧運會能夠如期召開,而且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西方國家,也并沒有跟著美國一起抵制,莫斯科奧運會開始前三天才出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居功至偉:為了躲避在西班牙的政敵,薩馬蘭奇曾出任西班牙駐蘇聯大使,并和勃列日涅夫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因此,在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基拉寧爵士有意退位的大背景下,蘇聯支持了薩馬蘭奇,而薩馬蘭奇則努力說服了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參賽。
當然,蘇聯人對于莫斯科奧運會被抵制,心情當然是不爽的。所以,莫斯科奧運會期間,蘇聯民間曾流傳有一個笑話:勃列日涅夫講話時,有一個習慣性的口頭語”啊”。70年代初,他召開一個政府各部門領導人會議,剛”啊“了兩次準備開始講話,但一低頭,發現秘書給他準備的稿子并不是他想講的東西,就很自然地又“啊”了一聲表示驚異!之后,他又“啊”了兩聲很生氣地宣布散會。過了幾天,蘇聯體育部門的領導人興奮地過來報告:按照勃列日涅夫上次會議有關奧運五環的指示精神,他們已紀成功申辦下來198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
眾所周知,在冷戰時期,莫斯科能夠拿到198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當然是一種特別的勝利,尤其是在其競爭對手恰是美國的洛杉磯的大背景下!然而,蘇聯人能夠將拿到奧運主辦權這種重大的外交勝利,歸功于勃列日涅夫的口頭語,雖然有拿勃列日涅夫開涮的味道,但個中對其能力的佩服,也是溢于言表的。因此,盡管勃列日涅夫的大勛章以及他老男人間的唇吻一直是戰斗民族的笑料,但是,2019年4月中旬,俄羅斯最權威的民意調查機構曾做過一個調查:您想生活在哪個時代。結果,40%的俄羅斯人希望生活在當代俄羅斯;37%的人希望生活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只有23%的人選擇了其他時代或是不愿意回答這個問題。顯然,看清西方不可能容忍俄羅斯強大的真實面目之后,現在的俄羅斯人已越來越懷念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的強大了!
當然,莫斯科奧運會上的巨額花費,曾一度被認為是勃列日涅夫政治生活中最大的敗筆:最初預計是3億多盧布,最終卻花了10億多盧布。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這些資金其實有很大一部分主要是來自于體育彩票的銷售:蘇聯政府為奧運會專門設計了兩款體育彩票,每周竟然能賣出去700萬張。結果,奧組委彩票的收益,竟然直接超過了奧運門票的收益。當然,其中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奧運門票比較便宜:600萬張門票中,最便宜的僅2盧布,即使是奧運開幕式和閉幕式,門票的價格也不過10-25盧布。
此外,奧運會上的一件意外,也讓蘇聯政府有了意外的得分:7月25日晚上,奧運比賽進行得如火如荼,蘇聯當局向來非常忌憚的、42歲的莫斯科著名行吟詩人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在莫斯科因心臟問題突然離世。然而,據說在勃列日涅夫之女的努力下,莫斯科當局低調地為維索茨基舉行了告別儀式。最終,數萬人排了五公里的長隊為維索茨基送行,這一景象也讓現場的西方人終于看到了鐵幕后的另一面:戰斗的民族非常尊敬詩人和思想家,而勃列日涅夫也絕對沒有西方媒體上宣傳的那樣獨裁和專治。
因此,盡管現在網絡上時不時就有證據表明“勃列日涅夫一度想拒辦奧運會”,但實際上勃列日涅夫讓蘇聯借奧運會走上了輝煌卻是不爭的事實:勃列日涅夫是技術派官僚出身,所以,盡管他做事不是俄羅斯人崇尚的那種雷厲風行式的威權風格,但他非常重視俄羅斯軍工——尤其是航天工業的發展。因此,盡管在應對美國的軍備競爭之際,他輕視了輕工業的發展,一度讓蘇聯的民生艱難——一切生活用品都要排隊甚至是憑證購買,然而,他卻讓蘇聯的重工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僅在冷戰中保持了蘇聯的人的尊嚴,甚至其留下來的重工業——尤其是航空航天業的底子——直到現在仍在為俄羅斯的安全在發揮余熱:經過近三十年融入西方的努力并被西方所拋棄之后,現代的俄羅斯人才突然發現,原來這么多年,他們實際上一直是在吃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老本!
所以,現在回頭來看,勃列日涅夫要大炮不要黃油的作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有其道理的:他是希望蘇聯民眾忍一忍享受日常生活的沖動,先確保自己國家的安全。確實,他也做到了這一點,在他的治下,蘇聯不但保持了領土的完整,甚至還能在全球和美國抗衡。
可惜,他對蘇聯官僚們的放縱,卻最終讓蘇聯走向了滅亡 :未等到蘇聯的輕工業開始為普通民眾效力,蘇聯就被不愿再忍的普通民眾拋棄了,就像那只在莫斯科奧運會上飛走的吉祥熊一樣,飛離了屬于其的輝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