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全媒體駐西班牙記者 武一帆
“我其實有點奇怪,為什么我們會被當成奪標熱門。”與萊比錫RB賽前,馬競門神奧布拉克如是說。能整場冷靜觀察場上動向的斯洛文尼亞人,才真正清楚球隊狀態和教練想法。亞當斯的遠射被薩維奇擋進大門,計時器已指向87分鐘。撲了個空的奧布拉克站起身,露出了夾雜著怒氣和失望的尷尬笑容。
幾分鐘前,他可能還偶爾分心盤算加時賽的景況,甚至點球。幾分鐘后,奧布拉克棄門而出支援任意球進攻,只留了隊友特里皮爾斷后,幾乎搶到了第一落點。在亟需扳平比分時,西蒙尼用中后衛菲利佩換下前鋒卡拉斯科,并不是昏了頭,而是將所有籌碼壓在了補時階段的定位球上:多一個人爭頂,就多一點可能。孤注一擲的想法讓馬競球員的動作愈發粗放,致使對手頻繁倒地。裁判吹響終場哨時,又多補時了2分多鐘。
馬競有過機會,遠不止這最后7分鐘。比如,迭戈·科斯塔在場上的75分鐘時間,沒有創造出哪怕一次射門機會。倒是在他快被換下之前,讓這個從來沒交過手的對手嘗了嘗他的黑腳,所幸裁判并沒有理會這個惡劣的玩笑。
就像之前每一次從歐冠無功而返,路標或近或遠,西蒙尼都有一大堆的東西需要反思和總結,當然還有他很不愛做的工作,那就是公開解釋自己的決定。本賽季大可用“過渡時期”解釋,只是本場比賽,實在有很多至今讓人想不明白的地方:菲利佩和托馬斯為何沒有首發?第3個換人名額為何直到比賽崩盤才動用?總結下來,表面上看,這場球雖然與上賽季遭尤文圖斯逆轉沒可比性,但核心問題都是:西蒙尼為什么又在關鍵時刻否定自己?
馬競一共只有3次射正,其中的2次來自定位球。運動戰中創造的威脅進攻不會超過5次,大多來自若昂·費利克斯登場后與卡拉斯科聯手打出的小高潮。僅看下半場,1比1的比分是合理的。而對比下來,馬競在前45分鐘的表現是一場災難:首發11人中無人能持球分球,進而失去了控制;關鍵點對抗與對方堪堪打平,前場三人各行其是,既無支點也無配合。具備有球能力的球員中,科雷亞缺陣,費利克斯踢了半個小時,托馬斯和比托洛干坐著看完了比賽。
很難理解,西蒙尼為什么會在這樣一場比賽,對抗一支吃反擊飯的球隊時,派出專注于“打鐵”的首發陣容,又不在形勢轉好時趁熱打鐵,一鼓作氣拿下比賽。阿根廷人剛站在這個位置時,可是出了名的敢想敢做,動輒就半場換兩人、一氣換三人并扭轉戰局。另一方面,很遺憾的,無論是薩烏爾還是科克,在年復一年的身體對抗和分球前插中,已經失去了西班牙中場的從容和睿智,變成了只求無過的戰術犯規達人。薩烏爾兩次起跳爭頂被對手放空摔倒,唯一一腳勁射幾乎踢出球場——沒人忍心責怪一個在過去的3年間,努力適應給左后衛打補丁的天才球員。
這比賽本可以是若昂·費利克斯的救贖之戰。他幾乎做到了,在自己的家鄉,踢出了賽季最高水準。馬競在他登場后找回了魂魄。在他那個點球踢進后,萊比錫已經被壓得透不過氣,要靠戰術犯規才能打斷馬競的進攻。可能再壓一壓,戰局就會倒向這一邊的“紅白”。就像前一晚的亞特蘭大,馬競同樣是差了一口氣。對方一次次浪費著反擊機會,但只要成功一次,就必然是致命的。被人絕殺,功敗垂成,折射烏龍,點球不進(幸好沒有),這些“馬競特產”要讓一年級新生費利克斯、洛迪和特里皮爾慢慢消化,慢慢體會。至于這口氣差在哪兒,可能西蒙尼也解釋不了。或許這口氣壓根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