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8月12日,亞足聯下發(fā)通知,原定于今年10月、11月重啟的卡塔爾世界杯預選賽40強賽小組賽將再度延期至2021年進行。如何應對國際足聯和亞足聯的調整?這顯然是中國足協的當務之急。無論是從當下抑或是全局角度考慮,中國足協都應該調整目標,將今年的亞冠作為首要任務和目標,全力以赴做好中超Big4的保障工作。
40強賽再延期緩解亞冠矛盾
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亞足聯競賽委員會在7月上旬召開的臨時會議期間作出了今年亞冠聯賽東亞大區(qū)的賽程安排決議后,中國足球其實相當被動。當時,亞足聯一方面是敲定40強賽安排在10月8日、13日以及11月12日、17日進行;另一方面則是確定東亞大區(qū)的亞冠聯賽小組賽與1/8決賽定于10月16至11月4日之間展開,1/4決賽與半決賽安排在11月25日至28日之間展開,兩階段比賽全部都以賽會制方式進行。這就讓國足和中超Big4存在著搶人、國腳連續(xù)疲勞作戰(zhàn)等一系列問題。
由于11月3日或4日才打完亞冠1/8決賽,最晚的國腳則在11月5日才能和國家隊會合,至11月12日出戰(zhàn)菲律賓隊前,總共就只有六天時間進行合練。而且,這6天還是在確定不出現其他意外的情況下所能夠爭取的時間,假設按照目前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防疫政策,因亞冠將是客場比賽,這就涉及到參加完賽事回國的問題。他們能否在賽后順利趕上航班?這是現實困難之一。其二,海外人員回國按照目前需要先隔離14天的政策。一旦隔離,則國腳們根本就趕不上國足比賽。
不止于此,征戰(zhàn)亞冠的中超四隊只有北京國安進行了一場比賽,其他三強都是一場未賽。這就意味著,亞冠東亞區(qū)10月16日重啟后,中超球會19天內要進行7場比賽,國安隊則是6場比賽,比賽的密度與強度原超以往任何時候,這就很容易造成中超四強中的國腳疲勞,更易導致受傷。
所有這一切,都不得不讓中國足球在國足與亞冠之間做出取舍。因此,曾一度有這樣的說法,即中超四強只能讓國腳不參加亞冠聯賽、全力以赴保國足。但是,隨著亞足聯宣布40強賽繼續(xù)延期,則這樣的矛盾恐怕也就不復存在了。于是,中國足球的重心也就可以適當進行調整,全力以赴確保中超四強出戰(zhàn)亞冠。
外戰(zhàn)方能真正“喚燃億心”
坦率地說,疫情下,今年的中超聯賽能夠逆流而上、艱難重啟,而且至今一切都很順利,無論是各項工作都獲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評。今年中超聯賽的主題定義為“喚燃億心”,目的和用意也很明確,但相比中超,假設中超四強能夠在洲際賽場上有更好的的發(fā)揮與表現,其實更能夠“喚燃億心”。
今年2月,北京國安隊做客泰國以1比0小勝清萊聯隊,國安隊胸前專門印上了“武漢加油”,而且為了印上這幾個字,幕后有諸多感人的故事。全國球迷通過現場直播觀看后,紛紛為國安之舉叫好。當然,更令人高興的還是國安不負使命,擊敗了對手。這種外戰(zhàn)中的勝利,遠比中超聯賽中勝利更提升球迷的信心與士氣。
設想一下,如果中超四強全線出擊,他們全部都取得小組出線權,那將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更何況,在40強賽延期至2021年后,今年中國足壇目前所剩下的“外戰(zhàn)”就只有亞冠聯賽了,雖說還有2004年齡段U16國少隊將參加亞少賽決賽階段比賽,但畢竟那項賽事的影響力和關注度遠無法與亞冠聯賽相比。
從更深的角度來說,疫情之下,中國足壇乃至中國體壇,都需要一個“引爆點”,重新點燃久違了那種熱情與激情。而亞冠聯賽在這時候就很適合扮演這樣的角色,不只是對整個中國足球的形象有利,也有利于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因此,中超Big4今年出征亞冠聯賽,其實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
國足集訓應不召四強球員
國家隊將按照既定計劃,在9月24日中超聯賽結束第一階段比賽之后重新展開集中。這也可以理解,畢竟自從5月第三次集訓解散之后,國家隊迄今為止就再也沒有集中過。而且,按照國足教練組年初所提交的全年備戰(zhàn)計劃,原定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集訓已經取消讓路中超聯賽。但如今,國足是否可以再一次做出“犧牲”、為中超四強“讓路”呢?
中超聯賽雖然僅僅戰(zhàn)罷四輪,但從前四輪的情況來看,炎熱的天氣、密集的賽程,讓球員們的消耗遠超以往正常情況。不難想象,中超聯賽按照目前的情況再戰(zhàn)10輪,會是怎樣的情景。于是,不管是國腳還是普通球員,最需要的恐怕是休整,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畢竟所有球員集中在大連和蘇州兩個賽區(qū)整整70天,屬于“非人道”狀態(tài)下。而9月24日中超聯賽第一階段結束,至10月16日亞冠聯賽開戰(zhàn),前后也就只有20天左右時間,如果在這個時候再抽調中超Big4的球員,國腳們在心理上、身體方面恐怕都很難達到想要的效果。
而且,國家隊屆時組織集訓,恐怕也是全封閉狀態(tài)。更要命的是,參加完國家隊集訓后馬上代表俱樂部再出戰(zhàn)亞冠聯賽,屆時整個亞冠也將是一種全封閉狀態(tài),從一個封閉區(qū)到另一個封閉區(qū),雖然換了地方,恐怕心理已經產生極度扭曲,很容易引發(fā)球場上的意外情況。
正常情況下,中超Big4在完成了聯賽第一階段比賽后,應該有一個放松與調整的周期,然后重新集中再準備亞冠聯賽。要知道,亞冠聯賽的強度要遠超中超聯賽,而且比賽的密度也更高,中超一般是五天或四天一場,但亞冠基本是三天一場比賽。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隊征召中超Big4的球員參加集訓,某種程度上是得不償失。
當然,國家隊完全可以正常組織集訓,但可以召入更多的非中超四強球員參加集訓。畢竟40強賽到12強賽是“無縫連接”,國足需要未雨綢繆。這就好比當初里皮曾于2017年5月在天津組織過一次“國家二隊”集訓,而參加了那次集訓的球員中差不多2/3的后來都出現在里皮的國家隊中。于是,現在的國家隊其實就可以借鑒類似做法,在9月底至10月初組織國家隊集訓時,更多地召入新人、年輕球員,這實際上是在為2021年6月的12強賽提前儲備人才、準備新生力量。
至于中超四強中的國腳們,在今年中超聯賽結束后,從今年12月到明年3月下旬40強賽重啟前,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到國家隊進行磨合,在此時讓他們安心于俱樂部,反而顯得更有遠見。
著眼家門口世俱杯爭參賽權
建議中國足協調整工作重心、全力以赴保障中超球隊出戰(zhàn)亞冠聯賽,其實還有更深遠的意義與考慮。眾所周知,國際足聯已經決定將擴軍24隊后的首屆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賽安排在中國進行。受疫情影響,原定于2021年夏進行的賽事將有可能延期一年展開。但是,不管什么時候展開,參賽球隊的資格是不會變的。
按照國際足聯擬定的參賽資格與席位分配,亞洲總共占3.5席,其中包括東道主中國的球隊占1席也就是2020年中超聯賽冠軍隊,剩下2.5席將通過2020年亞冠聯賽產生,包括冠軍代表隊以及亞軍代表隊,而半決賽中的兩個負者將爭奪0.5席,勝者與大洋洲冠軍隊進行附加賽,以爭奪參加決賽階段比賽的最后一個席位。
按照這樣的分配,理論上,中超球隊最多可以有三支球隊參加。即除了今年的中超聯賽冠軍隊外,還有殺入今年亞冠冠亞軍決賽的隊伍(不管是否拿到冠軍),第三支球隊則是進入到今年亞冠聯賽東亞大區(qū)的決賽中,也就是東亞大區(qū)半決賽的負者,然后通過附加賽與西亞大區(qū)半決賽的負者進行主客場兩回合角逐,爭取戰(zhàn)而勝之,拿到參加跨洲附加賽的席位,然后再與大洋洲冠軍進行主客場比賽,再爭取闖關、拿到最后一張入場券。當然,如果中超冠軍與亞冠聯賽冠軍或亞軍屬于同一支隊伍,抑或是和東亞大區(qū)半決賽中發(fā)負者屬于同一支球隊,則將由國際足聯做出哪一支球隊參賽的決定。
假設三支中超球隊在家門口同時亮相世俱杯,這將會對賽事本身、對主辦國本身、對全國球迷和老百姓產生怎樣的一種影響?作為最高主管部門的中國足協,恐怕很清楚這其中的含義。既然如此,中國足協恐怕就應該拿出具體行動來,支持今年的中超四強打好亞冠聯賽。而且,由于今年亞冠聯賽賽制變化,特別是淘汰賽變成了單場定勝負,這其中的偶然性大大加強。中國足協甚至可以考慮爭取主辦11月25日至28日的東亞大區(qū)1/4決賽與半決賽這個小賽會制比賽,增加中超球會會師東亞區(qū)決賽的機率。
因此,中國足協在這方面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爭取讓夢想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