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進決賽為90后“爭氣” 卻仍難撼動臺壇主位

劉七七08-17 16:44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2020年斯諾克世錦賽剛剛落下帷幕,凱倫·威爾遜成為首位打進世錦賽決賽的90后球員。但面對實力強大的奧沙利文,決賽新人的表現仍有一定差距。奧沙利文不久前接受采訪時就炮轟是新人太差才讓他與威廉姆斯、希金斯等40歲以上的球員仍占據臺壇主位。

盡管“火老師”的言論會讓一些年輕的球員感到難堪,但確實從一定程度上戳到了當今臺壇青黃不接的痛處。以威爾遜、布雷切爾、利索夫斯基為首的一批90后球員,近年來確實在排名上擠進了第一梯隊,然而卻沒有足夠過硬的成績作為背書。相比之下,“75三杰”以及“80后軍團”仍然是決賽的常客、臺壇的主力。

本屆世錦賽上,“90后軍團”共7人進入正賽,加上00后小將顏丙濤已占據半壁江山。然而一輪過后,他們中半數就淪為“配角”,僅有4人進入16強。首次闖進決賽的威爾遜除淘汰衛冕冠軍特魯姆普以外,沒有留下亮眼的戰績;從資格賽突圍的吉米·克拉克短暫爆發,首輪淘汰馬克·艾倫令人意外;麥克吉爾跌跌撞撞地打了三場決勝局大戰晉級四強,但也難以再進一步。

“90后”們也即將邁入30歲的門檻,曾經的“天才少年”們許多也面臨著“無冠青年”的危機。從90后的整體表現來看,他們擁有奪冠的能力,但經驗、心態,尤其是穩定性方面,與早已功成名就的前輩相比還相去甚遠。即使將時間線拉回十年、二十年前,奧沙利文17歲、丁俊暉18歲奪得英錦賽冠軍,亨德利、墨菲均是二十歲出頭便拿下世錦賽桂冠,都是早早就將潛力轉化為實力。反觀“90后”軍團,至今難以有人能在高手云集的長局制比賽中長時間保持高水平的發揮,自然也難以撼動“前浪”們的江湖地位。

但威爾遜能夠晉級世錦賽決賽依然是個積極的信號,對于很多夢想著在克魯斯堡登頂的年輕人來說,至少讓他們看到了一絲曙光。隨著斯諾克賽制的改革、技術的更新以及訓練方法的升級,選手們身處的環境與面對的挑戰也與往日不同。所以“90后”們想要出頭,必然要更快地適應變化,以更快地速度成長,追上差距。

文/劉七七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