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在巴薩慘遭拜仁8比2血洗之后,外界一致期待曼城對拜仁的世紀對決,屆時瓜迪奧拉親手打造的曼城,對決他曾經打造的拜仁,將是何等激動人心?
但是現在,這一幕不會看到了。曼城大爆冷門,1比3敗給里昂,瓜迪奧拉又一次倒在歐冠四強之前。諷刺的是,里昂的勝利,帶來另一種效應,竟然讓之前被淘汰的尤文,感覺“沒那么差”。
瓜的又一次失敗,媒體已形成較一致的結論:即瓜迪奧拉自己,陷進心理上的陷阱,淘汰賽屢屢失敗,導致他十分焦慮,每次遭遇惡戰,他便失去了平常心,常規陣容不擺,一定要另辟蹊徑,而這種毫無必要的“出奇兵”,到頭來一定變成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里昂勝在一個字:跑。全場里昂全隊跑動距離114.8公里,高出曼城整整9公里,實際上相當于多打一人,完全是跑出來的人數優勢(其實就是已經很久沒有再聽到過的徐根寶的搶逼圍,以及朱廣滬的瘋狗),如此不計代價的硬拼硬搶,徹底抹平了曼城的“技術優勢”。拜仁血洗巴薩,同樣是跑動距離比巴薩多了9公里,殊途同歸。
這再一次證明,現代足球,不管是美麗藝術還是丑陋馬桶,不管傳控還是防反,本質上都是體力足球。瓜迪奧拉、巴薩倡導的傳控,之前被捧為“宇宙最先進”,固然只是笑談,但也絕談不上因為巴薩的多次慘敗,就忽然間“落后”了。
傳控踢法,興起于2008歐洲杯,阿拉貢內斯重用了巴薩班底,開啟了西班牙足球輝煌的開端。當時,哈維、伊涅斯塔為代表的傳控靈魂球員,正值盛年,決賽面對巴拉克為代表的德國隊,典型的傳控流破搶逼圍。比分雖然僅僅是1比0,但西班牙對德國的場上優勢是碾壓性的。巴拉克們再搶再逼再圍,依然是連球皮也碰不到。德國隊無法進行中場擠壓,如若退后回縮,又會被西班牙的傳球路線慢慢切割,造成一種束手無策、怎么打都是死路一條的局面。
巴薩的失敗,根源在于梅西為代表的巴薩核心已嚴重老化,不堪再戰,絕非傳控“過時、落后”。真正的罪魁是巴薩管理層,從迷信梅西到迷信梅西的老搭檔,場上動輒六七名30歲以上高齡球員首發,徹底喪失了速度節奏優勢,動作頻率節奏,都大為遲緩,根本無法避開對手逼搶,本身的對抗劣勢,就被無情地放大了。
換句話說,好比盛年的巴拉克,出戰老了10歲的哈維、伊涅斯塔,那也是一打一個慘案,雖然哈維、伊涅斯塔的大腦仍在運作,腳下技術功底仍在,但是一樣會陷入老年巴薩對戰壯年拜仁的窘況。
傳控流,這種稱呼或許并未完整體現這類踢法的全貌,真正完整的稱呼或許應該是“傳控跑”,處于傳控狀態的球員,絕不是靜態的,傳控絕非一群技術高手,站著把球倒來倒去,接應者需要大量的跑動,使傳球者在面臨逼搶時,時刻保持至少兩個以上的出球點。一旦丟球后,立即以各個方向就近展開合圍——這些都建筑在超強的跑動能力上,缺乏體力,這些環節根本無法完成。今天的巴薩,單是體力一項已是致命傷,隨著高齡球員體力很快耗盡,最后一定變成傳不準,控不住,跑不動,聽任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