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謝暉:十年磨一劍!現在是我做主帥的最佳時機

王曉瑞09-11 15:15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王曉瑞報道

“我就要出發,臉上映著銀色的月光。陣陣秋風吹來,可是我心頭不滅的熱情,每時每刻追尋夢中的憧憬……”幾十年來,谷村新司不朽的經典《星》廣為傳唱。每當旋律響起,總能讓人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夢想各不相同,生命經久不息。

足球世界里,哪怕是在基礎有些孱弱的中國足球,總有一群這樣的人,堅持他們的初心,謝暉就很典型。到了45歲,他終于出山,以主教練身份執教中甲南通支云隊。從2009年退役到2019年離開上港,10年,謝暉說他始終都在為此潛心準備,“就像一碗平淡無奇的雞湯。做一件事,做你喜歡的,不要放棄。這些年我一直堅持在做同一件事情。用一個字來形容,穩;一個詞語的話,扎實。”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謝暉的思緒,不由自主地在這十年來回穿梭,“今天,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起步,我也覺得我準備好了!”

“45歲出山!中國教練的青春期”

體壇:當上南通支云隊主教練已有一段時間,感覺如何?

謝暉:我一直都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只是時機不夠成熟,覺得當時還需要積累一線(執教)的經驗,包括跟隨埃里克森、博阿斯和佩雷拉,擔任助理教練四五年,我覺得這很重要。某種意義上來說,像我這樣的中國教練不是中老年一代,還是屬于年輕教練。但這在歐洲不成立,博阿斯比我還小,這就是中國足球的現狀。就像很多中國球員,踢到26歲甚至28歲才能成熟,這是從不同的系統里面誕生出不同的人。

我認為中國教練的青春期,就是我現在這個年齡,45歲,這是一個很好的起步,我也覺得我準備好了。可能前些年在我三十幾歲或者四十歲的時候,馬上讓我去帶一支球隊,我會覺得心里沒底,但很多人會這樣做。可是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層次,做這樣的事情還是會遇到很多困難。

體壇:很多人覺得,以45歲當上主教練,和隊員們會更有親和力。對此是否認同?

謝暉:我們這一代教練,同現代年輕球員的代溝是很少的。畢竟我們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學習足球),也是第一批踢上職業聯賽的球員,從任何角度來講,都是最接近于這一代年輕人。如果把年齡跨度拉大的話,我甚至想把自己歸在中青年一代。現在有種說法,50歲才算中年,那我還是青年呢(笑)。

體壇:那在實際教學和日常生活之中,你如何利用這種優勢?

謝暉:當然是我的優勢。我可以很直截了當地切入現代年輕人的思維。我跟他們是沒有任何阻礙的,我們可能使用同樣的社交平臺,也許在上海出入同樣的場合,這些東西是上一代教練不太可能具有的。包括很多社交app,一些很前沿的東西,我們可能都有共同語言。

“10年,像碗平淡的雞湯做一件事”

體壇:你在2009年3月1日退役,到2019年正好十年。如何看待過去10年的經歷?

謝暉:這是一段非常必要的經歷。2009年我做助理教練一整年,后來執教同濟大學隊,率隊拿到上海市冠軍。之后是到上海幸運星執教97/98年齡段,還去過國少隊,再然后是在中超球隊擔任5年助理教練。我一直是在教練崗位上沒有中斷。用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選你喜歡的事情,不要走兩節臺階就退回來到原點,而是一直走到底。我一直是在做同一件事情,沒有選擇其他角色。

其實我有很多機會,比如轉型做一些綜藝節目,我想(在中國足球圈)可能沒有人比我更適合做這件事。我以前在時尚界、影視界的朋友很多,某種意義上比任何足球人都多,而且我在上海,我為什么沒有選擇?就是我的初心沒有改變。我完全可以在另一個領域發展,不能說一定做到優秀,至少糊口沒有問題。但就像一碗最平淡無奇的雞湯,做一件事,做你喜歡的,不要放棄,我只不過是在順從這個道理。

體壇:用了10年從普通教練成為主教練。可能很多人覺得,你積累的時間有點長……

謝暉:我認為是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就像一些中國球隊尋找主教練,首先(考慮)老外,實在條件不夠允許,第一選擇一定是那些圈子里的人,在圈子里混得好的那些人。擁有這樣一個(足球)文化底蘊,從來就認為在這個圈子里面混得好(最重要),可能場上業務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可能場外因素要比業務能力重要。通過很多人的行為模式,可以明顯看得出來,(他們覺得)業務能力過得去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是認識多少人,或者能不能把事情做成。但這種事情往往在歐洲不成立,在這里很成立。我也不能說這是錯的,但恰好以我這樣的性格,就不是那種類型。

體壇:處在這樣一個足球環境,在過去10年的某個年齡段,有無曾經心灰意冷?

謝暉:有些時候我會這樣想,但是反過來想,假如讓我七八年前、十年前扛起這個位置,我有沒有現在的認知和實力?有沒有今天的包容度和大局觀?現在,我倒覺得挺慶幸的。我當時沒有一下子跳到這個位置(指主教練)。我覺得我現在非常地穩,出來做主教練覺得很有把握,用一個詞來形容,扎實。這跟我過去10年的準備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很多人說的,事物本來就有兩面性。現在(執教南通支云)是一個契機,是一件好事,所謂時勢造人,時機是很重要。

體壇:這樣說來,前些年如果出山的話,就是很大的冒險?

謝暉:中國足球那些年還是一個躁動的年代,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在里面,很多事情是不平衡的。對于我們這些真正在場地里,一天接著一天跟草皮和足球沾到一塊的人,聽到很多說法,其實是會感到傷心的。當時如果出山做主教練也是白搭,也可能就是炮灰。現在,泡沫慢慢地逐漸被擠壓掉,大家逐漸地走上正軌。

十年前,2010年那時候是打假,這個更加重要,首先是不能假。再后面是泡沫,然后呢,是浮躁。現在這個時間正合適,中國足球經歷一個波浪走到現在,開始逐漸趨于理性。也許現在對于我們這一批年輕教練,這就是個機會。

“師從3位名帥,時代賦予的財富”

體壇:前些年正值中國足球泡沫期,有無想過出國發展,就像當初留洋德國……

謝暉:偶爾也會想過。但我覺得在中國,特別是在上港,給我這樣一個學習機會,同埃里克森、博阿斯、佩雷拉這些教練(團隊)工作,所得到的信息量和磨練太有價值。我做過取舍,覺得不能放棄這幾年。以前在中國,什么時候有過奧斯卡、浩克這樣身價2000萬歐以上的球員,但他們都在我身邊,潛移默化影響著我。我已經達到這個行業金字塔頂端的頂端,那我還要什么,怎么還會想到另一條路呢?

就好像我同浩克、奧斯卡一起聊天,或者同博阿斯交流談心,當從他們口中說出門德斯時,當博阿斯同我講到穆里尼奧糗事的時候,這種層次相比我們平時看書所看到的,根本不是一回事。這種價值是一般教練能夠經歷的嗎?這是一筆財富,這也是過去幾年中國足球加大投入之際,所為我締造一個幸運代碼,我為什么不把它照單全收呢?

體壇:經歷三任外教埃里克森、博阿斯和佩雷拉,有何不同的收獲?

謝暉:他們就是三種完全不同的教練。

埃里克森在英超和意甲都很成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派”,他所有的決策都是那么精準,并且擁有狐貍一樣的嗅覺。博阿斯和佩雷拉都是來自葡萄牙,但他倆屬于一個系統里面兩種不同風格的代表人物。博阿斯屬于很科班的教練,既有激情又很理性。訓練中,兩片場地來回更換,一堂訓練課需要澆水4次,我們從來都沒見過這么練。送水都是沖上來送的,因為要求間隔30秒喝一次水,很多理念是我們從來都沒有聽說的,而我都是親歷者。這些都是我現在擁有的東西。至于佩雷拉,他比較融合中國文化,這也許是他取得成功的要素。

體壇:據說博阿斯的訓練方法非常先進,讓很多上港球員大開眼界。你同他合作一年,未來是否打算直接拿來使用?

謝暉:這是很困難的。拿來主義,是要有真正理念上的融洽。就像廚師做菜,餐廳把食材、調料、灶具都準備好,工具都是一樣的,為什么有的人能炒出來三星級米其林水準 ,有的人就是路邊攤的水平?這個東西是很難言傳和模仿的。

再打個比方,讓一個人觀看100堂拜仁訓練課,他兜一圈出來可能一片茫然,不知道什么是重點,很多東西是盡在不言中。我們模仿的只是一個形,但形是沒有意義的。這些年我一直在挖掘形而上的東西,我們(應該)是要有意識的、有思想的,要感悟到為什么他要這么做,這樣做的根源是什么?有這樣的邏輯推導作為基礎,再把這些東西不斷重復化,也許就能形成自己的哲學。

體壇:跟隨三名外教多年,你是否也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

謝暉:足球本身就沒有一個特定的模式。這三個人都很成功。佩雷拉在很多國家拿到冠軍,包括在中國,在一個如此困難并且東西方文化有激烈沖突的環境,還能拿到冠軍,很不容易。我也幫了他不少忙,因為融入新文化是很難的,他有時候不太明白隊員在想什么,這很正常。因為我們彼此文化最根基的東西是不同的,出發點也有不同,這是我很能理解的。所以我會幫他很多,以一個中間的橋梁慢慢彌補掉這些差異,慢慢地他也適應了中國足球。

“愿做鋪路石,我還不是門內漢”

體壇:你的球員生涯經歷也很豐富,拿到甲A和足協杯冠軍,率領國家隊沖入世界杯,留洋德國。現在做教練,也跟過這些知名外教。很多人覺得,你是一位很典型的東西方結合體中國足球人……

謝暉:我認為今后中國年輕教練的一個方向,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足球,要明白足球是舶來品。西方社會通過100多年,把足球推到這么一個高度,一定是有一定的道理。很多形式上應該是有拿來主義,外在的東西還是要有,但要結合中國文化內在的東西。特別是在我們沒有成功之前,我還是想把足球作為一個舶來品看待,不要太多的創新。特別是不要標榜太多的中國式足球。我說的是現在,今后也許可以(創新),當我們達到一定層次之后。

中國足球現在還處于溫飽狀態,還是初級的初級階段,不要過多談論高深莫測的東西,和我們沒有太大關系。不要談論風格,我們學誰都可以,學誰也都不可以,沒有什么風格。包括日本足球,他們現在誰都學習,日本足球還是單純是巴西足球嗎?根本不是。很多日本球隊現在都是高壓打法,采取歐洲化的理念。當然,他們現在可以討論戰術風格了,因為把技術(基礎)做得很好。

中國足球現在需要靜下心來。足球是有一個很困難的進程,需要長期積累和摸索。不要一下子喊得很響,沒有一點必要,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中國足球肯定有機會強大,但一定不是近幾十年。我們(這批人)都是鋪路石,有可能我一輩子都是鋪路石,我到現在沒有那么樂觀。

體壇:對你個人來講,過去10年的經歷,也是教練生涯的初級階段?

謝暉:在我的潛意識里,我一直認為我懂得不多。就像20年前剛到德國,我潛意識里一直告訴自己,我也許還不是一個門內漢。我潛意識里一直有這個聲音,它時刻驅動著我不斷學習。我沒那么樂觀,我一直在說,我從來沒有那么樂觀。也許有人把我看成崇洋媚外,但是我一點也并不否認中國足球的貧瘠和荒漠。歐洲足球現在是日新月異,正在以幾何式的進步往上走,我們要追可能是很難的。現在是要通過另一個方向,等到他們進入一個瓶頸期以后,我們也許才能追得上,可能他們的這個瓶頸馬上就會到來。

體壇:做主教練,你的短期和長期目標是什么?

謝暉:短期目標是贏下每一場球,長期規劃,是想要慢慢地在這片土地上,能夠孕育出有真正足球文化、足球底蘊的一群人。共同來做一件事情,而不是為了錢。

今天中國足球一個很現實的情況,可以為了一個成績而不惜一切,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心理,恰好和足球是背道而馳。足球就像栽一棵樹。它的意義在哪里?意義在于文化。文化是最需要的東西,文化是一種精神。如果精神的東西都是浮躁的、都是脆弱的,那還剩下什么?有積淀、有韻味的思想,才能真正地被傳承下來。如果全是“砰”,一個冠軍拿到了,一個任務完成了,然后結束了。接下來能留下什么傳承呢?

體壇:過去10年,你是否體驗到完成這個長期目標的困難?

謝暉:困難是和我們的基礎建設存在密切關系。基礎建設是從小孩開始,什么人可以進入這個系統?有些基礎東西還是沒有理順,現在還是依靠一些單個機構培養。我可以在任何場合說這些話,如果北京就這么兩家俱樂部、上海就只有兩三家俱樂部,他們以外的人,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或者說如果一兩家俱樂部幾十人甚至兩三百人,就是一座城市足球的未來,這是多么悲慘的事情。

體壇:基礎問題要比浮躁的環境更加困難?

謝暉:基礎是更難的,這是最根本的東西,這是原料問題。

中國足球不太可能有“梅西”。“梅西”早就融化在汪洋大海之中,我們也許有“梅西”,只不過沒有看到。我們也許有1000個“梅西”、2000個“羅納爾多”,但你連看到他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或許連接觸足球的機會都沒有,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但如果擁有一套生產系統,在往上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梅西”。就像一個推動力(程序),一個“梅西”出來了,是有一批跟隨他們的人。

比如一個地方擁有1000個“梅西”,我們發現2個,起碼有五六萬人從小跟著踢球,才會發現這2個,而這五六萬人以后就是我們的教練。但現在什么都沒有,首先挖掘不出“梅西”,再有,很多基層教練沒有踢過職業足球;專業機構呢,就這幾家俱樂部,出來十幾個人。你怎么讓這十幾個成品(退役之后)完全進入到校園足球,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態。

體壇:你覺得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到底是先有更多的人還是先有體系?

謝暉:足球人更多的前提,還是要從先有體系開始。首先能夠允許孩子們每天5點以后踢球。然后學校有校隊參加周末比賽,周中在校內有年級比賽作為選拔,一層一層扎實地去努力。道理是很簡單,但需要所有的足球人甘愿做鋪路石付出。正如我所說的,做足球,就像是栽一棵樹。

#十年風雨# 謝暉執教生涯

2009年2月 退役并出任上海申花一線隊助理教練兼新聞官

2012年 同濟大學足球隊助理教練

2012年12月至2013年 上海幸運星97/98年齡段梯隊主教練

2013年 中國U16國少隊教練(兼)

2014年 上海綠地申花精英梯隊主教練

(暨上海幸運星95/96年齡段梯隊主教練)

2015年 上海上港預備隊助理教練

2016年至2019年 上海上港一線隊助理教練

2020年3月至今 南通支云一線隊主教練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王曉瑞

《體壇周報》國內足球記者,常年報道各級男足國字號。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