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蘇州報道
昨天(25日)晚上,上海上港隊與北京中赫國安隊在蘇州賽區上演了一場決定賽區第一的“天王山之戰”。不出意外,裁判再一次成為了“主角”,尤其是禁區內點球判罰的標準問題上,成為外界熱議的焦點。同樣是禁區內手球,同樣是執法的主裁判不得不借助VAR的輔助,上港隊獲得了點球機會,而國安隊則沒有獲得點球,這自然引起了國安球迷的不滿,進而引發各種“官哨”、“朝中有人”等諸多猜測與“陰謀論”。
坦率地說,北京中赫國安隊還是和以往一樣,整場比賽中的表現并非像外界所希望的那樣,將整個隊伍的技戰術水準以及實力都完全表現出來,而且主教練布魯諾的臨場指揮也依然和之前比賽中所展現出來的東西一樣,完全不像一個率隊可以奪取冠軍的主帥。但是,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裁判的爭議判罰,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完全轉移了球迷們的視線,令本場比賽后的各種“陰謀論”塵囂其上。不過,在記者看來,這首先就是裁判員的業務能力問題了。
記者不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批評和指責執法中超的裁判員“思想道德品德有問題”,也不想去說現在的裁判“連起碼的良心都沒有了”,因為這種“道德論”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也就只是逞一時之快而已,最多就是“過過嘴癮”,絲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竊以為,如今最大的問題恰恰是我們的裁判員乃至整個中國足球界專業能力、業務素質、業務水平不高,導致我們的足球一代不如一代。
譬如就以裁判員為例。職業化之前或職業化之初,我們的裁判員可能也有那種“很壞的”,特別是在比賽中給一方“使壞的”,就是讓你心麻意亂、根本無法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比賽本身上,但畢竟只是個別現象。更多的裁判還是以業務為重,就像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記者時常前往足協辦公室,負責裁判工作的、一幫裁判都會圍繞著錄像,不斷反復在研討判罰本身的情況,究竟是對是錯、究竟應該如何判罰,相互之間敞開交流。
但如今已經是二十一世紀20年代了,這種業務交流、業務探討已經幾乎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關系”,因為“業務能力水平高不如關系搞得好”!放之足壇如此,其他N多領域其實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一個行業的業務人員不再以業務為主、而是琢磨各種關系、以如何讓“上面”高興為主導之時,整個行業的業務素質、業務水平其實也就不難想象了。所以,中國足球現在的水平是越來越差。當我們都在說足球運動員是一代不如一代時,從教練員到裁判員、到管理人員,等等、等等,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再譬如說“琢磨各種關系”,就以北京國安與上海上港這場比賽為例,N多人會認為,因為現在的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是從原來的上港出來的,所以“討好上港”就等于是“討好領導”。這也是這場京港之戰賽后引起如此大爭議的一個很重要“陰謀論”的“論據”。所以,N多人都在說,“既然如此,那所幸直接把聯賽冠軍給上港隊不就了結了么?還有必要再踢嗎?”但是,如果站在中國足協主席的角度,上港隊雖然贏了,但面對如此大的爭議,足協主席真的就會很高興?
記者不相信從數萬人的集團董事長來到足協主席這個“燙手”位置上的陳戌源真就只有“那么高的境界”、真的會“領”那些人的“情”!很多時候,就像前面所說的,當干足球業務之人比如裁判,不是將心思花在研究、琢磨和提高業務能力之上,而是天天琢磨著各種所謂的“關系”、琢磨著“如何讓上面高興”之時,則足球裁判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也就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升,則整個中國足球的水平也就不可能真正提高。這才是現在中國足球的根本性問題。
某種程度上,這不只是中國足球現狀,更是社會現實的某種反應。當你日常工作中能力再強、素質再好,上面的人看不順眼、再加上旁邊那些羨慕嫉妒的人煽風點火、使絆子,根本沒機會升職、受到重用。升職的都是討上面喜歡的、會來事的!所謂“劣幣驅良幣”是也。其他領域或許顯現得沒那么明顯,但足球是萬眾盯著,是真刀真槍地實干,隨時隨地就很容易“露怯”!尤其是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
于是,中國足球當下的問題與最突出的矛盾,其實就是這個領域內的諸多所謂“專業人士”的業務能力、業務素質、業務水平不高,根本無法滿足提升中國足球水平的各種業務要求。而且,這個矛盾如今有愈演愈烈之勢。作為足球的從業人員,如果不是想辦法去糾正、改變這種工作作風、工作態度,或者說得更直白些,改變這種“討好上面”的思想,則也就莫怪圈外人士指責與批評“官哨”、“黑哨”乃至各種“陰謀論”泛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