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從云南宣威靖外明德小學到昆明海埂足球訓練基地,高德地圖顯示的行車距離超過270公里。12歲的李鳳嵐和她的11位隊友坐了4小時大巴,來到了今年女超聯賽的決賽場。
這支來自偏遠地區的小學女足校隊,12名孩子中有11名,此前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最遠一次離家,也是因為足球。今年8月她們參加曲靖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比賽,100公里的距離,35分鐘的動車。最后她們爆冷在決賽中6比5擊敗了東道主,贏得了球隊歷史上第一個市級比賽的冠軍,作為隊長的李鳳嵐,在比賽中獨中三元。
“我從一年級就開始踢足球了。”李鳳嵐穿4號球衣,和許多貧困地區的女孩不同,她說爸爸媽媽從小就非常支持她踢足球,“可能因為我媽媽是體育老師。”相比她的隊友們基本上只能說出“王霜”的名字,踢前鋒的李鳳嵐說,她還非常喜歡王珊珊,這也足以說明她對中國女足的關注與熱愛,“她踢球的樣子非常帥。”
踢了六年足球,李鳳嵐說有許多小伙伴中途放棄了,“因為真的太累了”。她也想過放棄,大概二年級的時候。“天天六點半起床,就開始晨練,練完上課,我經常就趴在桌上睡著了。”但是因為當時語文老師一句“自己喜歡的事都不能堅持,還能做成什么事?”她堅持了下來,再沒有過放棄的念頭。
足球帶給李鳳嵐最大的改變,她說讓她的性格變得平和。“以前別人說我壞話,我都會特別生氣,會動不動就和別人吵架”,她說,“但現在,我不會那么容易生氣了,也會更好的和同學相處。有時候不開心,踢一會兒足球,就全忘記了。”但李鳳嵐沉穩的性格到了昨天的決賽場邊又完全消失不見了。從見到偶像王霜和王珊珊的第一刻起,她就在不停地帶著隊友們一起高喊“武漢加油!王霜加油!”然后干脆離開座位,趴在欄桿上緊張地觀賽,手里的拍拍掌也拍壞了好幾個。
“這孩子很有‘殺手’的天賦,在比賽場上也很冷靜。”明德小學的足球老師顧培英這樣評價自己帶了六年的小隊員。但是這位有天賦的“追風女孩”,可能很快要失去繼續訓練和踢球的機會了,因為她即將升入初中。
“現在我們這里的初中,沒有一所學校有正規的女足。”顧培英老師說,“我們學校組建女足六年,我送走了4、50個踢足球的女孩子,她們中沒有一個到了初中繼續踢球的。”
這也是許多基層女孩踢球的現狀。小學階段還可以有時間享受足球的快樂,但到了初中,繁重的學業,加上學校的體育課基本都在應付中考內容,足球、尤其是女足,基本都被放棄了。
情況在今年有了改變。去年,靖外明德小學入選了支付寶的“追風計劃”,這項計劃用于資助偏遠地區鄉村小學女足球隊,入選球隊將獲得“3年30萬元”的發展支持,其中20萬元的“現金支持”用于"足球裝備、醫護保險、球員發展和交流比賽"四大方面;10萬元“培訓支持”則包括由國家級教練團隊編制的視頻訓練課,校園足球教練每年兩次的免費培訓,以及參加每年一次的"追風校園足球賽"的機會。
在這一項目的資助下,顧培英老師率領的這支球隊,成績有了明顯提升。8月贏得市級比賽冠軍后,球隊兩名畢業班的孩子,被曲靖市體校看中,不僅獲得了體育特長生的保送資格進了中學,還可以繼續接受專業的足球訓練。
“這在過去我們想都不敢想,只要她們好好練,還有機會因為足球特長上高中、上大學。我也希望李鳳嵐還有其他更多孩子也能獲得這樣的機會。”顧培英說,“足球帶給這些女孩更多快樂和自信,但同時如果也能帶給她們更多人生選擇的機會,讓她們中真正有天賦的孩子可以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那一定會有更多女孩子愿意走上足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