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3比3 瑞士(戰報)
體壇周報全媒體駐德國記者 楊子江
一周之內,德國隊在2場主場比賽中丟球數達到3次(10月7日3比3土耳其),雖有門將諾伊爾高接低擋,奈何整個后防線漏洞百出,如何在短期內彌補后防漏洞,是勒夫所要面對的第一難題,辦法其實就兩個:第一,改體系;第二,召回老將。
由于科隆7天每10萬人的感染人數已經達到了66.3人,遠超35人的警戒線,所以對瑞士隊的比賽德國足協做出了空場的決定。比賽的一個焦點在于,克羅斯是役第100次代表國家隊出場,追平托馬斯·穆勒,成為德國隊歷史上第12位進入百場俱樂部的成員。
從百場俱樂部的出場次數來看,克羅斯要超越哈斯勒(101場)、貝肯鮑爾(103場)、默特薩克(104場)、科勒(105場)、克林斯曼(108場)、拉姆(113場)、施魏因斯塔格(121場),難度并不大,但要想躋身歷史前三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其中波多爾斯基踢了130場,克洛澤137場,永恒的紀錄保持者是馬特烏斯,150場,這一紀錄幾乎不可動搖。當然,這一數據未涉及前東德時期的球員。
不過克羅斯的百場顯然并不順心,德國隊的第二粒丟球,就是克羅斯在中場一次完全沒必要的傳球失誤,造成對方反擊得分;德國隊的第三粒丟球,也有后腰沒有回防到位的原因。瑞士隊的反擊可以說次次都有威脅,說基米希與克羅斯搭檔的中場防線形同虛設也許并不過分。
上一場比賽客場2比1擊敗烏克蘭之后,德國隊多少場比賽不勝的話題終于告一段落,但緊接著又有一個新的問題困擾著人們,那就是德國隊什么時候才能不丟球。此役勒夫將上一場使用的三后衛陣形換成了四后衛,但后防線依然難言穩固,諾伊爾的國家隊之旅,恐怕從未如此尷尬過。算上對瑞士的失球,勒夫的隊伍已連續6場比賽丟球,上一場沒丟球的完勝還要追溯到差不多11個月之前——2019年11月16日,主場4比0擊敗白俄羅斯。
對陣土耳其丟3球,對瑞士又丟了3球,一周之內的3場比賽,德國隊后防總計丟了7球,而對手沒有一個是頂級強隊。施魏因斯泰格認為,勒夫大量鍛煉新人是造成丟球過多的重要原因。當然另一個原因在于,德國后防線缺少領軍人物,聚勒原本是勒夫希望培養的后防領袖,但在國家隊他從未達到過在拜仁的水準,傷愈復出之后狀態也下降了不少,對烏克蘭的比賽更是送給了對手一個毫無必要的點球,對瑞士干脆被送上了替補席。
而無論是金特爾還是呂迪格,都不具備統帥后防線的能力。以對瑞士的比賽為例,德國電視一臺就直接批評說:“呂迪格完全游離于四后衛體系之外,只剩下金特爾在后防線獨立支撐。”金特爾能成為新領袖?無論是國家隊資歷還是技戰術水準,他都還差得太遠。
勒夫并不是沒考慮過更改球隊后防體系的問題,比如說打三后衛,但對烏克蘭時的三后衛打法搞得天怒人怨,問題也不少,短時間內要想用三后衛取代四后衛打法并不現實,明年歐洲杯前留給勒夫的時間太有限了,不足以打造出新的戰術體系出來。
最快捷的方式是招老將重返國家隊。如果勒夫認為攻擊線足夠犀利,完全用不到穆勒的話,那么后防線則恐怕要老將來穩定局面了——現在無論是32歲的博阿滕還是31歲的胡梅爾斯,都正處在中后衛的黃金年齡,他們在這兩個賽季所表現出的技戰術水準,也足以將金特爾與呂迪格甩出了幾條街。
況且,博阿滕與胡梅爾斯在國家隊的經驗與默契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凡這兩人中能有一人回歸,德國隊的后防線都能獲得質的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勒夫必須在德國隊成績與自己的固執之間做出一個抉擇了。這不是開德國隊的倒車,而是勒夫對德國戰車提速過快已經失控了,是需要調整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