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繼續試錯,進攻開花結果,哈弗茨成為最大贏家

足球雋言10-14 22:38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黃思雋

7天內第2次打平3比3,德國隊的防守自然難逃新一輪吐槽。不知道是從善如流,還是按計劃繼續試陣,反正主場面對瑞士,勒夫沒有繼續使用飽受非議的三中衛體系,而是回歸四后衛,但防守效果依舊一言難盡。擔任天空體育臺評價專家的馬特烏斯表示:“身為觀眾我可以說:感謝你,約吉(勒夫)!這樣精彩的進攻與糟糕的防守,讓我們品嘗到了一場足球盛宴。”

糟糕的防守

與瑞士賽前,勒夫說過他會堅持三中衛與四后衛體系兩手抓,以讓球隊在明年歐洲杯上可以在兩種體系之間靈活切換。本以為主場對陣瑞士,勒夫還是會繼續練三中衛,畢竟他在基輔賽后說過不會對首發陣容動大手術,結果他選擇讓上一場送點球的后防核心聚勒休息(更多是出于保護他的考慮,畢竟經歷過十字韌帶撕裂的重傷),讓金特爾與呂迪格搭檔雙中衛,右后衛繼續使用克洛斯特曼,左后衛則派上了3比3打平土耳其一戰替補出場的戈森斯。

呂迪格、戈森斯與克洛斯特曼經歷了一場噩夢般的比賽。

這是一條此前從未有過實戰配合經驗的后防,畢竟這僅僅是戈森斯代表國家隊的第4次出場,而此前3次都是出任左翼衛。事實上,戈森斯自3年前加入打三中衛的亞特蘭大以來,就幾乎沒踢過四后衛防線里的左閘。勒夫在改打四后衛的情況下卻派上戈森斯,明顯就是“試”字當頭,你甚至可以將其形容為“試錯”。

在這樣一個陌生的體系與陌生的位置上,戈森斯的表現用馬特烏斯的話來形容就是“完全淹沒在四后衛里”。另一邊的克洛斯特曼也好不到哪里去,畢竟他所在的萊比錫RB也改打三中衛大半個賽季了。馬特烏斯指出,克洛斯特曼(Klostermann)表現得“像是個修道院學生(Klosterschüler)”。

不光是兩名邊后衛表現出對于自己位置和任務的不適應,兩名已在國家隊中合作多時的中后衛之間也不太來電,情況就跟打三中衛時大同小異,相互間沒有起到互補作用,其中一人防守失敗后,另一個無法及時補救。這固然有球員個人能力的問題,但球員對于體系和自己在體系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清晰,也是顯而易見的問題。

馬特烏斯就指出:“我在賽前就說過了,這支球隊對于三中衛感覺最舒服。勒夫想要嘗試一些新的東西,但現在必須停止了。所有后衛都被淹沒在四后衛體系里。即便是中后衛,金特爾與呂迪格之間的距離也太大了。如果想要在明年夏天為冠軍而戰,這樣的防守會讓身為教練的我感到頭疼。”

對于在人盯人防守當中的任務,基米希看上去并不是特別清晰。

事實上,不光是4名后衛,就連本場擔任雙后腰之一的基米希,也出現了幾次相當明顯的選位失誤。德國隊雙后腰有明確分工,其中基米希較克羅斯要收得更后。一旦其中一名中衛被進攻球員吸引到邊路,基米希就必須收回去變成第3名中衛,令這條4人防線其實變回了5人防線。但在第1個失球之前的那次防守當中,呂迪格被帶到邊路之后,基米希完完全全漏掉了插入小禁區右側的沙奇里,讓這位前拜仁球員在無人防守的情況下小角度打門,這才有了后來轉化為進球的角球。

而在第3個失球過程中,當金特爾緊貼著持球的加夫拉諾維奇,基米希與呂迪格都完全漏掉了右肋前插的塞費羅維奇。基米希試圖攔截加夫拉諾維奇的斜塞失敗,而呂迪格則在更后的位置一路眼神防守。甚至在塞費羅維奇第一次射門被諾伊爾擋回之后,已及時回追的基米希還白白浪費了第一時間解圍的良機。通過這幾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德國隊的防守問題,似乎更多是球員對于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不夠清晰,又或者說是責任心不足所致。

勒夫賽后指出:“在烏克蘭的時候,我們整體防得更好。我們在那里更加穩固。錯誤我們會再次指出來。這是我們要走的過程。”勒夫認為,本場的問題在于防守紀律性不夠好,“我們必須在溝通上做得更好。這不僅僅是后衛的責任,我們可以集體去把防守做好。”但勒夫也指出,本場的防守方式其實也有試驗性質,“我們有意識地去冒險。我們實施人盯人防守。”

大贏家哈弗茨

當不靠譜的后防又一次淪為眾矢之的,德國隊在進攻端則再次交出了高分答卷。與對陣土耳其的友誼賽一樣,再次首發出場的哈弗茨直接參與了2個進球。不同的是,這一回他在助攻韋爾納之后還親自破門,斬獲個人10場國家隊比賽以來的第2球,外加射中1次立柱,而且格納布里扳平3比3的那球,也是由他策動。相比于同為1球1助攻的韋爾納,或者是腳后跟破門的格納布里,哈弗茨無疑才是本場隊內最佳球員。這也是他國家隊生涯至今的代表作。

哈弗茨在比賽中非常敢于參與對抗與拼搶。

在這個夏天以8000萬歐元的價格轉會切爾西之后,年僅21歲的哈弗茨已經成為歷史上最貴的德國球員。而在這個克羅斯完成國家隊100次出場的夜晚,哈弗茨也證明了自己是克羅斯之后最具天賦的德國球員。甚至可以說,這個國際比賽周,哈弗茨就是德國隊的最大贏家。

很多媒體把德國隊本場的陣型簡單歸類為4231,其中哈弗茨出任右邊鋒。但實際上,這個所謂的4231跟拜仁慣常的4231,或者很多人認知當中的4231完全不是同一回事。第一個大不同在于戈雷茨卡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10號,而更像是8號。一方面,他支配球權的機會不多,更多只是做一些非常簡單的過渡,幾乎不會有任何具有創造力和穿透力的傳球,畢竟這不是他所長;另一方面,他要更加接近于克羅斯和基米希,而不是身前的韋爾納和格納布里。

另一個大不同在于哈弗茨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鋒。與在勒沃庫森的慣常位置一樣,他習慣于在兩條線之間游弋和持球,更多是在肋部和中路活動,右邊路則完全留給右后衛克洛斯特曼,甚至是右中衛金特爾。不僅如此,本場他還經常會一條斜線地出現在克羅斯的區域去接球,即直接越過戈雷茨卡的區域,比戈雷茨卡的后撤幅度還要大。

憑借一己之力扳平2比2之后,哈弗茨接受戈雷茨卡與韋爾納的祝賀。

不僅接球積極性極高(觸球86次,為前場4人里最高值),哈弗茨還在對抗與逼搶等公認的薄弱環節交足功課(贏下67%的對抗)。他的一傳一射,均為前場搶斷的結果。他的2次射門換來1個進球與1次中柱,5次助攻隊友形成射門為本場之最,而58次傳球只有4次失誤,成功率高達93%——對于位置如此靠前的球員來說,這個成功率堪稱驚人。

精彩的進攻

哈弗茨的技術天賦肉眼可見,但對于如何使用他,以及他究竟能否在德國隊中成為像巴拉克那樣獨當一面的人物,自他入選國家隊這2年以來一直爭議不少。特別是去年9月主場2比4輸給荷蘭的那場歐預賽,他在替補出場后的疲軟表現飽受批評。而且在此前的比賽里,勒夫對哈弗茨的使用一直相對謹慎,5次首發都是選擇友誼賽或對手很弱的正式比賽(例如對愛沙尼亞的歐預賽)。對于讓哈弗茨踢哪個位置,勒夫也一直在試驗,10號、8號、6號以及右邊鋒都讓他踢過。

除了親自進球,哈弗茨還助攻韋爾納破門。

由于在國家隊的出場時間并不穩定,中途也有過傷停和轉會請假,因此哈弗茨在國家隊前2年里并沒有給人留下太多積極印象,與他同期在勒沃庫森的表現相去甚遠。直到這個國際比賽周,情況才終于有所轉變。與土耳其的友誼賽,他在343陣型里出任“偽右邊鋒”,在自己最舒服的右肋部先后助攻德拉克斯勒與諾伊豪斯進球,如今又在對陣瑞士時有決定性的演出。

對于哈弗茨在比賽中所完成的進球、助攻或者一些精彩的突破、擺脫和傳球,觀眾并不會感到意外,意外之處在于,他終于在國家隊的戰術體系里享受到了核心待遇,這是過去2年所不曾有過的。更準確地說,這不是“待遇”,而是他通過積極的場上表現所掙得的印象與觀感。勒夫賽后稱贊道:“他踢了場好球。人們都看得到他的持球能力。他的傳球一直很好,能把球很好地輸送出去。而且進球也很漂亮。”

格納布里扳平3比3的一球,首先來自于克羅斯的搶斷與哈弗茨的直傳。

哈弗茨的活躍,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擔了格納布里的壓力。上一場對陣烏克蘭(甚至在此前很多場比賽中),格納布里在中鋒位置既要當爹又要當媽——既要發起進攻,又要完成最后一擊。如今有了哈弗茨幫他分擔了很多后撤拿球發起進攻的任務,格納布里的角色也相應發生了變化,變得相對簡單。本場他是紙面上的左邊鋒,但經常會跟中鋒韋爾納交叉換位,所進那球正是兩人位置互換的結果。而遲遲未能很好地融入國家隊體系的韋爾納,也在這樣一場機會并不算多的比賽中,憑借個人能力完成了精彩的一射一傳。鋒線上的3名“95后”集體閃光,率隊挽回0比2與2比3的劣勢,令人感到振奮。

德國隊的防守固然得批,但進攻端所呈現出來的新氣象也配得上掌聲。勒夫表示,外界的批評也會對他有啟發性,“但對我來說,重要的是內部討論。如果我什么(批評)都聽,我就沒時間跟球隊工作了。”對于明年的歐洲杯,勒夫明確表示“半決賽是最低目標”,“這支球隊真的很有潛力。只要能夠修正一些東西,我們就可以充滿期待。”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足球雋言

黃思雋的自媒體。與您一同讀懂讀透德國足球的今生前世。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