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1比1荷蘭(戰報)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 楊健
差評不斷的433連續兩場吃癟后,再戰意大利,德波爾終于拿出了自己此前承諾的“新意”:意大利驚異地發現,一向以進攻自矜的橙衣軍團,擺出了比自己更多的后衛。攻時352,守時532的荷蘭隊,打出了新帥上任至今最好一戰,但這仍不足以確保他們贏得比賽。在滑落到歐國聯小組第三同時,持續的不勝,也意味著荷蘭隊競爭世預賽種子隊的希望進一步降低。一句話,科曼打的家底并沒那么殷實,后來者想要敗掉,分分鐘的事。
科曼時代,荷蘭隊最穩固的一環乃是中場,弗倫基·德容、維納爾杜姆和德容恩雷打不動,范德貝克隨時候命。但德波爾的戰術試驗,總是先從這里開始,本場橙軍沒有派上對意甲知根知底的德容恩,又恢復到德波爾上任首戰時范德貝克+維納爾杜姆的配置。當然,兩者的兼容性依舊不佳,科曼時代屢屢扮演關鍵先生、進球效率堪比前鋒的利物浦中場,在德波爾手下迎來的幾乎是國家隊生涯最低谷,所幸范德貝克足夠爭氣,禁區內果斷補射,就此結束了為國征戰長達323分鐘的進球荒,收獲處子球。此球對于剛被對手反越位打穿防線的荷蘭隊而言,實在是難能可貴,畢竟,此前德波爾帶隊兩戰,都交了白卷。
比起略顯臃腫、權責不清的433陣型,352最大的優勢,一方面在于集齊了范戴克、德弗賴和阿克三類完全不同的中衛,面對對方進攻更有心得;另一方面,在缺少邊路爆點的情況下,兩翼的哈特布爾和布林德能充分發揮助攻特長,也不擔心壓上后的開闊地被對手偷襲。在三后衛陣型中如魚得水的亞特蘭大球員哈特布爾,對主帥的變陣很是受用:“意大利隊控球時間比上次我們交手時更少了,352雖然是全新的戰術,但對我而言并不陌生,我們越踢越有信心,畢竟每個地方都站著合適的人。”
在挺過略顯慌亂的上半時后,下半時荷蘭隊的戰術優勢開始逐漸發威,孟菲斯·德派和呂克·德容都有機會改寫比分,無奈荷蘭隊的門前終結能力仍是最差一環。全場比賽,客隊14次射門恰好是主隊的兩倍(14比7),但射正卻也只有對方一半(3比6),急于求成的心態可見一斑。尤其在缺少邊路直接威脅的情況下,兩個前鋒多數時候都并非在最佳時機起腳,也直接降低了開火準確率。若日尼奧對荷蘭隊的頑強還算禮貌:“荷蘭隊能在正確的時間向我們施壓,他們的戰術非常有特點。”但斯皮納佐拉就沒那么客氣:“我們本該開場就確立2球優勢,沒能做到是我們的遺憾。”
終場哨響,拿到1分的荷蘭隊雖然心有不甘,但面對一向是克星的意大利能有來有往,也算不虛此行。倒是此前被各種批評的德波爾,似乎找回了和媒體球迷斗嘴的底氣:“使用352,是我們理性看待對手并得到回報的做法,我們今晚的表現顯然比對陣波黑時更好,我們至少和意大利六四開。”而球隊的止跌,也讓此前一直掙扎的隊長范戴克稍感寬慰:“我們很有組織性,場上交流也比之前更多,球員和教練之間仍相互信任,這個結果比在阿姆斯特丹時好得多。”
然而,1比1的平局,意味著德波爾繼續刷新不勝紀錄,在50歲的前國家隊隊長之前,橙衣軍團只有兩位執教國家隊前三場不勝的主帥,首個倒霉蛋是1924年的威廉·湯利,他前3場戰績與德波爾一樣,都是2平1負。后一位則是球迷更熟悉、在橙軍三進宮的老帥艾德沃卡特,1992年歐洲杯接替米歇爾斯后,前埃因霍溫主帥前3場1平2負,和古利特曠日持久的恩怨,導致荷蘭隊整屆世預賽都踢得格外驚險,而德波爾接下來要走的路,恐怕也不比前輩輕松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