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二階段爭冠組首輪,裁判就引起了爭議。尤其是在山東魯能與北京國安的比賽中,主裁判沈寅豪的一些判罰惹出了麻煩。新華社在采訪了裁判專家后撰文指出,不要讓裁判成為主角,但也要給予裁判成長空間。
新華社記者在采訪一位裁判專家后指出,巴坎布下半場開場就獲得的點球不該判:“首先巴坎布和魯能守門員王大雷都是去爭搶球,王大雷比巴坎布先接觸到球,沒有犯規動作;其次針對魯能后衛對巴坎布犯規的說法,這位專家表示,后衛的職責就是防守,不讓對方前鋒拿到球,要卡住位置,而且巴坎布已經跳起來了,在防守隊員縫隙中穿過去,魯能后衛與巴坎布的接觸是合理動作,不存在犯規。他還講了一個細節:魯能后衛與巴坎布接觸時,主裁判沒有吹哨,巴坎布跳過去因為慣性撞到王大雷身上倒地后才響哨。”
這位專家還認為,判罰尺度不統一成為本賽季中超最嚴重的問題。“尺度不統一,裁判沒法判,本來非常合理的身體接觸吹成點球,明顯的犯規又不敢吹。國際足聯對在罰球區里為了爭搶球產生輕微身體接觸是允許的,這是足球比賽的一部分,把這種動作判為犯規,那么球員在罰球區就不敢做動作了。”他說,“國際足聯從去年一直強調football understanding(理解足球規律),我們一定要在國際足聯規則的大框架下進行判罰,而不能出現一套中超自己的規則,不能國際足聯認定的犯規動作,中超認為不犯規,國際足聯認定的不犯規動作,中超認為犯規。這樣在公眾面前是解釋不通的。再就是VAR介入有很清晰的前提,即進球、點球、紅牌和處罰對象錯誤四種情形,該介入就得介入。同樣的動作,張三本場判了,李四下一場不判,不引起爭議才怪。國際足聯強調規則的統一性、尺度的一致性,這是非常重要的。”他還認為,上述問題的出現應該是裁判主管部門對規則、尺度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隨后新華社指出,中國足協近年來在包括裁判在內的專業人才培訓上做出了諸多努力,各級裁判員人數穩步上升,目前有7名國際級裁判,在數量上已是亞洲頂級,同時通過與亞足聯、國際足聯溝通加強了執裁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裁判業務水平。
文章最后,新華社認為,“我們也應該看到,中超聯賽反映出的判罰爭議問題依然突出,這說明本土裁判的業務水平仍待提高,對國際足聯相關規則的理解和把握尚欠火候,裁判培養體系還應該更注重系統性、前瞻性和專業性。當然,人無完人,在善意批評的同時也要給予本土裁判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