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9國青之變觀察②:團隊建設初見成效 補強基本功

馬德興10-23 10:27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今年中國足壇最后一項職業聯賽中乙聯賽明天(24日)就將在昆明與瀘西兩大賽區展開,第一次以整隊方式參加職業聯賽的U19國青隊將在25日首戰湖南湘濤隊。此番出戰聯賽,對于U19國青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否通過這種有壓力、有競爭性的比賽得到提高與鍛煉。可以說,此次出戰中乙聯賽是對國青隊今年以來組織集訓效果的一次全面檢驗。

“違紀事件”有后續

在許多球迷的印象中,這支U19國青隊似乎除了“成績不行”、“水平不行”外,更多的印象還是今年5月底在上海第一次集訓期間爆出的六名球員違反防疫規定、夜間外出的違紀事件。這件事發生后,在國青隊內部震動極大。在之前一篇報道中曾提及過,現在的這支隊伍在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多積極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其實與此事件某種程度上有一定關系。國青隊管理團隊與教練團隊在事發后,更加注重球隊內部自身的團隊建設工作。

先前,記者曾專門介紹過國家隊注重“團隊建設”的工作,而國青隊這方面的工作其實與國家隊是一脈相承的。譬如說,國家隊在本月初上海集訓期間,專門請中國足協的裁判講師陶然成給球員們結合中超第一階段比賽的情況、講解國際足聯規則,讓球員們更好地準備未來的40強賽。而就在陶然成給國腳們講解的幾乎同一天,來自上海的原國際級裁判王迪就專門趕赴東方綠洲基地,給國青隊員們上了一課,差不多花了一個半小時多的時間,將新規則給球員們進行講解。而國青隊員們似乎也意猶未盡,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更深入地了解規則。

男足國家隊10月集訓期間集體觀看電影《奪冠》、學習女排精神,國青隊員們先前曾觀看過同樣勵志的體育電影如《絕殺慕尼黑》,今年集訓期間則集體觀看大多數年輕人都不甚了解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這部拍攝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經典影片講述的是云南某邊防連隊在戰前、戰中、戰后的生活,展現了軍人們的崇高思想品質與道德情操,以及為國而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對于現在的00后年輕球員來說,他們需要接受經歷這樣的洗禮。所謂“寓教于樂”,觀看這類電影,一方面是可以在緊張的訓練之余休閑放松;另一方面更是展開必要的思想工作、加強團隊建設。這比空洞的喊口號更容易為年輕人所接受。此外,國青隊在日常訓練之余還經常進行業務學習,主要是觀看比賽或訓練的錄像剪輯。

此外,與以往不同,國青隊如今一日三餐要求包括球員、教練組和工作團隊一起,統一排隊前往餐廳就餐。而且,所有人全都統一著裝。吃完飯,球員們自己收拾完后,要在教練或領隊同意后,才會離去。這幾乎就是作戰部隊的日常管理。

記者還注意到,如果有球員受傷或是生病無法前往餐廳吃飯,包括像隊長乃比江等多名球員進入餐廳排隊打飯時,不是先給自己打飯,而是找服務員先要幾個飯盒,給傷兵號打完飯、放到一邊后,自己再拿餐盤重新排隊、給自己打飯,吃完后再將打好的飯拿回駐地。據記者了解,不管是教練組還是工作團隊事先并沒有做類似的要求,完全是球員自覺自愿的。這何嘗不是目前這支國青隊一種氛圍與作風的體現?而這些也反應出目前這支隊伍的“團隊建設”的效果、體現出了球隊所需要的“團隊精神”。唯有場下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與氛圍,日積月累,未來才有可能在球場上真正轉化為更強的戰斗力。

外教助手換人不換心

中國足協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后,在國字號隊伍建設方面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改變了以往只注重聘請外教的方式,更多地采用了“中方主帥+外籍助手”的模式。而且,這種模式就是從這個年齡段的國青隊開始的。去年7月份,成耀東臨危受命、重新回到國青隊執教,根據當時的情況,中國足協為成耀東團隊聘請了四名外籍助手,而且根據中方教練組組成的情況以“補短”的方式展開,即教練組感覺自己哪一方面相對較弱的,就聘請哪一方面的外籍助手。因此,除了像伊恩·布倫斯吉爾這樣一位具有獨立執教能力的英籍教練擔任助理教練外,其他三位包括體能教練、位置技術教練、技術分析師,相對都是球隊所需要的助手。

在男足國家隊由李鐵出任助理教練后,國青隊中原來的體能教練阿德里安·蘭姆、德里克·麥卡錫轉而擔任了國家隊的助理教練,專門負責康復及體能方面的事務;另一位技術分析師哈里·洛維也增援國足。于是,國青隊中就只剩下了伊恩一名外教。受到疫情的影響,伊恩今年缺席了前三期集訓,至9月份才重新回到中國。而與他一同抵達的,則是中國足協幫助國青隊最新物色的一名位置技術教練斯圖爾特·蓋林。

盡管外籍助手的人數相對減少了,但不管是伊恩還是斯圖爾特,日常工作還是很認真負責,盡職地完成助教該做的工作。中方教練組也反應,兩位助教還是很不錯的,不管是工作態度還是訓練手段與方式。特別是,外籍教練在具體訓練科目的安排方面,顯得手段相對要更多一些,可能每一天都會翻著花樣、以避免球員產生一種疲勞感、始終保持一定的新鮮感。

每次訓練結束或熱身賽結束后,外教總會與中方教練組進行溝通,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供中方教練組參考。所以,整個教練團隊相處相當融洽。而國青隊員們與外教間的關系也很不錯,時常會開開小玩笑。

據了解,盡管目前外籍助手只有兩人,但隨著國家隊建設逐步步入正軌,未來各級國字號隊伍之間的外籍助教間的流動會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像科研、技術分析方面的外教,流動性會更進一步增強。這也可以更好地銜接各級國字號隊伍,從而更進一步完善并最終打造中國國字號隊伍自己的“DNA”,完成一體化建設。

思想統一從個人開始

不管是球員自身求變、球隊的團隊建設,所有一切其實都需要提升球隊的技戰術水平與能力、并通過場上體現出來,才算是真正達到效果。目前,國青隊的起點較低,不管是中方教練組抑或還是外籍助手,都有這樣的共識。而且,針對如何提高這支隊伍的技戰術水平和能力,不管是中方教練還是外方助手,均表達了一致的看法,即立足于沖擊2024年奧運會,從現在開始最需要解決與提高的不是“整體性”、而首先是“單兵”,即提高球員的個人技術水準、個人能力。而且,教練組一致表示:如果沒有球員的個人能力、個人技術作為基礎保障,設計的整體戰術再完美、再漂亮,也不可能在實戰中得以貫徹。

就現階段的國青隊而言,所謂“起點低”,就是目前的球員普遍基本功不扎實,傳接球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都存在著大量的失誤,一旦在高強度對抗下,可能出現的失誤情況恐怕也就不難想象了。曾有這樣一件事:集訓期間,國青隊教練組偶爾看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隊與聯邦德國隊的比賽視頻,放給隊員們看。這其中,當年朱波作為邊后衛下底傳中那一下,國內足壇如今就找不出一位傳中如此靠譜的球員,而現在的這支國青隊中,盡管可能從配合、帶球突破等一系列前序動作都完成得很漂亮,但最后一傳卻很不靠譜,這等于之前所有努力全部都白費了。而對照朱波那一下,隊員們似乎感覺很不可思議。但教練組就是希望以此告訴隊員們:朱波那一腳傳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天天打磨、苦練出來的結果。背后隱含著的意思,就是告訴隊員們:除了苦練之外,沒有其他“竅門”與捷徑!

再譬如,現在的國青隊員身材普遍很好,要高度有高度、要身材有身材。但是,如果問一句:誰的頭球好?沒有人敢說話!當然,這不能抱怨這些球員“不會頭球”,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人教過他們如何頭球拼搶,在躍起時如何滯空?如何頭部發力、具體又用哪一個部位?腰腹力量需要達到怎樣的程度與要求?等等。而所有這一切,恰恰就是現在國青隊教練組正在做的事情,都是在“補課”,“補”青少年球員起步階段就應該完成的“功課”。

再譬如,自從徐亮之后,中國各級國字號隊伍中,很少再有定位球非常靠譜的球員,可是,徐亮比賽中的“譜”,是靠著平時不斷反復演練、訓練結束之后自己加練的結果。而在現在的這支國青隊中,所謂“腳法好”的球員不多,說到底其實就是“缺練”。于是,國家隊教練組也就需要給現在的這些球員更進一步加練,針對某個專項或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強。這也是為什么國青隊需要配備“位置技術教練”的原因。

至于目前國青隊攻守轉換節奏慢的問題,這是多少年來養成的習慣,想要在國內目前這種足球環境下改變,恐怕很難,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歐洲拉練。在歐洲球隊的帶動下,球員們的節奏自然就跟上了。而這已經在國青隊的計劃之中。

可以說,這次國青隊出戰中乙聯賽,其實就是對今年選拔球員情況的一個檢驗。在打完了中乙后,國青隊將會按照已經初步草擬好的方案與計劃,展開有針對性的訓練,目的就是先提高個人能力、個人技術、強化個體,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升整體。當然,在中乙后,教練組會展開小結,然后再更有計劃與針對性地進行調整、補充。但所有這一切都需要以時間作為保障。

U19國青隊已經在路上了。至于效果如何?至少現階段不應該過分注重結果與成績,而更應該留意其過程,畢竟,現在的國青隊尚未到需要出的成績的,“過程”遠比“結果”本身更重要!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馬德興

體壇周報副總編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