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昆明報道
2020中乙聯賽已經在昆明和瀘西兩大賽區全面展開,由于中國2001年齡段U19國青隊的參賽,今年的中乙聯賽有了別樣的味道。當記者重新踏上昆明觀看中乙聯賽時,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不止是中乙聯賽本身,更是看著這支01年齡段國青隊出戰。在昨天(1日)進行的第三輪角逐中,國青隊以0比1輸給了上海長空搏擊隊,這已經是國青隊的三連敗。這樣的結果其實早在意料之中,但真正令人感慨的,其實是這個年齡段的隊伍在折騰了差不多四年之后,幾乎是從同一個起點重新開始起步!
①重回起點 物是人非
中國足球走到今天這一步,很多時候我們只能是感慨“老天爺在跟中國足球‘開玩笑’”,或許也真的就是老天爺有意在考驗這些01年齡段的球員,也有可能就是老天爺在“捉弄”這幫孩子。當記者走進昆明海埂基地時,記者清晰地記著:差不多三年多前,就是在如今征戰中乙聯賽的國青隊所下榻的基地球類館里,當時由沈祥福所率的“中國足協2024奧運希望之星集訓隊”就下榻于此。當然,三年多過去了,球類館內部的設施已經更新升級了。而此番國青隊所使用的訓練場地,就是三年多前那支“集訓隊”所使用的訓練場地。
而在瀘西,10支中乙球隊所使用的比賽場地,恰好就是中國足協在2017年3月下旬組織的“2024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所使用過的場地。當時,中國足協青少部組織了國內一批老專家,從在那里進行的全國青少年(U16)聯賽第一階段比賽中選拔出了100名優秀好苗子,參加了這次訓練。
應該說,中國足協在準備2024年巴黎奧運會男足賽方面,在整個亞洲范圍內都是起步較早的。但遺憾的是,中國足球這么多年來在青少年足球方面似乎從來就跳不出“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宿命。時至今日,中國足協決定U19國青隊整隊參加今年的中乙聯賽,目標更進一步明確了,就是為2024年奧運會男足預選賽進行準備,特別是,這個年齡段的國字號隊伍在去年亞青賽預選賽小組賽中被淘汰之后,下一次大賽任務就只能是2024年奧運預選賽了。
可是,時隔三年多,從原來的“集訓隊”到現在的“國青隊”,早已經物是人非,不僅僅是主教練已經由三年多前的沈祥福變成了現在的成耀東,而且這其中已經先后經歷過曲波、法國人貢法龍、張力等三任主教練。如果再算上“集訓隊”在2017年3月份開始選拔、5月份正式成軍之前的于遠偉(原魯能足校教練)、魏新(現任職于重慶當代隊)兩任教練,短短的四年多時間里,01年齡段隊伍已經先后經歷了七任主教練。更重要的是,現在出戰中乙聯賽隊伍中的球員也已經更換了絕大多數,甚至當初入選“集訓隊”的球員如今都已經不知去向了,或者說“流失”了更為確切。
2016年5月份,中國足協為準備同年7月30日至8月7日在香港進行的第六屆兩岸暨港澳青少年足球賽,組織了第一次這個年齡段的全國性選拔,名為“U15精英足球訓練營”,從中選拔出了30名球員,組成了“U15選拔隊”。如今,像朱啟文、阿卜杜、陳宇浩、鄭雪健、冷季軒等5人正代表U19國青參加今年的中乙聯賽;乃比江因為傷病而缺席今年的中乙聯賽;而劉祝潤、任麗昊、何龍海、韓東等四名球員因為出現違紀情況而正受到足協的停賽處罰。此外,朱越、門將黃子豪與孫啟航等隨申花、蘇寧、魯能參加中超聯賽;易縣龍、田玉達、孟俊杰等幾人則正參加中甲聯賽。其他球員則已經在三級職業聯賽報名單中消失。
三年多前,也就是沈祥福率“集訓隊”在昆明進行55天的集訓時,起初總共有50名球員參加集訓。期間因為傷病或其他原因離隊,后又陸續補充征召,前后共有58名這個年齡段的球員參加了集訓。而如今,就只有朱啟文、陳宇浩、金凱順、鄭雪健、胡書銘、楊梓豪等6名球員是當初參加沈祥福所率“集訓隊”的球員了,另有劉祝潤、何龍海、馬輔漁等三名因為傷病或停賽的球員。更令人感慨的是,2017年3月在瀘西組織的“2024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中共選拔出了100名球員,但在這100人中,如今就只剩下了阮奇龍、梁偉棚、冷季軒、王金帥、帕爾曼江、胡書銘、鄭雪健等7名球員還代表國青隊在出戰今年的中乙聯賽,另外還有朱越隨申花出戰中超以及馬輔漁因傷落選。其他91人中,超過六成的球員都已經不知去向,個別的還在中甲、中乙球會中繼續效力。
換而言之,此番出戰中乙聯賽的中國U19國青隊30名球員中,超過三分之二的球員,在2017年3月份的瀘西訓練營中都是沒有被相中或者都還沒有冒出來的球員。當然,必須要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即年輕球員的成長本身就是“多變”的,可能一兩年前表現很不起眼,但過了一兩年之后隨著身體發育、訓練水平提升等,很快就重新冒出頭。或許,現在隊里的三分之二的球員大對數都是這種情況。只是,現實讓人根本無法高興起來。
②命運輪回 基礎起步
國青隊在中乙聯賽中三戰三敗,大概這是球迷們議論最多的。從去年11月份亞青預賽小組未能出線、無緣亞洲前16名(注:亞青賽決賽階段比賽共有16支球隊參賽)開始,所有人對這批球員的印象和評價就離不開“怎么這么差”這幾個字。可是,記者想說的并不是再一味抱怨,而是如何更好地面對現實、努力去提升這批球員的問題,一如中國足協決定讓這支隊伍參加中乙聯賽時,外界更多地就是批評這種決定。可是,誰又能夠拿出更好的解決辦法來?
記者依然記得2017年3月下旬在瀘西組織“2024奧運希望之星訓練營”時,當時中國足協組織的專家小組對這批球員的一個整體評價。當時,選拔專家小組由前國家隊兩隊、前中國足協技術部主任李曉光負責牽頭,成員包括沈祥福、劉春明、張寧等國產教練,他們都曾率中國各級青少年隊伍進入過亞洲前三或前四名、指揮參加過世青賽、世少賽,都是有過成功經歷的教練。而且,李曉光還是10多年前曾牽頭在國內第一次搞青少年“訓練營模式”,中國足壇目前公認最好也是最后一批有質量的球員即85年齡段球員(最后一次參加2005年荷蘭世青賽的球員)就是李曉光負責的。
“數量是上來了,但沒有那種讓人看了眼前一亮的球員,也就是質上方面有待加強。”這是當時專家小組對01年齡段這批球員的整體評價。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U19國青隊中隊員方面已經和三年多前幾乎可以說是換了一茬,可是,整體水平依然未見有根本性的改變,原因就在于這個年齡段的球員整體基礎是相當薄弱的。雖然當時的人數有1400人左右,遠超過85年齡段時全國范圍內在中國足協正式注冊的880人左右,但因為基礎不牢,或者說基本功不扎實,導致質量遠不如85年齡段那一批。當初,法國人貢法龍在2019年5月份提出辭職時,其中一個理由就是“這些球員的基礎太差、無法執行我的戰術意圖”,這固然有推卸責任之嫌,但某種程度上也道出了更為真實的現實。
這就好比像85年齡段中的代表性球員之一周海濱如今已經以訓練員的身份來到了這支國青隊,幫助球隊解決訓練中的一些問題。站在一個教練員的角度,周海濱肯定不能直接說“球員不行”之類的話,但現在的球員跟他當年在18歲就已經跳級進入國家隊相比,顯然不在同一個層次與級別上。因而,在日常訓練中,經常可以看到周海濱會有些著急,急的是現在的這批球員連一些最最基本的東西都不會。
于是,當我們重新回想起三年多之前在昆明集訓期間所出現過的諸多事宜時,恐怕也就很有必要重新認識。由于這個年齡段球員的基礎相對薄弱,當時集訓隊在昆明進行“一日三練”,甚至包括最基本的體能訓練、傳接球訓練等內容時,曾引起巨大的爭議。可時至今日,現在的U19國青隊教練組不止是中方教練,外籍助教也提出了需要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練起。在體能方面,記者在先前的報道中已經有過具體的介紹,即從今年5月份開始的第一期集訓起,國青隊教練組就在體能方面下大力氣去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球員們在這方面的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更能夠說明問題的是,在今年的中乙聯賽前幾輪比賽中,記者注意到:每一場比賽都有球隊會出現下半時60分鐘后體能不支、球員開始抽筋的現象,唯獨國青隊90分鐘內始終無人抽筋。
據了解,國青隊在今年的中乙聯賽結束之后,因為有相對較長的時間展開集訓,因而基本功將被放到重要位置上。某種程度上,這似乎又回到了三年多之前這個年齡段組織“集訓隊”時所做的最基礎工作上。設想一下,如果2017年5月份的集訓開始,三年多來的時間里一直是強調最基礎的東西并進行狠抓,如今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景?但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后悔藥”,在浪費了三年多時間之后,如今的中國足協讓這支隊伍參加中乙聯賽,并組織隊伍進行較長時間的集訓,希望給這支隊伍、這批年齡段的球員以更多的時間進行打磨,這本身并沒有錯。
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國青隊出戰中乙聯賽就已經沒有必要再討論應該與否,更不必在意國青隊的比賽結果。沒有時間的保證、量的積累,“提高”就只能是空談,因為對競技體育而言,“一萬小時”的基本理論與競技規律并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