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征:現場目睹“上帝之手” 場下迭戈只是普通人

程征11-27 15:32

體壇周報南美足球記者 程征

本文作者曾現場采訪墨西哥世界杯,見證馬拉多納“上帝之手”與連過五人的神跡。

第一次見到馬拉多納,是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開賽前夕,阿根廷隊的訓練場。那時采訪他的記者還不多,迭戈的嗓音是細細的少年聲,盡管已經26歲了。最后一次見到他則是在距今八年前,廣東肇慶,他來中國參加一個商業活動。被一屋子企業人員圍著,他的聲音早已變得低沉和沙啞,嘴里叼著一根雪茄。今天,他已經走完人生的旅程,我卻不知道該如何寫起他。

我知道很多人這幾十年里在罵他,因為他吸毒和生活放蕩。他肯定不是人生楷模,但他確是足球場上的天才,而他生活上的“劣跡”,在南美洲也算不得什么。還是因為很多人都把他看成了神,而神是不該犯錯誤的。我只認為,是他的脾氣太暴躁了,動不動就發火。這應該是改不了的,也是他早亡的一個重要因素。除了球場上的神,生活中的馬拉多納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南美人,人們不應該苛求于他。

馬拉多納作為神的一面,是在1986年和1990年兩屆世界杯上,基本上憑借一己之力,為阿根廷隊奪到冠軍和亞軍。這樣的人在足球史上,恐怕很難找到第二個人。他的“上帝之手”當然是狡詐,然而卻蒙騙過裁判,不能不說就是神明的眷顧了。而最有說服力的則是不久之后,他便以半場奔襲破門而為自己正名了。那是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決賽上,與英格蘭隊的一仗,阿根廷隊以2比1獲勝,也確立了他球王的地位。

那是一個電視機剛剛在中國普及的年代,1982年央視才開始世界杯的全程轉播。那一年,馬拉多納初出茅廬,在西班牙大賽上展示了高超的球藝,卻也半途被紅牌罰下。接下來是1986年的墨西哥大賽,他帶領阿根廷隊奪冠封王,是成熟和鼎盛期。1990年,他的腳腫著,一路磕磕絆絆,卻依舊拿到了亞軍。在那一代中國球迷的心中,球王就是馬拉多納,由此也誕生了最早一批阿根廷球迷。

我在阿根廷曾遇到過該國國民銀行的行長,他說你們都沒有看到過貝利踢球,說不清楚誰的技術更好一點兒。我看到過貝利和馬拉多納,從技術上說貝利是兩只腳踢球,而馬拉多納只是左腳。但從在隊里的作用上來說,又是馬拉多納更勝一籌,他一個人就是一支球隊。這話我是很信的,畢竟他是過來人嘛,我們一個是年齡小,另一個是還沒有電視的普及,沒有看到過貝利踢球。

阿根廷和巴西有著很大的區別,巴西人受非洲血統影響很大,干什么都是玩兒。阿根廷則不同,有一種拼的勁頭兒,做事不茍言笑,一股勁兒地拼。南美洲球壇有這么一句話:巴西踢的是個人技術,阿根廷則是打集體戰術。在馬拉多納時代,他的個人技術又顯然超越了巴西人,同時又具備了組織能力和進球能力,因而成為世界的翹楚。

那么,退役后的馬拉多納生活上出現那么多的毛病,不是問題嗎?當然是問題,但主要因素在于他沒有把自己當作神,而是我行我素的一個人。當名人是應該注意影響的,但他就不注意,南美洲那些小痞子干的事,他也照樣干,這就毀了自己的名聲。不過,從我和他的接觸中,我看到的卻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也喝大酒,但酒后會把醉倒的哥們兒扛起來,扛上二樓臥室。他愛發火,不愿意讓別人安排日程,在上海他硬是從總統套間搬到普通雙人間,也不參加別人安排好的活動。

不多說了,說起來會沒完沒了。但我總也忘不了,一次他來北京,晚上接近半夜了,他也不和我們一起出去消遣。他說,我要等女兒的電話,等不來電話我哪兒也不去。他是一個有感情、講義氣的人,可是又是這種義氣害了他,后來他幾乎和所有的好朋友都鬧翻了,說他們欺騙了他。你這么幼稚,誰會不欺負你呢,誰又不想利用你來掙錢呢,而你則是個沒有條理、不會算賬和算計的人。

唉,說多了都是淚。還是祝馬拉多納在天堂里也有球踢吧,因為足球的世界最單純,最沒有紛擾。如果讓他一直踢球,他一定是很快樂的。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