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述評
中國足球為什么這么難搞?“利益,各種利益交織在一起,讓原本簡單的事情會變得更趨復雜,因而事情也就不好搞!”這是這么多年來記者跟隨中國足球南征北戰的一個最深刻感受。如今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問題,可以說是又一個典型代表實例。
中國足球水平不高、管理水平更是亟待提高,此言不假。也正因為此,一提中國足球,過去這么多年來,不管球迷、媒體抑或輿論,即便是普通百姓都可以來說上幾句,動輒便是“你看看人家日本足球”、“為什么中國足球不能學習一下日本足球?”“為何中國足協就不能跟日本學學?”類似感慨隨處可聽、隨時可見。只是,類似的感慨、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大多建立在這么一種情況之下,即肯定不涉及自身的利益,或是自己的利益在不受任何損失的前提之下。但凡要自己的奶酪要被動了,或是觸動了自身的利益,則肯定不依不饒、甚至是沒完沒了!足球領域如此,整個社會的日常生活其實更是如此。
就以這次俱樂部“中性名”的問題為例,中國足協這次看起來像是“玩真的”,就是要搞“一刀切”,所有俱樂部必須要符合相關規定與要求。從中國足協要實施中性化的“風”傳出,到中國足協最終正式下發通知,期間各種反對的聲音不小,部分則還是“怨氣不小”。幾家俱樂部的球迷還以聯名信的形式,要求中國足協“考慮歷史”、“照顧情緒”,保留已有些年頭的俱樂部名稱。部分人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就一定真的合適嗎?
①緣何不提“向日本學習”了?
整個事件中,首先,讓人有些看不懂的是:以往只要中國足球發生了什么情況或出了什么事情,外界肯定會有以近鄰日本足球為參照或坐標的聲音出現,目的就是全方位批評、指責中國足球或中國足協,甚至不惜“批臭”。但這次“中性名”問題上,似乎很少再拿日本足球為例來“說事”了。
記得記者先前曾專門介紹過,日本足協早在1991年2月14日就已宣布了首屆職業聯賽的10支參賽隊,包括日產隊、古河電氣隊、松下電器隊、清水俱樂部隊、三菱隊、全日空隊、馬自達隊、名古屋俱樂部隊、讀賣新聞隊和住友金屬隊。
但一年多之后即1992年5月又專門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只為介紹參賽10家俱樂部的名稱,包括橫濱水手隊、千葉東日本聯隊、大阪鋼巴隊、清水鼓動隊、浦和紅寶石隊、橫濱弗盧吉爾斯隊、廣島三箭隊、名古屋逆戟鯨八隊(2008年改名為“名古屋鯨魚隊”)、川崎綠茵隊和鹿島鹿角隊。
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的這些俱樂部背后的支柱企業或公司起初肯定也有怨氣、有“想法”,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為什么這些日本職業俱樂部背后的支柱企業或公司依然能夠接受并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而且,如果要說歷史的話,像讀賣新聞俱樂部早在1966年就已經成立,至1993年以“川崎綠茵俱樂部”的名稱參加職業聯賽時,都已經有27年歷史了;當年遼寧隊奪取亞俱杯賽冠軍之前戰勝的最后一個對手日本尼桑隊則是成立于1972年,至1993年以“橫濱水手俱樂部”的名次參加日本職業聯賽時,也已經有21年的歷史了;更早的古河電氣隊也就是現在一直在J2聯賽中征戰的千葉東日本聯隊則更是早在1946年便成立,至1993年首屆日本職業聯賽創辦時已經有47年的歷史了。
于是,問題恐怕也就隨之而來,日本的這些企業或公司都能夠欣然接受日本足協和日本職業聯盟的要求與規定,可為什么一到中國足球,阻力為什么就這么大?各種反對意見與反對聲音似有進一步高漲之勢?而這何嘗不是從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么這么多年來中國足球想要“成事”這么難?
同樣一個要求,為什么日本足壇能夠如此堅決地執行下去?有關名稱“中性化”的問題,中國足球從職業化之初其實就已經提過N多次,可哪一次能夠自始至終地貫徹與執行下去?作為旁觀者,記者希望這次中國足協能夠堅決地執行自己所擬定的政策與要求。過去這些年來,中國足協幾無“威信”可言,首先就在于擬定的政策或決定總是自己都不執行或執行不到位,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破例”,久而久之,自然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更談不上“尊嚴”。
②對話應該在一個“頻道”上!
“中國足球為什么搞不好?”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截然不同的說法或意見與看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很值得關注的現象。譬如,當我在談足球運動的競技規律時,你卻跟我談精神面貌的問題;當我在談足球的業務問題時,你卻跟我大談政治;當我在談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時,你卻跟我談我們的足球體制問題;當我在談論足球運動的競訓問題,你卻跟我大談我國踢球人口多少的問題……
足球作為一個運動項目,其社會化程度很高,而且也為百姓所喜聞樂見。每一個人都有表達的意愿,如今的網絡的普及更為眾人提供了一個表達的機會與場合。于是,暢所欲言,這也很正常。可現實問題是,同樣是一個足球,大家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對話”談論同一個主題!因而,很多情況也就似是而非。
這一次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情況實際上就又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當中國足協要求足球俱樂部名稱“中性化”并擬定了諸多規則、規定時,此時所有人談的應該是“規則”、“規定”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你中國足協在談規則、規矩,外界更多地是在談“感情”、談“歷史”,但就是只字不提“規則”與“規矩”。
記得數年前,國安俱樂部更換領導層之后,讓從俱樂部始創開始就在俱樂部工作的隊醫雙印離開,理由是“到點該退休了”。這個時候,該談“感情”的時候,卻又沒有人談“感情”了,沒有見到球迷群體、媒體站出來為雙印“說話”了!而雙印離開之后,轉而前往華夏俱樂部擔任隊醫去了。
這很容易讓記者想起阿森納俱樂部在今年早些時候因為受到疫情的沖擊而遇到財政問題,不得不將球隊的吉祥物扮演者解雇。這位名叫杰里·奎伊的吉祥物扮演者自1993年就開始扮演俱樂部的吉祥物,陪伴著阿森納球迷這么多年。這讓眾多阿森納球迷大為不滿,甚至表示愿意集資希望俱樂部將其留下。對照一下國安俱樂部對待隊醫雙印的態度、球迷的態度,或許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國內足壇所謂的球迷“感情”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了。
所以,中國足球其實更需要的是在同一個“層面”、同一個“頻道”上展開對話、展開探討。就像“中性名”的問題,現在新規剛剛出臺,應該是就新規本身展開討論,而不是大談感情、大談歷史。譬如,既然“國安”這個名稱想要保留,那就應該圍繞著規定中所說的“不得含有俱樂部任何股東、股東關聯方或實際控制人的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也不得使用與上述字號、商號或品牌名稱相似或近似的漢字或詞組”等這樣的規定展開討論。這才是在一個“頻道”上探討問題,也才有利于問題的根本性解決。
少一些爭論、多一些實際,這才是搞好中國足球的應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