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孔德昕
“如果說這個責任一定要有一個人來負擔的話,那這個人會是誰?”
“我!”
這段發生在490天之前的對話至今仍深深刻在每位中國籃球迷的心里。在中國男籃兵敗世界杯、錯過了進軍奧運的最好機會后,身為籃協主席的姚明面色果決地將責任都攬在了自己身上。
轉眼間又過了近1年半的時間,中國籃球的改革仍在繼續,爭議也依然不斷,而姚明仍在努力前行。在做客中央電視臺《魯健訪談》節目時,姚明針對一些焦點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為男籃失利擔責
至今回想起開篇發生的那一幕,姚明仍覺得那不算什么,只是自己必須做的事情。
“我知道這種時候最佳的解決方案絕對不是躲,這是躲不了的。這是我們過去的經驗所造成的,而且還有一點是我的身份,在這一點上我還是有一定優勢的。”姚明說。
“我不是為了背負壓力而來,但是為了干成這件事這壓力你必須背。我是為了把這事干成,這是最終目的。我為了把這件事干成,那壓力來了該我扛我自然就扛。我就是這個邏輯,我也說得直白點,球迷不用去背這種壓力,球迷只負責在贏的時候贊揚你,和輸的時候幫你發現問題。”
改革的目標
自出任籃協主席以來,姚明對中國籃球的改革是大刀闊斧般的。從國家隊建設到CBA改革,再到體教結合等方方面面。如此多的變化自然也會受到阻力,被問到自己設想中大家多長時間能接受這些改革措施時,姚明談到了另一個問題,目標是什么?
“一個大的目標是需要一個大的耐心的。如果說我們的目標僅僅是為了打進奧運會的話,那我覺得我們相對來說做一些小改變就可以了。那就看我們的目標是什么了。”姚明說。
那大目標是什么?“我希望我們男籃也好、女籃也好,在世界上成為一支有競爭力的球隊,而并不是只拿張(奧運)門票而已。”姚明回答。
職業球員身份的雙面性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這是不少球迷對姚明出任籃協主席的評價,但在姚明心中,專業的人有時候反倒會有局限性。
“我個人感覺這還是一個角色定位問題。我知道像歐洲包括美洲有一些,像我這樣扮演一樣角色的人。我們的有些作用也許是別人無法替代的,但有些作用并不是我完全擅長的。雖然聽上去好像我是經濟系畢業的,管理學也學了一些,但這不代表我一定會比別人更好。肯定是有一些人在這些方面比我更出色。”
姚明接著說:“沒有辦法替代的東西有時候沒有辦法復制,當他沒有辦法復制的時候呢,那可能管理就不存在了。如果你只是曾經有特殊的見識,那這恰恰有時候不會成為你的優勢,反倒會成為你的障礙。我們應該去尋找一些可復制的方式。”
“就是沒有姚明,這些管理機制還在。”魯健幫姚明總結道。
CBA外援政策
聚焦在CBA聯賽,外援政策的話題始終引人關注。本賽季CBA進一步對外援做出限制,以往4節6人次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外援的戲份繼續縮減,這也不可避免地造成CBA精彩程度有所下滑。
球迷們總是在爭論外援的多少對于本土球員成長的影響,而姚明則把目光投向了更大范圍。
“首先,你為什么看這個聯賽?我覺得聯賽對人的吸引有兩個方面:第一,過程的精彩性,第二,結果的不可預知性。所以基于這兩點,外援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要知道,我們聯賽和我們的俱樂部,最重要的是它的代表性,代表它所在的城市、代表它所在的省份地區等等。”姚明說。
“如果我們僅僅用水平去衡量的話,我甚至超不過歐洲聯賽、超不過某些非洲聯賽——非洲的聯賽水平也很高的。但是那些高水平聯賽為什么我們中國人沒有去看呢?因為它代表不了我們的文化,代表不了我們的城市,因為我們不生活在那里。那如何能代表一個城市呢?那就是他是不是融入了一個城市的文化,讓那里的人覺得,‘哎,他是我們的人。’在這點上如何能做到?除了水平之外,很重要的是他和城市能不能產生足夠的黏性,而黏性就是需要時間來凝固的。”
中國籃球的選才
在國家隊和職業聯賽之外,選才也是中國籃球發展進步的一大課題,如何擴大選才面、網羅更多優秀人才,這也是姚明考慮的重點。
“傳統的體育是通過青年隊一步一步打上來,我覺得這已經是一個非常穩定、非常好的體系,可以穩定預測未來幾年可能有什么天賦球員。”姚明說,“但是我們不能去忽略任何一個可能產生優秀球員的渠道,包括大學、包括一些條件好的在海外念書打球的孩子,這都是在我們觀察范圍內。(我們的選才)渠道越來越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