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報道 棋界歷史最為悠久的世界大賽應氏杯決賽引領著棋界潮流。雖說是四年一屆,但就像航標一樣,引領棋界。
32年前的首屆應氏杯決賽在聶衛平、曹薰鉉之間舉行,后者獲勝后,韓國迅速成長為三國演弈中的一足,曹薰鉉亦成為韓國圍棋熱潮的引爆者。沒有他的問鼎應氏杯之舉,韓國圍棋不可能短時間內強大,三國演弈也不可能這么快成型。應氏杯,劃定了現代圍棋版圖。
第二屆應氏杯,中國圍棋協會因故放棄,決賽在日本大竹英雄九段和韓國徐奉洙九段之間展開,野草徐奉洙一戰成名天下知,他本人不僅躋身世界一流高手之列,之后對中國棋手7連勝,而且韓國圍棋根基繼續夯實,棋戰大量涌現,高手競相而出。
四年之后,韓國“最強攻擊手”劉昌赫九段在應氏杯決賽中力壓日本老虎依田紀基九段,延續韓國在應氏杯賽中的強勢。此前曹、徐代表著老一輩韓國棋手被低估的強大與獨樹一幟的棋風流派,60后劉昌赫的崛起,意味著首屆應氏杯后韓國圍棋已經開始收成。
2000年,獨步天下的李昌鎬九段3比1戰勝常昊九段,繼續其獨孤求敗的歷程。其時,韓流肆虐之極,四大天王橫行無阻,世界大賽冠軍鮮有旁落。從1996年到2005年十年間,中國棋手僅有俞斌九段于2000年從韓國四大天王手中奪得LG杯冠軍;日本棋手亦氣息奄奄,2003年趙治勛九段持外卡加冕三星杯,2005年張栩九段登頂LG杯,不想竟然是日本棋手這些年來最后一個世界冠軍。
2005年,常昊在終結韓國棋手壟斷應氏杯冠軍的同時,也終結了自己在世界大賽中不堪回首的6連亞歷程。看似當時的韓流依舊狂暴,但常昊在應氏杯賽中奪冠之舉猶如劃破韓流暗夜,中國圍棋的晨曦悄然來臨。2006年開始,古力九段以奪取LG杯冠軍為標識,開啟了其八冠王之旅。
2009年李昌鎬與崔哲瀚在應氏杯賽中的爭冠可視作是韓流稱霸的余音。2013年,17歲的中國棋手范廷鈺三段3比1勝韓國90后樸廷桓九段,新生代對抗中,韓流已被中國流壓制;2016年,同為23歲的唐韋星九段與樸廷桓九段爭冠,依舊是中國流勝出韓流一籌。
四年也許正好是棋界一個時代的形成,應氏杯決賽恰好與這一規律同步。而今同為00后的中國謝科九段與韓國申真谞九段在三番棋決戰中一決高下。盡管謝科實力稍遜,但真的過招起來,勝負依然難料,何況三番棋對謝科相對有利。倘若謝科勝出,韓國圍棋已再無出頭之日;反之,申真谞將為韓國圍棋延續數年氣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