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安將召開新聞發布會 解釋球隊股權變更及事宜

張騰02-01 10:21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張騰報道

由于中國足協俱樂部中性名改名政策,引發了29年歷史的北京國安俱樂部,開啟了再一次的“股權轉讓”之路。這一次,為了能夠保住“國安”二字,在中赫集團的發起下,就中信集團在俱樂部所占據的36%的股份進行了轉讓可能性的探討。1月29日,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中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出申請,以1元底價轉讓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36%股權。

bj.jpg

這是一次備受關注的轉讓,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官方網站上,國安俱樂部股權轉讓公開信息的點擊量,排在了產權交易所系統建立以來的歷史第三。同時被公開給全社會的信息,則是國安俱樂部的高負債率和虧損的經營情況。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部,2019年虧損達10.6億元,2020年虧損10.1億,同時俱樂部還有17.64億的負債,屬于嚴重的資不抵債。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球迷基礎最好的老牌俱樂部,實際的經營情況確實令人感到震驚。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要保住“國安”二字,要么中赫接過全部債務,也就是額外承擔中信的6.4億的債務,要么第三方公司承擔相關的債務,成為國安的股東之一。即便是球迷集資,也需要將相應的債務平均到每一個人的頭上。

由于俱樂部連年虧損,并且目前職業足球生存環境的惡劣,因此在經過第三方專業機構測評后,俱樂部剩余的股權被認定為“不良資產”,因此第三方專業機構也給出了1元底價的評估。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畢竟是中國目前職業足球環境下,俱樂部過往經營能力不強、運營成本泡沫化嚴重情況下,俱樂部缺乏自身造血功能,無法產生利潤,造成的“沒有投資價值”的認定,當然這也符合財務的專業知識。但是從足球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具有高知名度的俱樂部,作為中國首都的俱樂部,國安足球具備很多“唯一性”,其背后的無形資產和價值無法體現在財務報表中。在這個時間點,如果僅僅能夠以6個億的價格拿到俱樂部的股權,拿下這一最為優質的足球頂級IP的所有權,顯然屬于是“抄底成功”。

對于國安俱樂部股權的轉讓,能夠在這么短時間順利通過,實際上中信方面做了非常積極的配合,一方面中信是希望能夠“甩包袱”,去除不良資產,但更重要的是,中信在這件事情上也表現出了自己的格局。一位中信的老領導就表示:留住“國安”二字,實際上也是將中信的價值,中信對于足球的歷史,永遠留在綠茵場上。

在產權轉讓公示后,國安在中國足協處獲得了延期申報俱樂部名稱的三個月時間,盡管根據目前的情況看,新賽季中超三月底之前很難開賽,但是未來三個月時間,足夠留給國安去做更多的工作去解決債務和股權問題。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中赫要完全買斷剩余的股權,那么中赫集團就要額外承擔剩余的債務,如果第三方公司或機構買斷,也需要有一家有實力、有情懷的企業和中赫共同接盤,而即便是球迷集資,也需要6萬球迷每人湊一萬塊錢,才能解決俱樂部的難題。當然,這還不算后續在俱樂部經營上的繼續投入。

根據目前的信息,周一下午中赫國安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其新聞發布的內容大概率是解釋球隊股權變更及相關事宜。顯然,這次被動的股權轉讓,或許也成為了國安俱樂部解決股權歷史遺留問題的機會。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真的掛牌,可以說不缺買家,球隊不會出現像過去天海那樣無人接盤的情況。但也應該看到,中國職業足球現在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整體足球環境的疲軟,讓各家俱樂部都面臨著生存的危機,即便是最頂級的俱樂部,也是債臺高筑。在這樣的情況下,節流不如開源,中國足協在進行“中性化”名稱改革之后,也應該試圖想想辦法,讓俱樂部能夠開始具備更多的盈利能力。開放國家體育彩票、開放聯賽的球衣贊助權益、創造俱樂部更好地經營環境,必須有更加市場化的手段,才能從根本上拯救中國職業足球。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