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羅珂
NBA2020-21賽季的賽程表上,“延期”這個詞已經屢見不鮮。因為多名球員感染新冠病毒或者成為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像奇才這樣的重災區,甚至一段時間連隊內訓練都無法正常進行。上賽季,NBA通過在迪士尼園區封閉打比賽成功避免了球員遭感染的問題,但這個賽季他們采取了新的策略應對疫情,包括反復檢測、空場比賽、避免不必要接觸等,甚至近來開始實行更嚴苛的防疫措施,比如禁止雙方球員在比賽解釋后擁抱,籃網后衛歐文和熱火中鋒阿德巴約交換球衣的舉動也被叫停。
從聯盟公布的確診病例數看,NBA的防控措施確實收到了效果,但過去半個月先后幾十場比賽被推遲——其中還不包括幾支球隊只能以最少球員數(8人)勉強打了比賽——讓人不得不擔心,這個賽季能否按照預期不間斷打下去?NBA會連續第二個賽季因新冠疫情被迫停賽嗎?
熱火、凱爾特人、火箭、76人、獨行俠……這些球隊在本賽季第一個月都做過同樣的事:讓原本不在輪換陣容里的球員在一場比賽里出戰很長時間,甚至打不止一場比賽。可能有人覺得他們足夠幸運,比賽沒有被延期舉行;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有的球隊倒是寧愿聯盟將比賽延期,重新制定未來的賽程,而不是讓本隊的第16人、第17人出場打上兩節比賽。比如76人曾希望聯盟推遲自己對掘金的強強對話,熱火也希望將與76人的比賽延后進行,但都未能如愿。
聯盟在籌劃2020-21賽季時確實多做了不少工作,但在賽程安排上他們的方針還是冒進了一些:為什么他們認為常規賽要采用主客場制,在大部分球館只能空場進行比賽的情況下?即便是少數允許球迷進場觀賽的球館,也只有很少的人坐在遠端,現場看球的體驗并沒有太好。像主場設在加拿大的猛龍,還不得不在美國本土臨時找個落腳點。為了維持主客場制,聯盟不得不制定越來越復雜的密切接觸追蹤機制,球員行為守則,給人以揚湯止沸抱薪救火之感。
相比現如今的賽程安排,聯盟就算不想繼續實行賽會制,在一個封閉的環境內打所有比賽,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比如在制定賽程時,讓每支球隊的對手更多是和自己同一分區的球隊。比如讓一支NBA球隊和同分區的其他四支球隊各交手8次,合計共32場;再和另外同一大區的另外十只球隊各交手4次,合計共40場,加起來也是72場。這種賽制和職棒聯賽MLB頗有幾分相似,兩支球隊連續交手2-4次。雖然常規賽已經打了近20場,但聯盟在制定剩余賽程時,仍然可以考慮這么做。
如果這樣安排的話,NBA球隊在常規賽交手的球隊數量,以及東西部交叉的次數都會減少,新冠病毒也不會因為一名球員感染,或者一支球隊多人感染而影響到太多球隊,密切接觸追蹤的難度也要小得多。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奇才因為先后對陣凱爾特人、熱火和太陽,導致四支球隊的賽程都受到影響。如果切斷奇才和太陽的“聯系”,把常規賽變成“東西部內戰”,情況自然會好些。最起碼,一個大區受疫情影響,比兩個大區都受影響要強。
如果聯盟仍然按照現有的方式制定賽程,就意味著在72場常規賽里,一支NBA球隊要和其他29支球隊全部碰面,有至少超過50場比賽會碰到“新對手”。從數學角度推演的話,如果有一名球員感染新冠病毒,且有著平均水平的傳染能力,在各支NBA球隊每兩天換個對手的前提下,他就可以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把病毒傳播到16支球隊里。如果是每四天換個對手,那么病毒傳播到的球隊數就可以降到4支。
聯盟已經制定了截至3月4日的上半段賽程,參考如今執行的種種情況,他們還有時間把下半段賽程制定得更好些。不然,除非聯盟內所有人都在最短時間內接種新冠疫苗,并且疫苗的效果還特別好,否則局面很可能變得更糟糕,延期的比賽越多,聯盟在5月中旬前打完常規賽的可能就越小。總決賽時間也可能延期,繼而影響美國男籃備戰奧運會。如果聯盟愿意,他們甚至可以將30支球隊分成比6個賽區更多的區塊,比如10個小組,把賽程切得更加細碎。這樣,病毒傳播的幾率會更低,追蹤起來也更容易。
當然,肯定會有球迷嫌這樣的安排會導致比賽缺乏新意,強度降低,觀賞性下降……但你不得不認清現實:讓2020-21賽季平平安安打完,才最符合NBA現階段利益,也對未來影響最小。不好看,也比沒得看強,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