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從不扣籃的諾瓦克,居然還差點參加扣籃大賽

林克03-08 10:40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林克報道

如果要評選籃球運動中最讓人血脈賁張的技術動作,扣籃絕對會榜上有名。特別是在人才輩出、天賦出眾的NBA賽場上,扣籃更是成為了家常便飯。幾乎每位球員都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扣籃結束一次進攻。雖然嘴上說著扣籃大賽不夠精彩,但每年的全明星周末上,還是會有很多人等待著這一賽事的打響。這就是扣籃的魅力。

maxresdefault.jpg

不過,就算是在NBA,也還是存在著這樣一個“隱秘的角落”,在這個角落里,保留著幾位在NBA奮戰了多年,但卻一次都沒有完成過扣籃的球員。在NBA的環境中,他們顯得是那樣格格不入,卻也用自己特別的方式,在NBA的世界中生存著。

為啥不扣籃?身高不夠或角色定位

作為澳大利亞最知名的球員之一,帕蒂·米爾斯經常會在休賽期的時候回到祖國,在那里開辦籃球訓練營,指導當地的孩子們打球。而每次訓練營中,米爾斯都會聽到自己的小營員們向他提出這樣的請求:你們為我扣個籃嗎?

對絕大多數的NBA球員來說,這是個輕而易舉就能滿足的要求。他們往往會要求大家清空通往籃下的道路,然后計算好腳步,接著運動到籃下,把球扣進的同時,把籃筐拉得嗡嗡作響。落地的時候,圍觀球迷的歡呼聲會比籃筐發出的聲音更大,因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扣籃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而能夠親眼看到一次扣籃,無疑是一種難以想象的酷事。

對米爾斯來說,扣籃也是同樣“難以想象”的一件事,因為他從不扣籃。倒不是說他不能扣籃,只不過米爾斯說,在他的意識當中,扣籃的存在感似乎一直都非常低。“我想說的就是,如果我腦子里有一個關于籃球的列表,那扣籃絕對是在列表中排名最低的一個,”米爾斯說,“甚至可能它都不存在于這個列表當中。”

USATSI_11499499-1024x682.jpg

所以每次有小球迷提出想看扣籃的時候,米爾斯也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說:“每逢這種時刻到來,我自己都覺得有點泄氣,因為我會跟他們說:‘伙計,我覺得現在不是我做這種事情的恰當時機,但是我會努力練習的。’”

在NBA打出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但是卻從不扣籃的球員,并不是只有米爾斯一個,隨著時間的推移,加入到這個“不扣籃俱樂部”中的球員,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從1996-97賽季開始,很多的數據網站才開始增加對扣籃數據的統計,而從那之后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一共有1801位NBA球員,在常規賽完成了210,842次扣籃。這些球員里,有1367人在NBA至少打了1000分鐘,這些獲得穩定出場時間的球員里,則有1259人至少扣過一次籃。

這樣計算下來,在過去25個賽季當中,只有108位出場時間超過1000分鐘的球員,連最為簡單的那種“雙手扣籃”都沒有在比賽中完成過。這些球員當中,既有兩次奪得過MVP的史蒂夫·納什,也有像米爾斯這樣奮戰多年的老兵,還有以投籃為主要技能的特洛伊·丹尼爾斯。包括范弗里特、盧比奧以及D.J.奧古斯丁在內,如今現役球員中出戰超過1000分鐘但從未扣籃的球員,還有11人。

如果仔細觀察這11位球員,大致可以將他們分成兩類——一類是真的受限于身高和起跳高度這種硬天賦的球員,另外一類就是常年在中遠距離“討生活”的球員。身處其中的米爾斯,可能更接近后一種類型,雖然他的身高只有6尺1(1.85米),但他的身體素質非常杰出,完成扣籃的能力應該還是有的。可就算如此,正在打生涯第12季的米爾斯,還是沒有在正式的比賽中完成過扣籃。這個不扣籃的時間跨度,在現役的NBA球員里排名第4。

patty-mills-592017-ftrjpg_c6lo13qqftc31h0mutj4s1x70.jpg

“籃球比賽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要能夠‘刺激’球迷,同時打出籃球獨有的特點,”米爾斯說,“把球按進籃筐里,完成一次扣籃就是這種類型的動作。但是我在很長時間里都沒有獲得過嘗試的機會,我覺得我等待的時間越久,能夠獲得機會也越少了。”

不扣成噱頭,諾威克差點去扣籃大賽

很多關注火箭時間較長的球迷,肯定還記得史蒂夫·諾瓦克的名字。這位整個職業生涯都以投三分見長的球員,曾經歷過這樣一件讓他覺得有些哭笑不得的事情。在有一年的全明星周末前,聯盟居然還向他發出邀請,請他去參加扣籃大賽。

是的,你沒有聽錯,不是邀請諾瓦克去參加三分大賽,而是扣籃大賽。

這件事發生在2012年初,當時諾瓦克正在尼克斯效力,而他的隊友林書豪正打出了席卷全球的“林瘋狂”。當時,本來計劃參加扣籃大賽的是蘭德里·菲爾茲,就是讓林書豪借宿在自己家沙發上的那位球員。當時,菲爾茲的想法是在扣籃大賽上做個飛過林書豪的動作。但就在全明星周末前,菲爾茲意外受傷了。聯盟就又聯系了當時也在尼克斯的J.R.史密斯,結果史密斯又扭傷了腳踝。就在這種情況下,聯盟聯系到了諾瓦克。

聯盟的想法也有他們的道理,林書豪當時風頭正勁,讓他進入全明星可以吸引更多人關注。而諾瓦克當時已經打了5年NBA,還沒有在正式比賽中有過一次扣籃,如果讓他和林書豪一起出現在扣籃大賽的舞臺上,那真是絕好的一個噱頭。

ny_g_novacane_cr_576.jpg

對諾瓦克這樣的角色球員來說,能夠獲得參加全明星周末的機會可謂是千載難逢。首先參加扣籃大賽可以獲得20000美元的參賽費,這筆錢倒是其次,主要是在扣籃大賽這樣一個萬眾矚目的舞臺上,獲得的關注度是多少場常規賽都難以比擬的。此前,諾瓦克曾經不止一次申請想去參加扣籃大賽,但聯盟還是希望名氣更大,或者更有噱頭的球員能夠出現在單項賽的舞臺上。當時,諾瓦克是同等身高的球員里,連續沒有扣籃場次最多的球員,這個噱頭成為聯盟向他發出邀請的最主要原因。

一般的觀點認為,扣籃是能夠把“被籃球之神青睞”的人與普通人區別看的絕佳方式之一。普通的籃球愛好者,可以花很多功夫在投籃練習上,比如一周投一萬個跳投,也能練出不錯的準度。或者憑借自己不錯的臂展和籃球意識,成為一個野球場上的防守達人。不過,在扣籃這個問題上,很多人可能窮極一生也無法體驗到那種空中漫步的感覺。

諾瓦克并不是不能扣籃,他的身體素質足夠他完成扣籃。現在網絡上還可以搜索到諾瓦克的扣籃視頻,而他自己也自己他在八年級(相當于國內初二)時,就完成了第一次在比賽中的扣籃。當時一位觀看這場比賽的教練,看到了諾瓦克在訓練中非常活躍的狀態。于是為了刺激這個孩子,這位教練就跟諾瓦克打了一個賭,說他要是能夠在正式比賽里扣一個,就給他一張當地冰淇淋店20美元的代金卡。“以前沒有人給過我這樣的獎勵,當時我就在心里說:‘肯定能行。’”

142388310_crop_north.jpg

于是在接下去的比賽里,諾瓦克在一次搶斷后的快攻當中,完成了一個單手的扣籃。諾瓦克自己事后回憶說,那個扣籃他本人并不是很滿意,不過當時的他可能也沒料到,這就是他籃球生涯里為數不多的幾次扣籃之一了。

不扣不丟臉,能夠贏球才是硬道理

諾瓦克到最后也沒有去參加扣籃大賽,他的故事也能讓很多如今在聯盟中不扣籃的球員們產生一定的共鳴。米爾斯、麥康奈爾哈丹尼爾斯等球員,他們都講述過自己小時候是如何在家里的后院,在高度較矮的籃筐上完成人生中第一次扣籃的故事,而電視里那些在空中飛來飛去的灌籃高手們,也都是他們的偶像。他們跟很多孩子一樣,因為扣籃而愛上了籃球,只不過在后來踏上職業之路后,他們并沒有變成那樣的扣將。

跟諾瓦克一樣,米爾斯也有過完成扣籃的影像資料,而且距離現在也不算很久遠。那是在2017年3月,在一場跟騎士的比賽開始前,米爾斯在接到隊友的一個空中接力傳球后,完成了一個單手的扣籃。當天他正帶著轉播商的麥克風,扣籃結束后,麥克風收錄到了經典的一句:“哦,兄弟,我應該把這一扣留到正式比賽中。”

同樣,正式比賽里沒有完成過扣籃的麥康奈爾,曾經在2016年拿到了76人季前賽隊內訓練的扣籃大賽冠軍。還有丹尼爾斯,他在2014年在發展聯盟的毒蛇隊打球的時候,也曾在比賽中有過一次搶斷后的雙手扣籃。所以,這些有扣籃能力的球員,為什么在NBA的正式比賽里沒有完成過扣籃呢?

這就要說到每個球員在場上的分工了。比如諾瓦克,職業生涯有43%的三分命中率,米爾斯(39.1%的三分命中率)和丹尼爾斯(39.5的三分命中率)也都是以三分投籃而見長的球員。麥康奈爾雖然三分投得一般,但他職業生涯每36分鐘的平均助攻數,可以達到8次。相比扣籃,這些球員都有各自不同的、且更加高效的方式來參與和影響比賽。

1304805283.0.jpg

另外,這些球員不扣籃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畏懼。諾瓦克曾回憶說,在職業生涯早期效力于快艇的時候,他曾在比賽中獲得過一次不錯的扣籃機會,但他跳在空中并且接近籃筐的時候,他還是選擇用一個上籃完成了進攻。后來他加盟尼克斯,在一場對雄鹿的比賽了也有過一次可以扣籃的快攻機會,那次他真的下定決心,想要扣一個了。

“我在沖向籃筐的時候,花的時間有點多,結果當時在雄鹿打球的拉里·桑德斯已經從我身后追上來了,”諾瓦克回憶說,“他的速度太快,真的把我嚇到了。所以我也趕緊加速,腳步就有點亂了。這種情況下我就只能再次選擇上籃了。”

除此之外,還有球員會擔心因為扣籃而讓自己受傷。不過,NBA賽場就是這樣一塊包容性很強的舞臺,而且隨著“分工”越來越細致,就算不扣籃,球員們也一樣能夠在這里找到他們的生存空間。只要能贏球,扣不扣籃誰又真的在意呢。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