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秦游夏
勒夫宣布今夏歐洲杯后結束15年的德國隊執教生涯,他的繼任者究竟是誰,是近日熱議話題。在德國這個無比熱愛足球的國度,它的話題性堪比國家領導人的更迭。由于2020年世界最佳主帥前兩名克洛普和弗利克,與利物浦和拜仁都有長約在身,很難在夏天立即抽身,德國足協也不希望挖人墻腳,尤其是在羅澤宣布賽季后從門興加盟多特蒙德后,馬駒戰績一敗涂地的情況下。
這種情況下,其他人選浮出水面。德國足協內部,率領U21國青隊拿到2017歐青賽冠軍的昆茨和勒夫助手佐爾格,是兩個只需要調整崗位的現成人選,但無論兩者的過往履歷還是知名度,都存在局限性。而教授朗尼克又是和克林斯曼一樣的“項目管理者”,一旦接手少不了高風險的大動干戈,況且,目前他還是沙爾克04下一任體育董事的人選。
一個人們熟悉卻又頗感意外的名字也在討論范圍之內——1990世界杯冠軍隊長馬特烏斯。
貝皇力挺“馬看穿”
馬特烏斯目前擔任德國天空體育的解說嘉賓,常年出現在球場一線,結合比賽深入淺出的技戰術解讀和辛辣刁鉆的觀點,給他積累了深厚口碑,是德國公認的電視評球第一人。2007年率領斯圖加特拿到德甲冠軍的阿明·費、目前同樣擔任評論員的前拜仁球星紹爾,都是馬特烏斯可以勝任此職的支持者。足球皇帝貝肯鮑爾也在不久前表態:“我無論如何都相信洛塔爾可以勝任德國隊主帥,他有豐富經驗,并且還在不斷進步。為什么不能是他呢?”
2018和2019年,筆者曾兩次采訪馬特烏斯,加起來進行了1小時以上的對話。筆者所有采訪過的足球人中,無論個性還是專業層面,他都最令人印象深刻。當你拋出問題后,被采訪過無數次的老馬,絕不會照搬公式,給出“片湯話式”的標準答案。他享受思考、享受足球,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他的回答總是自帶延展性,以點及面。在足球知識和觀念儲備豐富的馬特烏斯面前,你甚至不需要機械的提綱。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世界杯德國隊首戰墨西哥前。馬特烏斯表示,鑒于墨西哥侵略性十足的沖擊打法,德國隊在排兵布陣上需要夯實中場。他建議讓魯迪首發,給予經歷了一個漫長賽季的克羅斯(參加了歐冠決賽,最晚到隊)和久傷初愈的赫迪拉以支持。
果不其然,追求傳控的德國隊在中場缺乏厚度和保護,赫迪拉的丟球讓洛薩諾打入全場唯一進球。這并不是“馬后炮”,這是“馬前瞻”。2017聯合會杯,“德國二隊”雖然大勝墨西哥,但場面上并未做好控制,還要感謝特爾斯特根不斷神撲。馬特烏斯表示,并不是二隊能贏3個,一隊就能贏得很輕松,而要看到比分背后的隱患。次戰瑞典前,老馬提出需要遣上馬里奧·戈麥斯這樣的正經中鋒增強終結能力,再次半場落后的勒夫,下半場派上“超級馬里奧”,最終實現了逆轉。
以上的故事,雖然不能證明馬特烏斯就真的比勒夫棋高一籌,但至少,他對足球的宏觀理解以及對國家隊問題的把握足夠透徹。能在一個“足球就是我們的生活”的國度,享有第一評論員稱號,也不是僅靠德國隊榮譽隊長的資歷和知無不言的敢于表達就能換來的。賽前賽中,馬特烏斯對雙方技戰術和心態層面的剖析,總能命中。2017年,他被德國體育記者獎評選授予了“被引用最多的專家”稱號。
好勝急躁的菜鳥成熟了?
誠然,球評和親自當教練是兩碼事。在老馬過往的執教中,也充斥著黑歷史。第1份教練工作,馬特烏斯公開場合發表有損球隊的言語,被維也納快速提前驅逐;執教巴拉納競技,馬特烏斯在巴西待了一個月就因家庭原因半途而廢;執教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國家隊,他也都沒將其帶入大賽正賽。唯一值得一書的是,2005年執教匈牙利隊時期,在“伯爾尼奇跡”的50周年紀念賽中,他率隊在凱澤斯勞滕2比0掀翻德國。
但需要注意的是,馬特烏斯在退役后的第2年就開始從教,40歲的他還有很多球員時期的血氣方剛,遇到問題后抱怨太多,也要長期處于媒體焦點之下。作為足壇常青樹,馬特烏斯球員生涯超過20年,踢過5屆世界杯,150次德國隊出場歷史第一,即便在生涯末期,他依然會在訓練后加練遠射和沖刺,對自身要求極高。從教后,他過于想把自己爭強好勝的一面傳遞給隊員,往往操之過急。
天空體育首席記者烏利·科勒,比馬特烏斯年長10歲,從他出道以來便跟蹤報道,兩人私交甚篤。科勒老先生跟筆者表達過,馬特烏斯說他當年帶的那些球員過于“拉胯”,無論足球技術還是精神層面,都達不到他的要求。
2001至2011年的十年間,馬特烏斯以主帥或助教身份一共帶過7支球隊,任期最長的剛超過1年,球隊水平也相對有限。他從未在德國真正獲得過機會,如今闊別一線已10年。但正如貝皇所說,隨著時間推移,今年3月21日過60大壽的馬特烏斯無疑有了更深厚的閱歷和積累,在個性上也更加成熟。比如拜仁最新一期的《51》雜志,老馬以草皮管理員的擺拍登上封面,與當年怒稱“連草皮管理員都不會讓他當”的烏利·赫內斯化干戈為玉帛。
重塑德國鋼鐵意志?
德國足球在2018年跌入歷史最低谷,去年底的歐國聯又制造了0比6西班牙的奇恥大辱,不少人感慨,德國足球曾經有口皆碑的意志力消失殆盡。而強大的意志力,是球場上永不言敗的馬特烏斯最不缺少的屬性。倘若馬特烏斯接手,他會給這支球隊植入德國足球最根本的DNA。不必因為年輕一代成長環境有別以往就認定“鋼鐵意志”已是過時話題,教練的性格和理念對一支球隊精神面貌和戰斗力的影響不容低估——科瓦奇將拜仁描述為“時速100公里的車開不到200公里”,但同樣一批球員在弗利克手下發生了怎樣脫胎換骨的變化?
最近4年,德國隊要連踢3屆大賽,2024本土歐洲杯是重中之重。如果弗利克和克洛普兩大IP無法立刻走馬上任,試水馬特烏斯未必是個壞主意,也是德國足球界不少人的呼聲。起初,馬特烏斯對自己擔任德國主帥的話題不以為然,表示“對現狀很滿意”,但隨著越來越多人將他推上臺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德國足協會做出決定,當相關人員找我來談時,我當然會思考這個問題。”
貝肯鮑爾、福格茨、沃勒爾三位世界冠軍球員,都擔任過德國隊主帥,1990世界杯冠軍、1996歐洲杯冠軍和2002世界杯亞軍是他們的成就。正如貝皇的表態,下一個為什么不能是洛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