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職業化改革,給中國足球最大的教訓就是:資本足球不可靠!
90年代初,搞了一輩子足球、以一個失敗者形象退下來的年維泗,把交接棒交給王俊生那一代人,他們開始嘗試職業化時,肯定沒有想到,社會辦足球,最后蛻變成資本辦足球。
資本本性逐利,它投入中國足球,不是王俊生們希望那樣,“為中國足球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也不是陳戌源說的做公益,它就是如同馬克思早就論斷的那樣,有利潤,它就開始活躍起來。
甲A之初,企業辦足球,是與地方政府講好條件的,投足球一定會虧損,但是足球作為地方名片,政府在其他地方給予優惠政策彌補。
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多利益集團殺進足球這塊領地,他們既要利,更要權,胃口已經不止“要政策”,開始借青少年足球之名批地,與地方足協爭奪青少年苗子,甚至手伸進國字號,直接左右國家隊選帥,而他們的背景與門路,他們能收買發動的造勢媒體,其級別遠不是足協這塊“小招牌”所能招架的。
甚至,有些俱樂部老總,位高權重,其行政級別遠高于足協一把手,你讓足協如何向他們發號施令?他們屑于聽嗎?足協在他們面前,說話有底氣嗎?
一旦無利可圖,資本立刻就撕下偽善面具,毫不留情、也毫不負責地把足球拋出去,棄之如敝屣,以至于爆發了中國足球甚至世界足球上前所未有又匪夷所思的一幕:前腳奪冠,后腳解散!
大批俱樂部瞞天過海,視足協章程為糞土,早年有陰陽合同,連德羅巴這樣的世界頂級巨星都為之受害,近年又出現在準入期前威逼脅迫欠薪球員簽字,蒙混過關,拿到準入翻臉不認。中國足球最老的招牌、中國第一個亞俱杯冠軍、曾經十連冠遼寧足球隊,就是欠薪球員無法忍受以準入為名在白條工資單上簽字,一拍兩散,最終解散消失的。
最老的牌子倒塌,最新的冠軍解散,這難道是年維泗、王俊生他們當初希望的改革嗎?
中國足球的職業化改革,經過將近30年,早已改歪了,改斜了,改壞了!
只有立即剎車,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面不是地雷陣,就是萬丈深淵。
指望社會辦足球,資本辦足球,是根本行不通的,像足球這樣具有龐大社會公益性的體育項目,要成事,只有通過國家力量,而不是通過所謂的職業化。
當務之急,是去職業化,把各種利益集團,逐步清除出中國足壇,還中國足球一個干凈明澈的天空,讓足球人能真正擁有一個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的環境。
90年代初,中國足球很窮,窮到1991女足世界杯前,中國女足想飛美國與對方熱身,都沒有經費,所以足球圈內人渴望改革。
但是今天,中國的綜合國力已大為增強,錢不再是問題,比起30年前,無非是沖出亞洲的對手多了點,把我們甩下的距離大了點。
就算缺少足夠的人口,中國足球過去瞧不起的越南足球,近年崛起的經驗也證明,集中資源于少數精英,仍然是可行的。
越南聯賽的基礎和職業化程度都極低,遠不如中國,他們依靠集中優秀尖子的做法,以黃英嘉萊學院球員為主體,整隊參加越南聯賽,磨合出一支亞洲水平的U23梯隊,奪得2018年U23亞洲杯亞軍,戰略目標直指擴軍的2026世界杯!
這屆世預賽,目前他們小組高居榜首,史上第一次進軍12強賽大有希望!
這完全就是過去中國足球有過的“國足國奧國青打聯賽”的方式,毫不夸張地說,越南足球就是“全盤中化”,照抄中國專業體制下的做法。
但是,光集中精英是不夠的,中國足球需要花大力氣,對運動員進行思想回爐,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娃娃小球員就抓起。
30年職業化改革,不但使中國足球競技水平大幅度暴跌,更使中國球員個人素質、思想品質同步下滑,職業生涯敗績累累的中國足球代表人物,可以恬不知恥在娛樂節目中狂噴口水,甚至,中國足球出了整個中國體育史上最令人不齒、最被全國人民唾棄的惡性人物。
把中國足球搞上去,是很難,但,真有那么難嗎?
2021年2月25日,中國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中國已消除絕對貧困,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這是整個人類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跡,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無數楷模,在這項事業中奉獻出了青春、汗水,甚至生命。
中國足球,有沒有扶貧楷模式的奉獻?當然有!徐根寶就是一例,當年一頭扎進崇明島,十年耕耘,堪稱“足球扶貧”。
30年職業化,過多強調了物質條件,尤其金錢刺激,忽視了敬業、奉獻、愛國的提倡,而這些,恰恰是中國消除絕對貧困、取得2020抗疫偉大勝利的核心。
今天的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中國人,連消除絕對貧困、抗擊疫情勝利都做到了,比起這些,中國足球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