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銳同里報道 第35屆“同里杯”天元戰決戰結束,三盤棋均為執白者勝,就在前兩局執白勝出后,第三盤賽前大家開玩笑說:“猜先勝”,意即誰猜到白棋誰獲勝,結果真的應驗。
當今比賽,雙方實力相當的前提條件下,執白者勝率偏高已是不爭的事實。2019年天元戰決戰,三盤棋同樣是執白者勝出;2021年LG杯決賽,柯潔九段對申旻埈九段,三盤對局無一例外皆為執白者勝;2021年倡棋杯復賽第二輪,八盤棋一概為執白者勝出;2019年棋圣戰決戰三番棋,柯潔九段挑戰連笑九段,清一色為執白者勝。“猜先勝”儼然成為大賽定式。
執黑與執白為何勝率差別如此之大?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大貼目。當年黑棋不貼目時代,日本棋圣秀策獨創堅實無比的“秀策流”,但凡別人問起他的棋局勝負,他只說一句“我執黑”即足矣,可見執黑先行一方不貼目的話,優勢何其之大。
吳清源十番棋時代,黑棋亦不貼目,所以在凈勝凈輸四盤棋后的降格規則中,除了讓先、讓兩子外,還有一個“先相先”的棋份,即三盤棋中有兩盤執黑、一盤執白,這也是不貼目時代的特殊棋份,后來貼目制出現后,“先相先”也就成為了歷史。
黑棋貼目也不是一蹴而就而確定,從黑貼半目到4目半、5目半,再到現在的6目半、7目半,在人工智能進入圍棋界以前,黑白勝率成為貼目數的參考標準,但統計數字多少才具備科學效力,一直是個含糊不清的話題。然而,AI用于圍棋后“用科學說話”,在貼3又3/4(7目半)時代,一開始執黑和執白的勝率分別為40%和60%。
人工智能已經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黑貼7目半明顯不利,尤其是圍棋精密性越來越高、棋手整體實力越來越強的今天,執黑方勝率一開始低于20個百分點,劣勢突出。
常昊九段問道:既然黑貼7目半對黑棋如此不利,那為什么棋界不設法改變現有的貼目制呢?問題又回到了規則不統一的根源:圍棋界沒有統一的強大的國際組織,中日韓三國各自說了算,既如此,誰出錢辦比賽,誰就有話語權。
此外,有了AI后,當今棋手對各種布局套路研究頗深,類似過去執黑一方用“中國流”、“迷你中國流”、“小林流”等布局集中優勢子力作戰、在序盤即占據領先優勢情景模式不可再現。既然布局無法領先,卻還要承受大貼目的負擔,因此執白有利亦為無解。
柯潔曾是執白的超級強者。2015年他在各項比賽中創下執白34連勝的紀錄。倘若2021LG杯決賽第三局,他猜到白棋的話,也許申旻埈的“新冠”就會推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