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昨天,世界羽聯就是否將現行的21分制改為11分制進行了投票,由于贊成票占66.31%、反對票占33.69%,贊成票數未達到或超過總票數的2/3,所以11分制未能通過,國際比賽將繼續沿用現行的21分制,世界羽聯或者說世界羽聯主席拉爾森的計劃又一次落空了。
第82屆世界羽聯年度會員代表大會22日以線上方式舉行,本次會議其中一個主要議題就是對3局21分制改為5局11分制的計分制度進行線上投票表決。最終,贊成票在只差了一票的情況下,未能達到或超過總票數的2/3,21分制有驚無險的得以保留。 其實這已經不是世界羽聯第一次想改成11分制了。當羽毛球項目1992年正式進入奧運大家庭時,采用的是15分的3局2勝發球得分制,也就是擁有發球權的選手贏球才能得分,這就導致比賽時間非常長,得一分要來回好幾次的發球換發球,一場比賽打兩個小時是常有的事兒。
2000年悉尼奧運會后,羽毛球改成了7分的5局3勝制,仍是發球得分制,其實換湯不換藥,時間沒有很明顯縮短,比賽本身精彩程度也未得到提升。到了2005年,世界羽聯經過長時間的反復考慮后推出了21分3局2勝的的每球得分制來縮短比賽時間,于2006年2月1日正式實施并保持至今。
從15分到7分再到21分,從發球得分制到每球得分制,21分確實縮短了比賽時間,提升了比賽精彩程度,也促進了電視轉播,但在團體比賽,如蘇杯湯尤杯當中,如果戰至決勝盤,動輒還是五個小時,顯得比賽拖沓,時間過程。
于是在2014年年初,世界羽聯就在一些3、4級低級別賽事中測試了沒有延長分的5局11分計分制。2016年開始,世界羽聯向各會員國推評試用11分制。2017年,拉爾森連任世界羽聯主席,11分制的改革再度被他提上日程。
2018年5月,在曼谷召開的世界羽聯年度大會上進行投票表決是否將21分制改為11分制,結果129票贊成、123票反對,由于贊成票數未達到總票數2/3而未能通過,主要是遭到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等亞洲羽球強國的強烈反對。
然而,拉爾森并未放棄推行11分制,去年他就表示,即使自己下課也要堅持繼續力推11分制改革:“我想更改現有的計分制度,我們現在太保守了,羽毛球運動停滯不前?!庇谑蔷陀辛诉@次世界羽聯年度大會,再度開啟投票表決系統,來決定21分制的去留。
那么拉爾森為什么這么致力于推進11分制?他的說法是,“讓羽毛球運動更令人興奮,并增加羽毛球運動的娛樂價值。關于計分系統改革的提案,是我愿景的一部分?!敝劣?018年沒有通過,他認為是反對者太狹隘,并且當時時機不對。
拉爾森作為丹麥羽毛球一代名將,曾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拿到男單冠軍,身材高大, 打法兇猛,而這也是歐洲選手的打法特點之一,很多人都認為,11分更有利于歐洲選手,畢竟他們更擅長力量和進攻,而亞洲選手以細膩的技術見長,這就需要更多的回合來展現他們的優勢。
拉爾森在當天大會上還連任了世界羽聯主席,他表示盡管計分改革僅以微弱差距未能獲得通過,但世界羽聯尊重這一結果,保留現行的3局21分制。此外,大會還選舉產生20名世界羽聯理事會成員,中國羽毛球協會主席張軍以最高票數當選。
從觀賞角度來說,21分的確比11分要來得有看頭,從球員角度來說,21分的偶然性也更小,更能體現自己真正的實力,從轉播和贊助商的角度來說,21分自然更是能帶來更多的受益,其實世界羽聯總是琢磨怎么改到11分,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怎樣將羽毛球項目和賽事更好地包裝和推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