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阿聯酋沙迦報道
北京時間6月8日凌晨,李鐵率領的中國男足在阿聯酋沙迦以2比0取勝菲律賓隊,取得了世預賽40強賽A組中一場關鍵勝利。雖然過程有點磕磕絆絆,但結果不錯。可以說國足的這場勝利,讓先前所有各方的付出也都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或許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人心齊泰山移”的內涵與價值。
見旗如見人,沙迦就是主場!
比賽從蘇州易地阿聯酋,相信不管是國足內部還是所有關心中國足球的各方人士,第一反應就是“這下中國隊的主場徹底沒了!”
的確,拋開高溫高濕的客觀因素不說,中國足協在阿聯酋準備得再好,也肯定不如在蘇州繼續比賽,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響更甚。但是,易地辦賽是無法更改的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沙迦變成中國隊的“主場”,如何讓國足將士感受主場氛圍,無疑是中國足協在比賽開始之前首要考慮的問題。除了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為國足做好保障之外,至少從打菲律賓隊的第一場比賽來看,足協這方面的工作幾乎可以用完美來形容。
因中國與菲律賓比賽之前還有敘利亞與關島的比賽,因此當天中午中國足協代表團中的部分工作人員就提前趕到了沙迦體育場進行布置。由于這次比賽的承辦方依然是中國足協,沙迦方面其實是將體育場外租,這也使得中國足協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來布置。
從防疫的角度出發,比賽易地阿聯酋之后,中國足協還是決定空場進行比賽。雖然阿聯酋當地的華人華僑很希望趕赴現場為國足加油助威,但對于空場的決定也表示了理解。同時為了表示對國足的支持,當地的華人華僑事先準備好了22面國旗和六條橫幅,送到了足協的駐地。但如何將國旗在球場上擺放上、讓國腳們能夠感受到主場的氛圍?足協的工作人員是費了一番心思的。于是在比賽當天的中午,趁著體育場內當地的管理人員都還沒有到位之時,足協代表團的工作人員頂著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將五星紅旗鋪設在球場的看臺上。
當記者趕到體育場觀看敘利亞與關島的比賽時,僅僅只是看到主席臺對面有一個巨大的“團結是鐵”的標語,這也是李鐵接手國足后新國足的“slogan”。但是,當敘利亞與關島的比賽結束、賽后新聞發布會開完,記者再一次走進體育場時,突然發現看臺四周的五星紅旗已經全部展開,包括球門兩側后面看臺上的大型國旗,另有20面國旗一字排開、全部展現在看臺上,六道橫幅也全部都鋪好。
至少,當國腳們踏進球場那一刻,就可以感受到“這里是我們的主場!”比賽之中,只要國腳們抬頭便可以看到我們的國旗,讓國旗扮演國腳們最強有力的后盾,所謂“見旗如見人”,千千萬萬國人依然是國腳們強有力的后盾!但是誰能夠想到,這是中國足協10多名工作人員當天中午冒著酷暑、親手將一面面國旗擺放固定好,之后又重新收起來、藏好,等敘利亞隊與關島隊的比賽結束之后,又快速重新全部鋪開。盡管累點苦點,但是當國足以2比0拿下菲律賓隊之時,所有人都是一個想法:至少,所有的辛苦沒有白費!
搖身變球迷,國足助威之聲未斷!
當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球迷熬夜收看國足比賽的轉播時,能夠不斷地從背景聲中聽到“中國隊加油”、“中國加油”的聲音,雖然不像蘇州出戰時那樣聲勢壯大,但加油之聲始終未曾斷過。可誰又能想到:整個90分鐘的比賽過程中,這些助威聲就出自中國足協代表團中10多位工作人員之口?
當這些工作人員在現場將國旗、橫幅擺設好之后,又變身為中國隊的“球迷”,在看臺高喊“中國隊加油”。因而,當國足球員步入球場開始熱身起,現場的加油聲就沒有停止過。而更讓人感動的是,這些工作人員在球場四周的看臺上,不停地變換著位置,從各個角落喊出加油聲,用他們的微薄之聲讓國腳們感受到祖國和人民的強大,體味到“主場”的力量!
這10多人的竭盡全力所發出的“中國隊加油”的吶喊之聲響徹沙迦球場的上空,它不止是在為國足吶喊,更是中國力量的展示!盡管很多工作人員賽后嗓子都啞了,但他們知道他們所代表的是身后億萬中國球迷。在任何時候,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團結可以戰勝一切,可以迸發出無限的力量!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下,誰說沙迦體育場不是中國隊的主場?當國足最終以2比0拿下菲律賓隊時,誰又能說,這場比賽勝利的僅僅只是國足?
雖然是空場,雖然遠在阿聯酋,但是沙迦體育場內,除了10多名阿聯酋當地的球場工作人員以及亞足聯的幾名官員之外,其他入場的差不多百人幾乎可以說全部都是中國人!由于賽事的組織是中國足協負責,因而負責競賽的足協其他工作人員還悄悄地將現場的廣播喇叭的話筒放到了主席臺一側下,因為那一側都是中國足協代表團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加油聲通過話筒、現場廣播傳遍體育場每一個角落,絲毫沒有讓國腳們有陌生的感覺。
替補席戰術,國足又前進了一步!
說沙迦體育場就是國足的“主場”,其實還有一個細節。出于防疫的需要,國足很多沒上場的球員以及工作人員只能坐到替補席后的看臺上。上半時,因國足是從主席臺的左側向右側進攻,因而替補席上的叫喊聲與助威聲還算正常。但半場之后,明顯感覺到來自國足這邊的聲音突然加大了。
起初記者以為只是在為隊友加油,但慢慢地感覺不對,因為細聽聲音是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甚至是德語,而且目標似乎是針對菲律賓隊場上隊員的。突然之間,記者一下反應過來了:這是一種全新的戰術,國腳替補們所發出的聲音并非“加油聲”,而是“叫罵聲”,目的就是攪亂菲律賓隊球員的注意力、甚至是拱火去激怒對方球員。
事實上,相信很多收看轉播的球迷都應該注意到了這樣的細節:菲律賓隊的3號中后衛德穆加第77分鐘時被替換下場之前,朝著中國隊看臺替補席大聲叫罵!德穆加出生在西班牙,記者雖然聽不懂西語或葡語,但很顯然,國家隊的“替補席戰術”奏效了。
不止是3號德穆加,菲律賓隊的18號帕特里克·雷切爾特在下半時甚至一度沖到國足的替補席前,并準備與國足的助理教練理論,場邊的第四官員不得不沖上前阻止。很顯然,“激怒對方、分散注意力”的戰術是成功的!而這在現代足球,特別是觀看歐美高水平足球比賽時,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球隊都在采用這樣的戰術。
記者無意去擴大這種戰術的效果,只是想說,雖然中國隊這次失去了蘇州的主場,但在來到沙迦之后,不管是國足球員還是中國足協的工作人員,大家的心都是一樣的,目標是一致的,每一個人都在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各盡其職。于是,沙迦自然也就成為了國足的“主場”!過去的中國足球,或許就是太缺少這種“人心齊、泰山移”的精神了。但這一次,當中國足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之時,因為人心齊,中國足球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自尊自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