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郭宣
6月22日,在出線形勢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一心保平的烏克蘭隊,自廢沖擊力武功之后,毫無爭議地輸了:不僅將創(chuàng)造歷史的榮譽拱手讓給了奧地利隊,同時也基本上結束了舍甫琴科的第三次歐洲杯之旅。
都說,勝利的隊伍是不需要調(diào)整的。然而,看到烏克蘭隊的首發(fā)陣容之后,很多專家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氣:上輪對陣北馬其頓表現(xiàn)相當出色的拖后中場斯捷潘延科,竟然被舍甫琴科拿下了,取而代之的是第一場對陣荷蘭隊輸球時的拖后中場西多爾丘克。由于西多爾丘克體型高大,在中場的任務更偏重于防守,而個子稍矮的斯捷潘延科更偏重于進攻,顯然,在球場上只知道進攻的舍甫琴科,竟然要追求平局了!
想來,舍甫琴科絕對不會告訴弟子們說,他想要一場平局的。但是,首發(fā)陣容擺在那里,任何一個烏克蘭球員都能看出來:他們崇尚433進攻陣型的核彈頭,準備防守了!結果,比較年輕的烏克蘭球員們,開場后不僅少了一份打荷蘭隊時勇猛帶來的自信,更少了一份打北馬其頓時速度帶給他們的技術優(yōu)勢:疲于防守的烏克蘭隊員們,腳上都像掛了鉛一樣。于是,盡快將腳下的球傳給隊友擺脫自己的責任,就成了烏克蘭中后場球員們的第一選擇,而位于前場的亞莫爾連科和亞列姆丘克在少了中場的速度支持之后,幾次無效跑動之后,也失掉了進攻的銳氣!
結果,對陣北馬其頓時風光無限的后衛(wèi)卡拉瓦耶夫頻頻出錯,年輕的10號沙巴連科更是多次將球直接傳到了對方腳下,唯一中場稍微能拿下球的津琴科,則每每要面對三四名奧地利球員的圍堵!于是,防守成為烏克蘭隊開場后唯一的任務!
可惜,18歲的扎巴爾內(nèi)和25歲的馬特維延科這兩名中后衛(wèi)實在是太年輕了,一次定位球的失手,就將烏克蘭的大好形勢反手送給了奧地利隊!并讓烏克蘭隊帶著一身疲憊和郁悶在中場回到了休息室。
下半場伊始,舍甫琴科直接用換人再次震驚全場:經(jīng)驗老到、控球技術和定位球技術都很出色的馬利諾夫斯基,竟然被23歲的中場猛將齊甘科夫換下!確實,齊甘科夫的體力比馬利諾夫斯基要好,沖刺速度也比馬利諾夫斯要好,殊不知,上半場烏克蘭打得極度被動,就是因為球員們太過于保守,中后場根本不敢拿球,更別提給出有威脅的傳球了,以至于前場球員根本就拿不到球!齊甘科夫的控球和護球能力絕對比不過馬利諾夫斯基,傳球功夫更是不用說了,顯然,舍甫琴科是希望用他的體力來沖擊奧地利隊的防線。
確實,憑借中場更衣室里積聚起來的那部分能量,烏克蘭隊在下半場開始后打出了一個進攻小高潮。然而,在奧地利隊扛過了烏克蘭隊的三板斧之后,烏克蘭前場根本拿不到球的缺點,再次顯現(xiàn)無遺,而津琴科、齊甘科夫等年輕球員的急躁情緒,也逐漸蔓延到了舍甫琴科身上,最終,他再次做出一個很具爭議的換人決定:用巴西歸化球員馬洛斯換下屢次傳球失誤的10號沙巴連科。
然而,比賽的過程再次證明,舍甫琴科這次換人其實就是重復了首陣敗給荷蘭隊時的錯誤:馬洛斯上場之后,幾乎連觸球的機會都沒有!顯然,馬洛斯根本就沒有融到全隊之中,對陣荷蘭隊時,其被換上又被換下的決定,才是對的!
首發(fā)陣容過于保守,年輕的球員失掉必勝的信心;中場換人太過草率,烏克蘭前場失掉控球權;最后的豪賭又重復了對陣荷蘭隊時的錯誤,舍甫琴科這枚烏克蘭核彈頭在自廢攻擊的武功之后,心服口服地輸給了球技并不是那么出眾的德國二隊奧地利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