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曼奇尼是如何煉成的②:薩基強行驅趕意大利

梁熙明07-11 14:39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梁熙明

意大利足球殿堂里的那些圣人,瓦爾卡雷吉、貝阿爾佐特的防守反擊,真正讓意大利足球打上了“防守”的標簽,而里皮則把同時代的肌肉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但他們都沒有完成對時代的超越,充其量,他們在各自的時代,達到了極致的巔峰。

薩基是例外,他雖然沒有世界杯或者歐洲杯,但他對意大利足球思想改革之激進,徹底推翻了所有的前人。

2.jpg

意大利從上世紀60年代起,定型了防反一路,后場雙層防線,主要防守戰術為區域聯防加混合盯人。所謂“鏈式”即中場加一名后腰,與專事門前清掃的“清道夫”,形成一條縱線,這條縱線與平行后衛的橫線組成一個十字,形成“十字鎖鏈”防線。

中前場,則發揮意大利球星固有的快速、靈氣、詭詐的特點,在以少打少的運動戰中取得進球。

1982世界杯奪冠,這一套打法堪稱防守反擊的絕頂之作。佐夫、希雷亞指揮著鋼鐵防線,詹蒂萊負責釘死對方主要箭頭,羅西則完成門前的門前一擊。

但是這種風格也有天然缺陷,反擊戰它有把握,陣地戰它卻辦法不多。1980歐洲杯在意大利家門口,意大利小組3場雖“保持不敗”,但只進一球,只能去打季軍戰。

薩基則把意大利足球強行驅趕往另一條路。

薩基的足球思想并非原創,而是借鑒模仿了蘇聯人馬斯洛夫、洛巴諾夫斯基,以及奧地利人哈佩爾的學說,大幅收攏陣型,通過高強度的對抗,將對手緊緊擠壓在中場。這樣的踢法,必然要求超強的素質紀律和跑動能力,尤其對球員的體能消耗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嚴酷要求。

薩基在AC米蘭很幸運,他擁有意大利歷史上最杰出的中衛巴雷西,和三個金球獎級別的荷蘭巨星,米蘭實力一覽眾山小,從而使薩基獲得一頂“戰術革命家”的桂冠。

但薩基在意大利隊的實踐,卻未必成功。1994世界杯,是巴喬的個人神力在拖著意大利,而1996歐洲杯,當薩基完全踢開那些驕傲的球星,真正把球員當棋子一樣挪來挪去時,實踐狠狠地教育了他——教練不是這么當的,球隊不是這么帶的。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梁熙明

體壇周報意甲主筆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