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每逢國際大賽,總會有一些球員閃耀出場,吸引走絕大多數人關注的目光,而他們往往踢的都是更能出風頭的、偏向進攻的位置,就像俄羅斯世界杯時的前鋒姆巴佩、阿扎爾、格列茲曼和盧卡庫,以及能組織進攻的莫德里奇。不過到了2020歐洲杯,引發驚嘆最多的位置卻“后移”了,邊翼衛/邊后衛出彩反而更像是這屆大賽的主題之一?;厥走^去的一個多月,這股新風潮也無疑給我們留下不少美好回憶。
三中衛助力邊翼起飛
有一點必須承認,邊衛能成為2020歐洲杯的一大亮點,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對于進攻的參與,畢竟有破門有助攻才更容易有話題。而本屆大賽的一大特點,就是邊翼衛能夠踢出邊鋒的感覺,甚至還能搶走射手的飯碗——在小組賽階段,邊翼衛進球可謂是家常便飯,從荷蘭的鄧弗里斯到德國的格森斯,再到丹麥的梅勒,他們的進攻才華可是讓不少正牌的前鋒球員都相形見絀。
“格森斯技術太差!”這是最近拜仁名譽主席赫內斯對于德國左翼衛的抨擊。此話不是沒有道理,27歲的亞特蘭大后衛確實不夠全面,但顯然后者給人留下的更深刻印象,肯定還是他在小組賽面對葡萄牙隊時,勇猛無比的助攻力度、又急又快的傳中腳頭,以及相比德國前鋒似乎更加靠譜的搶點精準度。如果沒有格森斯在那一戰的爆發,造烏龍又一傳一射,勒夫的球隊大概小組賽階段就該飲恨了,根本熬不到16強。
如果說格森斯是依靠一場比賽震驚了世界,那么鄧弗里斯和梅勒則是從始至終都在貢獻進攻力量。尤其是鄧弗里斯,雖然荷蘭隊高開低走,1/8決賽既遺憾出局,但即便是在輸給捷克的比賽中,這位26歲的埃因霍溫邊衛也依舊展現出了“全能攻擊手”的風采。作為右翼衛的他竟然可以在進攻之中從前場左側斜插,空切意識之強令人嘆為觀止。再加上鄧弗里斯本職的右路助攻從未落下,還曾以頭球完成絕殺,稱其為本屆大賽表現最全面的球員之一也不為過,只可惜橙衣軍團的整體發揮有點“配不上”他。
當然不只是鄧弗里斯,在俱樂部比較多踢右翼衛,到了丹麥國家隊回到左側更多的梅勒,也是能左右開弓的多功能選手。他在本屆大賽的2球1助既有反擊中的左路內切冷靜低射,也有右路接球后的左腳爆射破網,另外他用右腳外腳背搓出的左路傳中助攻,也是本屆大賽一個的經典畫面。
除了以上三位,瑞士隊的楚博也是這屆歐洲杯數據頗為亮眼的一名邊翼衛。他在小組賽勝土耳其一戰中單場刷出3次助攻,一舉奠定了自己2020歐洲杯“助攻王”(共4次)的地位。而這四位邊衛選手又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的精彩發揮離不開三中衛戰術的鋪墊。當丹麥、荷蘭等球隊的主帥決議用增加一個中衛的方式來穩固球隊防守時,邊衛們身上的防守重任也相應地減輕了一些,后者得到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同時為了保證攻守的平衡,不至于總被對手壓著暴打,球隊也需要邊衛更多的向前。這便是三中衛戰術的精髓之一,不能老想著踢532/523,而是要把它變成真正的352/343。
邊衛勝則贏天下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三中衛陣型都能解放邊路,例如臨陣磨槍的法國,就因為帕瓦爾和拉比奧客串的兩個邊翼實在是“上不去也下不來”,在1/8決賽對瑞士的開始階段踢得十分難受。隨后高盧雄雞倒是通過變回四后衛一度占據了上風,但當瑞士重新調整邊翼衛選擇,讓替補姆巴布從右路也展開沖擊,世界冠軍的兩球優勢很快就消失了。
考慮到法國隊是因為連傷了兩名左后衛才落到如此地步的,邊衛在2020歐洲杯中的地位還真是非同一般。而在最后官方的最佳陣容評選中,左右邊后衛的人選還都不是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的翼衛們。斯皮納佐拉和沃克,這可是冠亞軍球隊的成員。另外也別忘了和意大利左后衛不相上下,但最終遺憾未能入選的盧克·肖。這位曼聯后衛曾被穆里尼奧數次打壓和譏諷,結果卻越戰越強,本屆大賽的3次助攻和決賽破門就是明證。
由于英格蘭和意大利在這次歐洲杯都主要采用四后衛陣型,所以相對而言,這三位“最佳”并沒有那些純邊翼衛那么放飛自我。尤其是沃克,在三獅軍團僅有的兩場踢三中衛的比賽中還得擔任右中衛。不過即便是四后衛配置,“偉大的邊后衛”也是不可能被埋沒的。上下翻飛、能傳能射,斯皮納佐拉不僅為意大利解決了整個左邊路的問題,從戰術上而言甚至還有一點點藍衣軍團“進攻核心”的味道,所以他才能在因傷沒有參加半決賽和決賽的情況下,也照樣征服了歐足聯的評審團隊。
關于意大利的左后衛,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在最后的決賽。埃默松這位2020-21賽季只踢了89分鐘英超,在切爾西基本屬于“編外人員”的小角色,竟然也在這大賽的決戰中扮演起了重要角色。雖然他既無助攻關鍵傳球也不多,但把左后衛踢成左邊鋒,甚至身后的中衛基耶利尼還要作為邊衛套上,這可是藍衣軍團發起反攻的重要模式之一。
正是曼奇尼的球隊從左路不斷施壓,先進球的三獅軍團才縮成一團到最后逐漸崩潰。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次歐洲杯戰前一度因為帶了4個右后衛(阿諾德后因傷退出)而受到非議的索斯蓋特,最終還是有些小瞧了邊衛們能在這屆大賽展現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