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駐意大利記者 王勤伯
日本奧組委的發言并不引發爭議,倒是引發注意。
先是東京2020奧組委總監武藤敏郎周二表示,不排除在新冠病例激增的情況下取消奧運會的可能性。
全世界嘩然?
但別忘記,不管是從新冠防疫的角度,還是對于2/3國民希望奧運會取消或者延期的日本來說,這樣的表態才是符合邏輯的——“不排除”“新冠病例激增”的限定使用尤其合理。
然后東京奧組委發言人高谷正哲又趕緊出來救火,表示“我們正在付出120%的努力舉辦一屆成功的奧運。現在我們正在專心準備賽事的展開和開幕式的舉辦。”
在冷戰結束后的奧運會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個主辦國的民眾對于奧運會表現出如此強烈的反對態度。更沒有一個主辦國的奧組委發生過如此之多的內部人員事件,從辭職到自殺。
而東京奧運開幕之前,國際奧委會極其“低調”地把2032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交給了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這次的內定式操作和之前的公開申辦和投票截然不同,巴赫卻把責任推給了申辦國家和城市,認為“過去一些成員的申辦損害了奧林匹亞運動,有損國際奧委會的聲譽。”
東京和布里斯班,其實是一塊劣幣的兩面。
奧林匹克運動的創辦是提升人的價值,消除國與國的仇恨。但是在奧運會日益商業化的時代,國際奧委會看準了一點——和民族主義結盟能夠掙到最多的錢。另一邊,老牌帝國和新興國家爭相把奧運當作一個展示國力的櫥窗,哪怕是巴西這種情況,申奧的時候還蠻新興的,舉辦奧運的時候,已經急速跌回老牌南方國家的谷底。
日本是第二次舉辦奧運會。日本是受到了倫敦奧運的刺激,2013年1月的調查顯示,73%的東京居民支持申辦奧運,并有其他調查的支持率達到78%,《讀賣新聞》的民調更有83%的國民贊成。而之前上屆的申辦,東京于一項調查中僅有56%的居民支持主辦。
不過,既然舉辦奧運是國力櫥窗,就必須有大批外國人來見證和圍觀才行。但是疫情當前,東京奧運會是不可能接待外國觀眾的。這是日本人民調徹底扭轉的關鍵,現在舉辦奧運,勞民傷財不說,哪有既定的目標可言?
可是,國際奧委會絕對不會接受奧運會繼續延期或者取消。巴赫在7月20日的《隊報》專訪中拋出了準備已久的說辭——在贊助商和運動員之間偷換概念。
巴赫首先強調,奧林匹克運動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在防疫這樣的大事面前,無法置身事外,國際奧委會面臨的挑戰也是從未有過的,“很多不確定性,但我們必須做出決定”。同時,他不忘稱贊奧運會贊助商“非常忠誠,從未有人拋棄我們”。
巴赫表示,對于國際奧委會,最簡單容易的做法是取消奧運會,因為“我們有保險”。但是國際奧委會決定站在運動員一邊,同時也必須支持各個單項協會。而經費方面,國際奧委會額外增加了開支,和東京共同承擔。
至于日本疫情其實比英國更輕,但歐洲杯允許觀眾如此,東京都是空場,巴赫表示,尊重日本當局的決定。
實際最后這點是巴赫最大的尷尬,沒有觀眾,損失最大的是日本。對于國際奧委會來說, 奧運會成功舉辦,他們對贊助商的義務就實現了。至于巴赫說的“取消是最簡單的辦法”,純屬吹牛,因為保險公司面對此類重大理賠,必須確認奧運會被取消是100%屬于不可抗力導致的。
巴赫還拋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他認為日本本國對奧運宣傳不夠,才導致日本民眾對奧運擁有如此強烈的抵制態度。他認為以本屆奧運會如此嚴厲的防疫規程,如果日本人發現奧運村“防疫泡”的感染率不比外面更高,會改變態度。
實際巴赫有很多無法解釋、有意閉上眼睛的地方。像本屆奧運村里用紙箱做的“防性愛床”,真的是防性愛?或者真的是為了環保?
我們可以確信一點:類似這樣的細節類消息,在東京奧運期間還會浮現出來。不是標新立異,也不真是環保,而是——很多日本人真的不想舉辦這屆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