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王全立
隨著7月23日晚大坂直美點燃奧運圣火,東京奧運會正式拉開大幕。北京時間7月24日9點45分,本屆奧運會的首金將在女子10米氣步槍項目上產(chǎn)生。中國雙姝楊倩和王璐瑤將為中國奧運代表團向這枚金牌發(fā)起沖擊。
中國人信奉“開門紅”,奧運會第一個比賽日收獲金牌,當然抽得一支上上簽。對于“首金”,中國人有著特殊情節(jié),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是中國代表團首次全面參加的一屆奧運盛會,當時射擊選手許海峰在不被外界關(guān)注的情況下為中國代表團奪得歷史上的第一枚奧運金牌,也是洛杉磯奧運會產(chǎn)生的首枚金牌,一時間此壯舉震撼世界。許海峰的勝利,極大鼓舞了其他中國運動員沖擊奧運金牌的信心和勇氣,當天和此后幾日,曾國強、吳數(shù)德、吳小旋、李寧等國手先后奮勇奪金,新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奧運征戰(zhàn),一舉收獲15枚沉甸甸的金牌,高居金牌榜第4位。
洛杉磯奧運會一炮打響,極大地振奮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也讓國人對奧運首金帶有強烈的期盼。當然,期盼奧運國手屆屆奪得賽會首枚金牌,顯然過于嚴苛,在民眾的心態(tài)中,首金的概率是第一個比賽日登上金牌榜,反之可能會影響代表團的士氣……
首日能否摘金真能決定整體命運?
最近四屆奧運會,中國軍團均進入金牌榜三強,家門口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首次嘗到第一把交椅的滋味,2004年雅典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均位居次席,2016年里約奧運會扮演探花角色。這四次奧運大戰(zhàn),中國軍團除里約奧運會外均在第一個比賽日見金。由此看來,首日能否見金,似乎左右了當屆奧運中國軍團的命運。
北京奧運會,我們占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奪金難度顯然小于境外奧運會,本文僅對其他幾屆奧運會的得失進行分析。
里約奧運會第一個比賽日,中國軍團手握多個沖金點,易思玲和杜麗(女子10米氣步槍)、龐偉(男子10米氣手槍)、孫楊(男子400米自由泳)均在各自項目嘗到過奧運冠軍的滋味。比賽中,他們的發(fā)揮均屬于正常范疇,但偏偏拿的是幾枚銀銅牌。
首日沖金未果,此結(jié)局有些出乎國人預料,中國代表團上上下下自然承受著不小壓力。第二比賽日,國手運氣不俗,一舉收獲3金,當日戰(zhàn)罷與美國代表團同以3金并居金牌榜首位。不過,與此前三屆中國軍團的成績相比,前兩天戰(zhàn)果落后了兩三枚金牌。此后6天,國手日日見金,第七個比賽日戰(zhàn)罷,金牌數(shù)上升到13枚,暫居金牌榜第二位,賬面看起來不錯,但已被美國人拉下7枚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情形是中國奧運會代表團多年未遇的。2004年奧運會以來,中美金牌大戰(zhàn)一直是奧運戰(zhàn)場的一大焦點,雅典、倫敦兩屆境外奧運會,中國軍團起碼在前半程不輸對手,里約奧運會期間,中美雙方僅是第二、三個比賽日打成平手,此后中國軍團金牌數(shù)被對方越拉越大,以至于上半程還結(jié)束,中國早早退出了金牌榜老大的競爭圈。
雖然被美國軍團拉下一截,但中國軍團的賬面比其他軍團好看得多,前半程(8天)戰(zhàn)罷,中英分別獲得13金、10金。不過,前半程優(yōu)勢不大導致后半程變得被動,第10個比賽日,中國金牌見零,英國奪得2金。此后,米字軍團一直保持一兩枚金牌的優(yōu)勢,最終以27金、一枚金牌優(yōu)勢險勝。在俄羅斯奧運代表團整體實力日漸衰弱的情況下,中國軍團居然落在英國人之后,金牌榜座次跌至2000年悉尼奧運會之后,這一戰(zhàn)局大大出乎外界預料。于是,首日未見金成了里約奧運戰(zhàn)績下滑的“罪魁禍首”。
為什么前半程關(guān)鍵?實乃自己打敗自己!
幾乎每屆奧運會,中國軍團的前半程金牌數(shù)明顯大于后半程。同樣是近三屆境外奧運會為例:雅典、倫敦、里約三屆分別奪金32枚、38枚、26枚,這三屆盛會我們前半程奪金數(shù)分別是18枚、25枚、13枚,除里約奧運會外,另兩屆奧運會前半程優(yōu)勢一目了然。
事實上,幾乎每屆奧運會中國軍團的前半程收成均好于后半程,奧運大賽屢屢出現(xiàn)這一幕并不奇怪,因為射擊、舉重、跳水、體操等中國軍團的優(yōu)勢項目大多安排在前半程。美國軍團相對均衡,他們的兩大金牌支柱項目田徑、游泳,分別是每屆奧運會的后半程、前半程主戰(zhàn)場,于是他們的金牌點均勻分布在16天中,這就是近幾屆奧運大戰(zhàn)美國人很難在前半程與我們搶戲的主要原因。
奧運會賽程設(shè)置的特點,決定了奧運國手奪金要趁早,一旦上半程奪金率達不到五五成,下半程很可能陷入被動境地。
里約奧運會就是一個典型戰(zhàn)例。
五年前的那屆奧運大戰(zhàn),中國軍團被英國人逆襲,成為里約大賽的一個鮮明標記。英國奧運史上的第二春始于北京奧運會,當時該代表團奪得金牌19枚,比此前一屆的雅典多出10枚。2012年倫敦奧運會,英國軍團在家門口搶到29金,力壓俄羅斯坐上金牌榜第三把交椅。
和英國一樣,中國軍團在近幾屆奧運會也享受到承辦奧運會的紅利,北京奧運會上演狂攬48金(注:數(shù)年后3枚女子舉重被取消,金牌總數(shù)比當時減少3枚)的好戲,倫敦奧運會創(chuàng)造了38枚金牌的境外奧運最佳戰(zhàn)績。由此可見,英國軍團在自己的地盤上都比不過中國人,里約奧運會以一金險勝,顯然是爆出一個大冷門。
其實,與其說是英國人打敗了中國人,還不如說中國人自己打敗了自己。里約奧運會,國手在前半程創(chuàng)造了不少亮點,如宮金杰/鐘天使實現(xiàn)中國自行車奧運金牌零的突破,跳水國手勇摘七枚金牌,但失掉不少計劃內(nèi)金牌,如體操首次在奧運賽場遭遇零金尷尬,射擊僅得一金創(chuàng)1992年以來新低,舉重因意外情況損失了一兩枚金牌,北京、倫敦奧運會均有金牌入賬的擊劍、蹦床兩個潛優(yōu)項目一金未獲。這樣一比較,“失”顯然大于“得”,于是中國軍團前半程僅收獲13金,和雅典、倫敦兩屆奧運會相比分別少了5金、12金。
前半程沖金點屢屢啞火,后半程金牌點相對有限,這就是里約奧運會第11個比賽日結(jié)束時我們的金牌總數(shù)被英國人超越后,最后5天決戰(zhàn)國手始終未能回到金牌榜次席的關(guān)鍵所在。
首金不必看得太重,過程比結(jié)果更重要!
首日奪金很重要,但不是決定整體戰(zhàn)績勝負的唯一條件,如果前兩三個比賽日各條戰(zhàn)線打不響,很可能會打擊軍團將士的信心,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那次征戰(zhàn),中國體育遭遇有史以來最為慘痛的一次打擊。
國手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取得大捷,讓中國體育內(nèi)外對1988年漢城奧運會充滿信心。漢城奧運開幕前夕,國內(nèi)新聞界和民間普遍認為中國代表團很有希望闖進金牌榜十強。
和洛杉磯奧運會一樣,漢城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早早見金,許艷梅獲得女子跳臺冠軍。不同的是,屬于中國代表團的第2枚金牌開賽多日后遲遲未見,于是,一股焦躁不安的情緒開始在一些運動隊內(nèi)部蔓延,進而影響到一些奪金選手情緒。體操、射擊、舉重三個優(yōu)勢項目奪金連連遇阻……直到第8個比賽日,中國代表團才收獲了第2枚金牌。漢城奧運會后半程,中國代表團的優(yōu)勢項目乒乓球、跳水分別奪得2金、1金。漢城奧運會塵埃落定,中國代表團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12枚銅牌,被擋在金牌榜十強之外,成績與外界的期望值有著較大差距。
由此看來,首日是否奪取金牌,并不能決定軍團整體戰(zhàn)績的好與壞。那么,首日無緣金牌是否意味著戰(zhàn)績必然不佳呢,當然也不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就是一個戰(zhàn)例。
2000年9月16日是悉尼奧運會首個比賽日,全天比賽戰(zhàn)罷,中國代表團未獲金牌,這是中國重返奧運賽場后第一次出現(xiàn)首日空門的結(jié)局。那一天,中國軍團有兩個小項具備奪金實力,結(jié)果賽前奪標呼聲極高的女子氣步槍選手趙穎慧大失水準,居然沒有進入前八名決賽;“老槍”王義夫在男子氣手槍項目中發(fā)揮正常奪得銀牌,亞軍固然很珍貴,冠軍顯然更金貴。
第一天未見金牌,中國代表團團部當晚召開緊急會議,要求各隊注意給隊員卸包袱。及時點撥在次日比賽中見效:賽前計劃僅是沖擊獎牌的陶璐娜在女子氣手槍比賽獨占鰲頭,這枚金牌及時鼓舞了各路奧運國手的士氣,第三、四個比賽日,中國隊在所有沖金點均取得勝利,短短兩天獨攬5金。
第2個比賽日至第5個比賽日,中國軍團連奪6枚金牌,從三天前的無緣金牌榜變成金牌榜榜眼,成為悉尼奧運賽場的主角之一。良好開局,為中國軍團在第7個比賽日(9月22日)創(chuàng)造了一個“奧林匹克日”提供了良好條件。
所謂“奧林匹克日”,是指那一天中國軍團入賬6金,奪金數(shù)創(chuàng)造此前歷屆奧運會單日奪金之最,于量,媒體將此成果定義為中國的“奧林匹克日”。
悉尼奧運會前7個比賽日戰(zhàn)罷,中國軍團共收獲14枚金牌,準半程戰(zhàn)績幾乎追平此前的單屆最佳戰(zhàn)績。這一背景下,各路兵團的士氣空前高漲,后半程捷報頻傳,最終中國奧運軍團在悉尼奧運會共收獲28枚金牌,比此前單屆奪金紀錄足足多了12金,一舉取代傳統(tǒng)勁旅德國代表團,首次登上奧運會金牌榜三強。
深刻剖析漢城奧運和悉尼奧運這兩個代表性戰(zhàn)役,不難看出,奧運大賽首日見金固然重要,但不是決定性因素,關(guān)鍵是奧運將士如何調(diào)節(jié)好心理,備足不利形勢時的“解藥”,充分揚己之長,盡量在奪金點較多的前半程取得階段性勝利,做到這一點,就能為后半程擴大戰(zhàn)果奠定堅實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