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巴黎圣日耳曼害怕財務公平調查?巴黎圣日耳曼故意違規或者是鉆空子?
巴黎主席赫萊菲并不害怕記者對他提出這個問題,他暗示,足球記者們可能都還沒有意識到梅西加盟巴黎圣日耳曼可能意味著的商業影響,過幾天看看吧。
這里其實涉及到很多足球記者面對今天足球世界的困惑。在過去的年代,足球記者就是一群比較了解足球的人,他們的視野局限于教練和球員,對于轉會市場,更多是報道名字,而不是各種名字意味著的商業前景和價值。
到了職業足球俱樂部完全商業化和資本化的時代,很多足球記者也不得不開始報道與商業、資本相關的內容。但由于并不屬于自己研究的領域,除非財經類同行出手相助,否則基本都是在跟著俱樂部和爆料者的調調走。
類似情況在意大利媒體身上最為常見。在過去10年里,無論國際米蘭還是AC米蘭,都在各種出售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謠言,但是媒體的識別能力是極差的,甚至像《米蘭體育報》這樣的媒體也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喪失了質疑的能力。
前一段我在微博上發言,談到一些意甲俱樂部吹噓自己在中國擁有上億球迷。然而他們從未收獲到上億球迷所意味著的商業價值,1/10的期待都沒有達到。我想表達的是:看奧運,就知道什么是真正達到億萬級別的“迷”了。奧運賽場上隨隨便便一個中國運動員的故事帶來的流量,都不是國際米蘭贏得意甲冠軍所能相提并論的。
然而有人反駁,認為奧運迷就是看熱鬧的,例如,那些追捧乒乓球冠軍的人,平時真的會去看女乒比賽嗎?
我認為問題恰恰就在這里。對于奧運經濟來說,一個人平時是否看過女乒比賽并不重要,一點意義也沒有,甚至他(她)是否全程觀看了奧運女乒比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她)參加了對金牌得主的慶祝,在這個話題上貢獻出了自己不少的關注和時間。
對于足球同樣如此。有人認為自己為了心愛的歐洲球隊總是熬夜看球,不停更新各種消息,在論壇上和他人爭論不休,這樣才是球迷。但請允許我很不客氣地說:這樣的球迷,在資本的眼里就是一個屁。
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老早悟出了這一點。2003年他簽下貝克漢姆以后,皇馬陷入了長期無冠的尷尬,直到2007年才拿下西甲冠軍,重新贏得歐冠則需要等到2014年。然而,這段時間卻是皇馬的商業價值增長最快的時期,查一查德勤世界俱樂部排名每年的變化即可明白。這就是當時弗洛倫蒂諾“每年簽一個大球星”的路線換來的回報。
死忠球迷很適合出現在俱樂部的宣傳片里。但是對于頂級足球俱樂部來說,財富的增長和死忠關系很小,尤其很多死忠自己也沒幾個錢,真正重要的是能夠不斷吸粉,不斷擴大粉絲數量。這和網紅經濟沒有實質的區別。
巴黎圣日耳曼可能會在近期公布令人震撼的梅西球衣銷售數量。但這只是第一步,用來說明新粉絲數正在以百萬級別爆炸式增長,以及新粉絲立即就表現出了自己的購買力。
第二部則可能是與之配套的新贊助商合同或者舊贊助商升級。如果在1年以后比較巴黎圣日耳曼的贊助增量,再對比失去梅西以后巴薩的財政損失,即可明白“不斷吸新粉”的超級重要意義。
有一些隊迷想當然地認為, 即使大球星走人了,如果本隊調教適當,憑借一個廉價一些的隊伍也能贏下聯賽冠軍,那么就可以延續過去的人氣。這當然也是幻想。鐵粉留下支援本隊,但大批脫粉者已經早就跟隨大球星去支援別的球隊了。
回到上面的話題,人們在討論巴黎圣日耳曼違反財政公平競賽原則的時候,既不了解規則在疫情時期發生的變化,更不明白財政公平競賽原則是因何而設立的。
普拉蒂尼引入這一原則,原因是很多歐洲俱樂部負債經營問題太嚴重,他并不是要在俱樂部和俱樂部之間搞平均。FFP的目的就是控制債務規模,避免俱樂部入不敷出借債燒錢,最終陷入破產深淵。
如何面對切爾西、巴黎圣日耳曼、曼城這種可以不依賴大量貸款、但需要老板注資填平赤字的俱樂部?過去的FFP更傾向于限制他們,但產生了很多操作上的不平衡,例如一些俱樂部和老板企業簽訂贊助合同,歐足聯不做干涉,另一些則受到了審查甚至差點被處罰。
在疫情時期,誰都明白一個道理:此時此刻,誰能夠給足球世界帶來資金(且不是借貸),誰就一定可以讓很多人受益,促進足球工業鏈條的正常運轉。梅西是自由身高薪加盟巴黎,他的這一次換位,讓和足球相關的媒體、裝備等很多行業人士突然像被打了一針激素。
因為梅西而成為巴黎圣日耳曼新粉的人,有多少又是真正的球迷?但這完全不要緊,重要的是他們在此時此刻、數以百萬計地成為了巴黎圣日耳曼新粉,有他們爭先恐后地趕來,赫萊菲一定會有重要的消息要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