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吆喝世界杯兩年一辦 溫格真老糊涂了嗎?

閆羽09-05 18:16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閆羽

“溫格希望世界杯每兩年舉辦一次。”數日前當這位前阿森納名帥接受法國《隊報》的專訪推出,這句描述便很快成了諸多媒體報道的標題重點,吸引到了無數的關注,也引來了業內人士和球迷的口水。比如前法國國家隊主帥多梅內克就譏諷道:“愚蠢!這想法根本沒有意義。”而不少球迷亦感嘆,“曾經誓死捍衛俱樂部利益,足球‘理想主義’的代表人物教授也叛變革命了!”

但,先別急著批斗到底。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身為國際足聯“世界足球發展總監”的溫格,此番言論確實充滿了“在商言商”的感覺,不過既然他愿意表達出來,那肯定也有一些道道藏在里面,不妨讓我們掰開了再研討一番。

6408.jpg

突發奇想?非也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溫格在接受《隊報》專訪時所表露的這個觀點或者說愿望是具有很大爭議性的,甚至可以直接斷言,目前反對的聲音要遠大于贊同和默許。關于這一點,我們隨便點開一條相關報道的評論區,便不難看到許許多多的球迷在抵制這種“肯定讓世界杯貶值的行為”。他們的觀點也出奇的一致:每四年一屆,正是世界杯能如此特殊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縮短間隔變成兩年一屆,那“神秘感”不僅必定減半,甚至還可能徹底消失。

老話說“物以稀為貴”,這放在哪里都是鐵打的真理。四年才能遇上一次的大餐,和頓頓都可以吃的牛排相比,那肯定還是前者更有吸引力,哪怕后者或許非常高級。然而我們換個思路來想這事。既然道理如此淺顯易懂,為什么曾被視為是足壇最頂尖聰明人的溫格又非要背道而馳?這是因為他收了國際足聯的錢要昧著良心做事,還是71歲就難免要步入“老糊涂”的境地?仔細把溫格的專訪內容捋一捋,有必要再對比一下他之前的言論,其實不難察覺教授也提出過不少有價值的建議。

事實上溫格的《隊報》專訪很長,“每兩年辦一次世界杯”只是其中最具話題性,也最容易博眼球的一句。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眼前的采訪并不是教授首度披露這一觀點,單今年上半年這位法國名帥就不止一次地說過類似的話語。在3月初法國《巴黎人報》的采訪中,教授提過這事,只不過當時的主要議題是“取消頭球訓練以保護青少年球員”。隨后在3月中旬參加貝因體育的節目中,溫格又重申了一遍,并解釋了一番“為什么大賽應該每兩年就舉辦一次”。

留神,溫格所說的“大賽”可不止是世界杯,以他的用詞而言,歐洲杯、美洲杯等等顯然也可以間隔時間減半,而各自時間錯開之后,可以爭取每年都有大賽。至于這么建議的理由,教授在接受貝因體育采訪時就曾說出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觀點:“我們應該只組織有意義的比賽,把同期的其他(垃圾)比賽踢掉。好讓人們知道什么比賽是有價值的,而什么樣的做法又有危害。”聽上去似乎也是在為球迷考慮。

1.png

精簡賽程讓球員受益?

為了推斷溫格究竟是“老糊涂”還是“高瞻遠矚”,我們不妨來做一個反向推理:先順著教授所說的思路走下去,看能否找到一些積極方面的東西。而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因為若沒有積極要素,老教授和國際足聯又如何去說服別人做出改變?單靠國際足聯的“權威”,以及“多辦世界杯能多賺錢”這兩條肯定不行,其他相關方面也必須因此而受益。

關于球員、俱樂部和球迷為何也能從改制中得到好處,溫格其實談了不少,只是很容易被“先入為主”的觀眾們忽略。比如此次《隊報》專訪,教授特別強調的核心內容實際是“濃縮預選賽”。把原本拖得很久,時間又零碎的國際比賽日重新整合到3月(或者2月)和10月兩個時段集中進行。

如此安排會有什么壞處還不好說,好處則是不難設想,至少聯賽相對而言不會再那么的支離破碎。就像現在轉會剛關窗,大家明明都期盼著俱樂部的新援亮相,卻又只能對著國家隊比賽干瞪眼。而各種預賽集中進行,應該也能讓各支隊伍的準備時間更為充分一些,更容易維持狀態踢出更高的水平。另外對于球員而言,去掉了9月、11月和6月的3個國際比賽日階段,賽季長度可能變短,他們也就有可能享受到更為固定的假期。就此溫格也曾對貝因體育表示:“鑒于當今球員們的體能狀況,四個星期的假期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們的解決方案之一就是壓縮預選賽。”具體辦法除了集中賽程,可能還有減少預選賽每組的球隊數量以減少場次。

今年7月,競技網曾經透露過一些國際足聯的“改革方案”,包括將全年的國際比賽日總時長從50天壓縮到28天,同時預選賽也從10場減少到7場。而今年3月,溫格本人的說法是計劃每年節省出4個比賽日。到接受《隊報》采訪時,教授則透露新日程安排下球員們需要參加的總比賽場次并不會增加,同時在大賽決賽圈的較量之后,還會有至少25天的強制休息日。

0_Screen-Shot-2020-08-20-at-235058.png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這不過是溫格的話術。世界杯都每兩年一辦了,休息的時間怎么可能不減少?更不用說各州足聯也可能跟進,導致大牌明星們“年年無休”。不過教授的說法也不完全是謬論,他提到要“踢掉其他比賽”,這其實就是在為多辦大賽尋找合理空間。看看歐足聯,不也在沒有歐洲杯和世界杯的單數年搞了個“歐國聯決賽”?其“預選賽”不僅又臭又長,還牽扯到歐洲杯和世界杯的出線資格,升降級規則復雜。對此溫格去年就曾公開表示過不屑,并建議這項賽事給真正的大賽讓路。

如果能清理掉“雜物”,讓俱樂部的賽季更早結束,而世界杯(或者歐洲杯)又能在該年相對更早的時段進行完畢,從而使球員每年夏天都能獲得固定的長假,那待遇未必就比現在的差,因為根據最近幾年的經驗,球星在夏天休不到完整的3周假期并不是罕見情況。另外溫格此番也拿出了不少名宿的支持(包括羅納爾多、卡卡和馬斯切拉諾),想說明大賽多也受到球員的擁護——這其中的道理不難理解,畢竟四年一屆很容易錯過。如果兩年一回,那30歲左右在世界杯飲恨的選手也就不用太擔心自己沒有下一屆了。

James-Rodriguez-983470.jpg

貶值≠毀滅

道理講了這么多,大部分球迷可能還是過不了“多辦即貶值”這一關。這說法實際上也完全沒有錯,只是有一點可以討論下:貶值的幅度是不是真的就不可接受?歐冠也是每年都辦,卻不妨礙它依舊是最賺錢的足球賽事,那么世界杯為什么就一定不行呢?就部分球迷的心理感受而言,世界杯兩年一辦也許會讓它的得分從100降到60,但60分未必就會讓人徹底失去興趣看不下去。而且有些人也不一定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就此溫格曾在今年7月接受《踢球者》采訪時表示:“更多的淘汰賽,更少的預選賽,這才是球迷想要的東西。”

另外從經濟的角度而言,兩個60相加可是大于100。既然有可能賺更多錢,國際足聯當然愿意試試,并且受益人也遠遠不止他們。各國足協緊隨其后,這也是為什么今年5月的“是否進行可行性研究”的投票,有166票的絕對多數都贊成世界杯改為兩年一屆。而其他相關的產業、組織,也都有可能從中得到好處,包括目前主要持謹慎反對態度的媒體。畢竟世界杯意味著話題,有話題就有生意,哪怕這個“大話題”沒有以前那么稀奇。

qatar-2022-world-cup.jpg

其實有一點我們應該明白,民間討論得再熱鬧,最終恐怕也不會決定走勢。兩年一屆世界杯的方案究竟能否實施,還是要看各方勢力的角逐結果。這就像世界杯擴軍為48隊,雖然部分球迷反對的音量很大,但在利益趨勢下總有人能找到實施的理由和辦法。如果國際足聯能和歐足聯分好蛋糕,這事真不是完全沒有成功的可能。

不過,反對這項變革的球迷也用不著太過操心,用溫格的話來說,最快也要等到2028年(也就是2026美加墨世界杯后2年)呢!眼下明顯還處在對外“吹風”的籌備階段。不過是先把消息放出來試試一下各方的反應,最后具體會怎樣完全說不一定。另外正如前文所述,溫格其實早就說過類似的話了。為什么之前不“轟動”,這回卻成了熱議?除去《隊報》影響力可能更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不就是此前同期都有俱樂部比賽,有別的熱點,而眼前卻是國際比賽日正好缺新聞?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閆羽

體壇周報英超專家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