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董倡碩
新一屆的奈史密斯籃球名人堂將會在北京時間本周日上午迎來四位NBA球員,他們分別是11屆全明星克里斯·波什、2008年FMVP得主皮爾斯、4屆最佳防守球員本·華萊士和4次入選全明星的克里斯·韋伯。
雖然說距離我們最近的皮爾斯,也已經在四年前完成了個人職業生涯的最后一場比賽,但是這幾位球員為聯盟帶來的改變,至今還在影響著我們。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四位球員究竟為現代NBA貢獻了什么。
克里斯·波什:空間型五號位
大部分人對于波什的印象都集中在熱火時期。可是在波什的生涯初期階段,他并不是一個高效穩定的三分射手。在效力猛龍的7個賽季和加盟熱火的前兩個賽季里,波什單賽季的三分球命中數從未超過12個。不過,這一切在2012年的季后賽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為拉傷,波什缺席了9場比賽。在他無法登場的這段時間,斯波爾斯特拉派出了小個陣容。在波什回歸之后,他自然而然就被頂到了取得不錯效果的小個陣容的五號位。當年東部決賽的搶七大戰,波什單場命中了3記三分球,創造了個人生涯紀錄,幫助球隊進入了總決賽。不過,到波什全面擁抱三分球,又過去了兩個賽季的時間。在波什最后一年的NBA生涯里,他場均三分球命中數已經達到了1.5次。
波什的變化也讓聯盟其他球隊看到了空間型五號位的重要性。2015-16賽季,NBA中鋒球員的每36分鐘平均出手數為0.5次,而到了2019-20賽季,這個數據已經增長到了每36分鐘2.4次,翻了近乎五倍。
保羅·皮爾斯:全面側翼
一個兼備持球組織、進攻終結和保護籃板能力的鋒線,在如今的NBA聯盟里并不少見,但是在皮爾斯的時代,擁有這全套技能包的球員卻是鳳毛麟角。2006-07賽季,皮爾斯場均能夠貢獻25分5.9個籃板和4.1次助攻,并且以39%的命中率命中2.3記三分球。而在此之前,NBA歷史上僅有2002-03賽季的麥迪,能夠貢獻出同等效率的數據表現。
不過隨著聯盟近幾年的變化,皮爾斯曾經做到的事情,已經成為了目前聯盟頂級核心的標配。上個賽季,能夠達到以上數據標準的球員人數已經來到了五位,他們是史蒂芬·庫里、凱文·杜蘭特、朱利葉斯·蘭德爾、杰森·塔圖姆和唐斯。
雖然說2006-07賽季是皮爾斯個人生涯中的巔峰,但是確實凱爾特人的低谷,常規賽期間僅僅取得了24勝58負的戰績。球隊糟糕的表現讓皮爾斯十分失望,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在休賽期遇到庫班的時候,皮爾斯甚至主動上前與其攀談,希望腰纏萬貫的IT巨子能夠將他交易來獨行俠,和諾維茨基搭檔沖冠。盡管皮爾斯沒能如愿前往獨行俠,但是安吉卻給了皮爾斯想要的一切,加內特和阿倫的到來,讓真理站在了聯盟之巔。
本·華萊士:小個護筐內線
華萊士之所以會在1996年的選秀大會上落選,原因有很多,中鋒位置2米06的身高,就是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在90年代后期,選擇一個這樣身高的中鋒,基本是一個很不現實的事情。要知道,即便到了1999-00賽季,在華萊士代表魔術隊的81場首發中,都是以四號位出戰的。
通過先簽后換的方式來到活塞之后,華萊士展現出了自己極強的防守統治力,并且多次斬獲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并且幫助球隊問鼎聯盟之巔。到如今的聯盟里,2米06身高的首發中鋒比比皆是。實際上,在過去六年的總決賽中,有四年都出現了身高不超過2米06的首發中鋒。分別是騎士隊的湯普森、熱火的阿德巴約以及勇士的格林,湖人隊的核心安東尼·戴維斯,身高也不過只有2米08。這些“小個”中鋒如今叱咤NBA舞臺,而當初正是華萊士,為他們鋪好了道路。
克里斯·韋伯:進攻組織四號位
在1996-97賽季的安東尼·梅森之前,查爾斯·巴克利是前十年間NBA里唯一一個場均助攻能夠達到5次的大前鋒。進入到世紀之交,組織前鋒的概念開始在NBA中爆發。2002-03賽季,韋伯場均助攻數達到了5.4次。
還記得在阿德爾曼執教時期,國王隊打著獨樹一幟的普林斯頓體系。在這個體系之下,韋伯和迪瓦茨的上線策應能力被發揮到了最極致。2001-02賽季,國王隊的進攻效率高達聯盟第三,只可惜最終倒在了距離總決賽只有一步之遙的地方。
雖然說在如今的聯盟中,普林斯頓體系已經消失不見,但是大個子的肘去策應,卻依然是各支球隊頻繁應用的戰法。得益于攻守轉換速度的提高,上個賽季NBA中共有5位大個子的場均助攻數達到5次。其中,常規賽MVP約基奇場均能夠送出8.3次助攻,而格林則用場均8.9次助攻,創造了NBA歷史上大個子球員的單賽季場均助攻紀錄。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兩位球員已經是掘金和勇士進攻的發動機。